张晋豫
摘 要: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在计算机技术以及多媒体传播技术的推动下,社会各界对网络教育的需求程度也不断加大,教育网络化已经成为我国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但我国网络教育起步较晚,在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引发了一系列的教育心理学问题,阻碍了我国教育网络化的进程。本文首先分析教育网络化的重要性,进而探讨引发的教育心理学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教育网络化;教育心理学;问题
教育网络化的不断普及为我国教育工作开展提供了新思路,也改变了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突破了学校的教学范围。教育网络化大量扩充了知识储备量,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发生了改变,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以及自主安排课程时间。网络教学的发展必须要积极面对工作开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教育心理学问题,如网络教学的时效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德育问题。因此,要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密切联系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经验,以更好地促进教育网络化的发展。
一、教育网络化的基本特征
1.网络化教学资源的充分性
网络信息储备量庞大,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资源结构,并开创了精品课程等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实现了资源的迁移利用,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教学课程。网络教育能够满足大众的广泛需求,为学生提供在学校中没有的教学资源。
2.教育网络化的自主性
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网络教育能够充分实现受教育者的学习自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学习内容。学生选定学习课程后,根据网络教育提供的教学安排,学生可以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在网络教育课程的指导下逐步完成教学目标。网络教学一定程度上是一种“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不存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联,能够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3.教育网络化的民主性
教育网络化的不断普及,逐步实现了教育的民主性和平等性,体现了我国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空间和时间上的多重限制,教育网络化能够突破客观因素的制约,为大众提供网络教育资源。学生只要了解基础的操作过程,就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平等地参与到网络教学中来。
4.教育网络化的先进性
网络教育利用了综合的多媒体技术,能够充分利用音频、视频、图像等多种形式的传播方式展现教学内容。对于有教学演示的学科,可以逼真地展现实地操作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大量的信息,同时大量减少了传统语言授课的弊端。此外,学生可以对有疑惑的地方重复观看学习,大大提高了信息资源传递的效率,为学生提供了很大便利。
二、教育网络化发展所引发的教育心理学问题
1.教育网络化的时效性问题
首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自身的教学方法,将自身的学识和能力慢慢渗透到日常教学中,通过日常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学生在网络上学习,其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况和学习状态不能被网络教学所感知。这样一来,网络教育就无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教学计划,教学效果往往不好。
其次,网络教学的课程内容和教学任务是既定的,而学生的基础及其他情况是不同的,无法针对每个学生的现状改变教学方法,不同文化背景以及不同受教育情况的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是不同的,因此无法保证每个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再次,学习过程中的网络监控保证学生能够按时学习,但是在监控状态下,学生能否集中精力学习,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这都是网络教育所不能有效控制的,而且也无法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难以保证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
2.教育网络化中学生的道德问题
教育学中的道德心理的一般规律显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联系密切。传统的校园教学中,教师往往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而教育网络化往往是单一的单科目教学,忽视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同时,网络教育容易造成个性丢失的现象,无法针对学生的现状进行分析,容易造成学生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扭曲。
3.教育网络化缺乏创新性
目前,虽然我国的网络教育发展迅速,但缺乏创新和发展,大多网络教育机构都是模仿成功案例,缺乏自身的教学内涵,无法融合当地的传统文化。如新东方的网络教学在取得成功后,大多网络教学机构开设类似的英语网络教学,沿用新东方的教学模式,竞争只是表现在费用上,却不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形成了恶性循环。
4.教育网络化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传统的校园学习中,学生在学习活动之余有着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往活动,这种人文关系的培养和情感的交流是网络教育所不具备的。教育网络化的学生面对计算机缺乏情感交流,难以满足情感和心理的需求,容易形成封闭的性格,致使学生把网络和现实混淆,影响学生正常的生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教育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方面有重要作用。但随着教育网络化的发展,我们要正视其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交流互动,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网络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张义兵.论网络时代教师权威的转型[J].教育研究,2000,(09).
[2]顾纪鑫,丁煜.教学新概念——网上远程教学[J].中国远程教育,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