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常春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是叶澜教授“新教育基础”改革的核心部分和精华内容,是现阶段素质教育下课堂改革的方向。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样的观点也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且一直以来,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都在轰轰烈烈地展开着。可是在实际操作中,大多数教师还是不放心、不放手,仍然惯性地牵着学生往前走,一路奔波、一路操劳、一路使尽办法恩威并施,使学生专心学习,结果却发现学生心有旁及,不能专心听课,讲了几遍的问题照样不会,令很多教师头疼。我深刻反思后认为:原因是他们把课堂当成教师的舞台,自己只是一个看客,没有用心投入和独立思考的时间和冲动,没有表现自我的活动空间,思维永远不能处于主动、兴奋状态。因此,教师只有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才能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让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呢?我借鉴杜郎口经验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了:预习—小组讨论—展示—补充完善—反馈的程序教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下面就我个人的做法举例如下。
一、精心选择和设置问题作为学生预习提纲
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是教师放手不管,而是更要站得高看得远。首先教师要吃透教材,牢牢抓住重点,给出预习提纲并引导学生紧紧围绕这些重要的知识点去学习思考,使学生有明确的知识追求目标,而不是面面俱到,主次不分,让学生自学了半天,还不知道应该学什么,学到了什么。只有有了有效的预习,课堂教学才能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讨论、展示和完善。比如,我在教学“认识三角形”时,给出三个问题让学生前一天晚上自行探究思考并写出自己的结论:1.请学生每人画一个三角形,看看它是由什么组成的?想想怎么给出它定义?三角形有什么组成部分?怎么称呼?2.请大家探讨一下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间满足什么关系?说说你是怎么得来的?请写出推理过程。3.每人准备五根木棒,2cm、4cm、7cm、9cm、11cm,试着用其中三根摆一个三角形,看能否成功。是不是有三条线段就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呢?请总结出三角形的三边长之间满足什么关系。
二、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在课堂上,教师要自己少说一点,留出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究知识的大舞台。教师要做的就是倾听——听学生讲,听学生争论,听学生的问题;点拨——思维受阻时根据需要适时地给与点拨;指导——比如怎么倾听?怎样交流?怎样思考?怎样分析?鼓励——对他们奇妙的想法和表达给予表扬;追问——对于他们忽略的重要问题和方向发问;提升——使他们对知识的思考理解不只停留在表面。我是这样安排课堂教学的。
1.小组讨论。每个人的学习能力不同,预习效果也不同,因此我们分成6人小组强弱搭配,课堂的前15分钟左右时间作为小组讨论时间,对预习问题的结果进行问答讲解、查漏补缺、综合提炼,因为展示时我采用了随机抽小组、抽成员的方式,杜绝了只是几个优生商量讨论其他学生旁观的现象,形成了捆绑学习,即小组优生手把手教,学困生全心全意学,唯恐自己给小组失分,从而达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良好效果。
2.展示——补充完善。规则:我们班共分为6个小组,每组6个人,用6个写上数字1~6的乒乓球,每个问题抽一次,第一次抽到的是展示小组,第二次抽到的是展示成员,展示成员能正确清楚地书写表达讲解问题,得20分,若不能则有一次求助本组成员的机会,只是完成后的得分降为10分。然后是其他学生挑错完善补充,挑到一个错误并纠正从展示小组扣掉2分加到本小组,有完善补充的加2~5分。时间为15~20分钟。
这个环节是课堂最精彩的时间,学习变得既积极,又有趣。组内每个人的思维火花碰撞,仔细检查,各组之间既有竞争,又有互相学习促进,往往会有很多惊喜。通过听,我发现学生真的多才多艺,有很多奇妙的点子和很好的解题方法;通过听,我真的被他们思维的敏捷和睿智的回答所折服;通过听,学生进步提高的同时,我也在进步。
比如,在展示三角形定义的形成时,他们的思维过程如下:通过画出三角形,首先发现它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其次这三条线段不能在同一直线上,再次要首尾顺次相接,连在一起就形成了三角形的定义: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这样理解后得到的知识很容易记忆,我相信也将终生难忘。又如,在展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时,各小组有用拼接、折叠、度量、几何画板演示等方式直观展示的,也有几何推理证明的,经过完善补充找出了多种做辅助线证明的方法,而且最后分为两类:一是构造平角,二是构造同旁内角。真是让人喜出望外。
3.课堂检测。展示完后,给学生2分钟时间整理收获的知识和方法,然后当堂给出练习题,检测学习效果,再一次抽查展示。
比如,在学习“认识三角形”时:我出示了几道练习题。这几道题紧扣本节所学知识,起到检测学习水平,反馈存在问题的作用,以便及时补救。前三个问题简单,学生做完后在小组内自行批改订正,后两个问题由两个小组学生展示,其他小组补充。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讨论,不只是弄清题目的解答,更亲身体验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了对数学的喜欢和重视。
三、注重课后的反馈和反思
学生课后作业:①写出你在本节课上的收获(知识、方法、能力等);②有什么需要改进的方面?③5~10分钟巩固练习;④下节课预习。
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清清楚楚地明白自己的收获以及需要改进的方面,使得在以后的课堂学习中能更高效地学习。教师也能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教师课后也要注重反思,在每天课堂的实践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找出办法解决,并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给予实践,这样做才能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并感受成长的快乐。
当然,刚开始的教学转变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诸如大家担心的学生不会预习、不会交流、不会表达、个别学生不参与讨论讲小话、完不成教学任务等情况确实存在,但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教师的指导、规则的制定、规范的要求、表扬批评解决的。刚开始实践是费力气、费时间一些,但以后学生会表现越来越好,进度会越来越快,效率会越来越高。最明显的变化是:学生很自信,学习的主动性增强,获得的知识清楚深刻,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优生更优,差生进步明显,减少了考试不及格的现象。通过实践,我更加坚定信念: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是双赢的举措,师生都将受益无穷。
【责编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