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斯特是反叛者吗?

2013-04-29 15:05刘晨
西江月·中旬 2013年7期
关键词:红字命运

刘晨

【摘要】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作品《红字》中的女主角海丝特·白兰经历了漫长的苦修后重获新生。不过,在深入地思考她内心世界的变化过程中,我发现传统观点并不令人信服,她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么顽强和执着,反而在经历命运的一次次重击后屈服于清教社会。因此,我们可以说,海丝特是清教徒而非反叛者。

【关键词】红字;清教社会;命运

长期以来,我们认为海丝特并未屈服于清教社会权威,相反,她在经历了非人的折磨后开始反思自己生活的信念,最后重获自由,升华人格。经过对文本的仔细研究,我认为这种看法值得商榷。尽管文本表象支持上述观点,但真正隐藏在文字中的事实是,她并未获得重生,而最终屈服于清教社会。本文基于对海丝特内心转变过程的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证我的观点:

1.开篇,霍桑称赞海丝特,讽刺清教主义

从对她走出监狱的情形描述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海斯特的同情和支持:“到了牢门口,她用了一个颇能说明她个性的力量和天生的尊严的动作,推开狱吏,象是出于她自主的意志一般走进露天地……她虽然面孔红得发烧,却露出高傲的微笑,用毫无愧色的目光环视着她的同镇居民和街坊邻里……设若在这一群清教徒之中有一个罗马天主教徒的话,他就会从这个服饰和神采如画、怀中紧抱婴儿的美妇身上,联想起众多杰出画家所竞先描绘的圣母的形象”,当时,海丝特并不认为她有罪,因此,她能毫无畏惧地从容走出。在她眼里,珍珠是真爱的结晶。此外,海丝特婚姻不幸, 由父母包办嫁给了比她年长得多的一个老医生,她与他的生活有如败墙上的一丛绿苔, 靠腐朽的质料来养育。

而在第5章,当海丝特做针线活儿时,“她战战兢兢又不由得不去相信,那字母让她感应到别人内心中隐藏着的罪孽……表面的贞洁不过是骗人的伪装,如果把一处处真情全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的话,除去海丝特·白兰之外,好多人的胸前都会有红字闪烁的”,此时,她开始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罪,这与清教徒的价值观,人人生而有罪相吻合。但是,当时她选择将这个“可怕的”想法定义为幻觉,并拒绝接受,但她的确产生这个类似于清教徒价值观的想法。

在第22章中,当丁梅斯代尔牧师在布道时间,海丝特都如泥塑木雕般地僵立在刑台脚下。如果不是牧师的声音把她吸引在那里的话,就必然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磁力让她离不开这块她经受了耻辱生活第一个小时的地方。她内心有一种感觉,虽说难于明晰地表现为一种思想,但却沉重地区在她心头,那就是,她的全部生活轨道,无论过去还是未来,都和这地方密不可分,似乎是由这一点才把她的生活连成一体。刑台是罪恶的象征。海丝特会有这种负罪感的原因是,她的精神已被清教徒价值观所吞噬。此时她对罪恶的认识比第5章中更加透彻,当时她认为别人是有罪的,除了她自己。现在,她已接受清教社会对她的判罪。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清教思想是如何逐步侵蚀一个人的精神,使海丝特承认她的“罪”,并接受社会的不公。

2.经过7年的苦修,很多人不肯再将红字A按照它的本义解释,而说红字A意味着“能力”

表面看来海丝特的努力和巨大牺牲最终换来了社会的认可。而我们不得不提“公众的情绪是蛮不讲理的:当常理上的公道作为一种权利加以过分要求时,可能遭到拒绝;但是一旦完全投其所好、吁请暴虐的人们慷慨大度时,倒常常会得到超出公道的奖赏”,也就是说,除非海斯特接受审判,忏悔罪过,否则她注定结局悲惨。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最终正是由于海斯特放弃反抗,服从命运的安排才换取红字涵义的转变和公众的接受。

3.丁姆斯戴尔的死宣告海丝特今生与他相聚的所有希望都落空

丁姆斯戴尔的死宣告海丝特今生与他相聚的所有希望都落空, 也证明她为追求浪漫主义式的平等的爱所付出的漫长的艰苦努力全都付诸东流。在丁梅斯代尔的眼中,悲剧是由个人意志的追求而忽略了上帝的愿望造成的。从此以后,她完全接受了清教人生观,那就是,每个人的命运是不可抗拒的,我们必须承认原罪。最后,海丝特返回新英格兰,这里有过她的罪孽,这里有过她的悲伤,这里也还会有她的忏悔。因此,她回来了,并且又戴上了使我们讲述了这篇如此阴暗故事的象征,此举完全出于她自己的自由意志。

通过以上说明,我得出结论:与我们通常想到的海丝特的坚韧形象不同,她终于放弃抗争,接受清教。起初她是无辜的,她对自己的未来仍持乐观态度。然而,在那个黑暗的社会,每个人都无法逃避清教的折磨和孤独的命运。结果,她成为了一名清教徒,而非反叛者。前后鲜明的对比反映了那个时代真实的生活画面,使我们感到绝望和痛苦。

通过海丝特的故事,霍桑告诉读者他对人生的领悟,他不相信浪漫主义最后会胜利,而更喜欢清教对生活的解释。正如批评家所说,霍桑作品中的角色拥有双重性和模糊性。因此,它为读者对作品的解释提供了多种可能,这也是我参考的依据。《红字》是一个典型的悲剧,表现了霍桑对清教社会和生活的悲观态度和辛辣的讽刺。然而,相对于喜剧,有价值的东西在悲剧中被摧毁。这就是为什么悲剧更撼动人心,净化心灵,激励着我们平静而勇敢地去迎接挑战。就像狱门一侧挺然而立的野玫瑰,在这六月的时分,盛开着精致的宝石般的花朵,奉献着自己的芬芳和妩媚。

猜你喜欢
红字命运
命运与共
命运的更迭
命运秀
Expectation for The Future of Puritanism
浅析电影红字和小说红字的区别
命运
命运是否掌控在你手中
让命运换条跑道
《红字》的叙事批评与语义批评解读
智力跷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