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013-04-29 13:08白志鹏
大观周刊 2013年7期
关键词:自然美

白志鹏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鉴赏和体验具有社会意义的人、物、景,激发学生的爱憎情感,就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通过阅读和写作让学生体会语文教学中自然美、社 会美、生活美、时代美、语文美。并且还要具体指导学生观察美、想象美、表达美,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心灵的和谐,切实在语文教学中构建学生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自然美 社会美 时代美 语文美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想象及联想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紧扣作品的语言,剖析作品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在鉴赏中 体验和认识这些艺术形象蕴含的社会意义,激发他们的爱憎情感,就会对学生形成高尚的 情操和健康的审美观念,学会鉴别生活中的美丑产生积极的作用。那么,要从 哪几个方面去引导学生体会语文的美呢?

一、引导学生体会自然美

中学语文课文中描绘了大量的自然山水、风土人情,表现了祖国绵绣山河的如诗如画,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美,我们要通过自然形象让学生体味其中所蕴含的感情。如教学《与朱元思书》和《三峡》时,两篇文章都是描写了山水之美,但各有特点,可让学生反复朗读,然后入景,才能感受到课文中描绘的那如诗如画的美景,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还可以学生反复比较、揣摩两处山水描写的不同,教师给予引导启发,可让学生到风景区去实地参观,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直观体验,真切地感受课文中的自然美。入景的具体方法有很多。

二、引导学生体会社会美

社会美教育是语文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包括劳动美和生活美等。我们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引导学生体味劳动美,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让学生明确劳动的内涵,得到切实的劳动美教育。生活美是表现人物健康高尚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如茅盾写的《白杨礼赞》,其中写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这里的“黄绿”,黄的是自然力堆积成的黄土高原的外壳,是自然美;而绿的是人类劳动的结果,是麦田。人类劳动的成果是社会美,是生活美,更是人类劳动战胜自然的社会美。文章通过对黄土高原、黄土高原的白杨树、以及像白杨树一样的黄土高原的人的描绘,赞扬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军民火热火朝天的战斗生活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揭示了人类比自然更加伟大。

三、引导学生感悟时代美

作为语文学习的补充,语文活动课的开发与设计也是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我校语文活动课主要以“语文鉴赏课”、“作文秀课堂”、“我的周记”等课型为主,活动的组织实施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其材料来源于教师的范文、学生的作文、小练笔、报刊摘要。学生通过“读一读,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形式,拓展了视野,启迪了心智,潜移默化又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这类活动,学生参与率高,主动性强,所选文章大都反映时代脉搏,贴近学生生活,张扬学生的个性,又展示社会风貌,造就语文的时代美。如学生习作《我的家乡》,通过家乡今昔对比,洋溢出鲜明的思想美,精神美,表达学生对家乡的赞美之情,体现新时期学生对时代变化的信息捕捉。事实证明,无数成功的教学,无不体现一个“美”字,而“美”又时时刻刻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智慧和身心发展。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为什么不能把感受到的生活美,时代美,同学生一道分享呢?

四、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美

语文教学就是体会、领悟语言美。作品中美的语言能让人精神愉悦。如教学《安塞腰鼓》,可以引导学生重点体会它的用词之美。作者一下笔就写到一群“茂腾腾”的后生,“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在“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那是一群什么样的后生呢?但作者仅用三个字“茂腾腾”。就表现出了那是充满生气、充满力量、充满活力的后生,使人马上就会联想到,茂盛的植物,茂盛的森林,茂盛的花儿……那群茂腾腾的后生从作者的笔尖上一下就蹦到读者的眼前了。仅接着又写到: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腰鼓的后生……狂舞在你的面前。一个“捶”字写出后生的豪放,粗犷、开放、刚劲强悍的情态;一个“斜”字又勾画出一幅安塞腰鼓的动感画面,形神兼备。“狂舞”二字更是把这群后生的奔放,勇猛。笔者只是信手拈来一、二处,已经足见用词之精美。大量美文所蕴蓄的审美信息,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认识社会。

俗话说:“成功的教学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语文学科不但具有工具性、人文性、思想性,而且语文的审美内涵也是非常丰富和生动的,因此语文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是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而且是在教师“点拨”、“诱导”下的一种审美过程,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把美的内容融合在教学过程、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的设计之中,教学活动的开展符合学生对美的认知过程,凡是美,都会被学生吸引,并使学生感到无限的畅适愉悦,从而使学生在自学、理解、讨论中感悟到语文的内容是美的。事实上,语文学科中不乏有大量美学的内容,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就表现出古代诗歌的文质兼美,形神俱佳的意境与美感。

在具体语文教学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还要让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两方面多下功夫。

语文教材中有大量记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课文,而且大多都是图文并茂、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课文不仅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材料,其实也是一篇篇很好的美育教材,是学生仿美创美的范例。课文中或生动鲜明的形象,或真挚美好的情感,或丰富神奇的想象,或精美的结构、优美的语言,无一不是学生感受美、表达美、创造美的丰富源泉。学生从阅读教学中可以感受到自然美、社会美以及谋篇布局的结构美、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像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用作品去打开学生想像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认识社会,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在教学中,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多写、多练,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自己对美的认识和体会,使他们用自己的情感编织出一幅幅绚丽的画卷,得到心灵的陶冶、智慧的启迪、个性的张扬。

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要抓住教材中的美,让学生在审美的过程中陶冶性情、净化心灵,从而以美的心灵去领悟美,以美的眼睛去发现美,以美的行动去创造美。

猜你喜欢
自然美
从悦目的自然美到悦志的创造美
“出”与“入”——浅析儒道美学中的人格美与自然美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形态举隅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
浅析自然界的审美现象
浅谈苏轼作品的审美意趣
让经典在学生心中绽放
发现自然之美,感悟多彩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