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导演的电影都有暴力元素,但不谋而合的是,两位导演都看重电影的社会责任感,认为电影应该坚守道德底线。
曾三次获得奥斯卡的电影大师奥利弗·斯通做客上海国际电影节大师论坛,与香港著名导演杜琪峰就电影的价值观、社会功能以及电影风格等问题进行对话。斯通擅长拍摄涉及战争题材的电影,如《野战排》、《生于七月四日》以及由陈冲参演的《天与地》,这三部电影被称为“越战三部曲”,也是斯通导演的系列成名作。而杜琪峰导演也以《夺命金》获得去年金马奖最佳导演奖,他的重磅新作《盲探》即将上映。可以看出两位导演的电影都有暴力元素,但不谋而合的是,两位导演都看重电影的社会责任感,认为电影应该坚守道德底线。
杜琪峰导演直言:“任何电影都应传递信息:坏人应该被惩治。”同时,他还强调每个人对社会都是有责任的,而电影从本质上说必须是道德的。斯通导演则认为很多美国电影为二战大唱赞歌的价值观是错误的,他以斯皮尔伯格的著名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为例说明了这一点,但斯通导演并没有因此而否定《拯救大兵瑞恩》在电影艺术上的成功。
杜琪峰导演在谈到自己电影中的暴力元素时,他说不希望观众通过暴力而感受到痛苦,哪怕血都暴出来了,看到的也应该是色彩。他自己不喜欢看到太难受的场面。同样,斯通坦诚自己非常讨厌血腥的电影,讨厌看到人被残酷的杀害。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反映现实的同时又会对现实进行二次加工,这是一个加入导演个人思考的过程。暴力、血腥、残酷的画面通常会被我们定义成类似于“少儿不宜”的负能量,但是这样的反叛元素经过两位导演的加工,却被演绎成了传播正能量的介质。我们可以从这些匠心独运的背后感受到作为成功的电影人所应该具有的基本素养。
除此以外,两位导演还对各自的电影风格问题进行了探讨。其实现在已经很少有只局限于一种题材类型的导演。斯通和杜琪峰导演也做过不同的类型尝试,且都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杜琪峰导演在警匪片和爱情片方面都颇有建树,比如《真心英雄》、《瘦身男女》等,但是作为导演身份的杜琪峰却没有拍过古装历史剧。当被问及这是否由香港电影的客观商业坏境所致时,杜琪峰导演表示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擅长哪方面的题材,在商业过程中等待自己所擅长的那部分。
斯通导演也曾经有在香港拍摄电影的经历,“在过去25年中,我拍的很多,跟韦家辉,一个月没有剧本就要完成一部电影,这在香港市场中非常重要,在这个环境我们就变成这样的人。商业就是商业,个人就是个人。很多时候我觉得在香港这种环境,要很清楚自己有多少子弹、金钱和时间。”对于爱情和警匪这两种看似迥异的风格,斯通导演则认为二者并不相互排斥,“爱情可以有警匪,警匪可以有爱情,怎样都可以,没有绝对的规则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