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娟
摘要:粮食质量检测机构是国家粮食质量安全的执行与监管机构,在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发展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粮食质量问题的关注度也在逐渐提升,而且随着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金属超标、农药污染等问题的出现,粮食质量安全隐患问题也就日益严峻,这给粮食质量检测机构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要求粮食质量检测机构在现有的基础上完善管理模式,实现科学发展。粮食质量检测管理模式的完善需要从检测体系,职能健全,硬件设施完善,创建团队学习氛围以及检测人员创新精神等多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粮食质量检测 现状 管理体系 创新 氛围
中图分类号:F7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14-0012-03
1 粮食质量检测现状及面临问题
中国是个人口大国,粮食质量检测关系到13亿人的口粮安全问题,理所当然的成为民生头等大事。只有做好粮食检测工作,有效控制存有安全隐患的粮食进入市场流通,从源头上有效切断有害粮食进入到市民手中,从而为社会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粮食供应渠道。为此,粮食质量检测机构必须要有一套行之有效且高度科学的管理模式,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现状的改变,粮食检测机构一层不变的管理模式已经难以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不断调整思路,完善管理模式,才能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要。
就目前而言,人民的生活理念逐渐朝着健康环保的方面改变,对粮食质量问题的关注度也日益提高,粮食安全问题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粮食质量检测机构如果不能很好的检测粮食质量,不但给人民造成危害,同时也给社会造成恐慌,必将给自身发展带来重创。
随着经济发展,粮食生产及质量更多的受到气候、资源、环境、技术等因素影响。在气候方面,粮食种植因为地方气候各异多变,比如沙尘暴、阴霾天气等等都给作物生长造成危害,直接影响粮食的质量问题;随着社会工业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显现,空气中有害化学成分增加,臭氧层破坏,水质变臭变黑,水源灌溉等等诸多问题;国内农业技术不发达,肥料、农药等达不到先进水平,有害残留物质居高不下;所有涉及农作物生长的因素最终都将导致粮食质量问题,如果不能在粮食质量检测环节中有效检测存在的质量隐患,一旦让其流入市场,长久以往将对人体造成极大的伤害,对社会造成极大不良影响。
另一方面,因为市场经济利益的刺激,难免有个别商贩利用粮食质量检测中存在的漏洞钻控制,想尽一切办法将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粮食投放市场。如果这类粮食投入市场,将给人民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也将引起社会的恐慌,给社会长治久安造成困扰。所以,只有根据社会发展变化而时刻改进提高粮食质量检测方法,在质量检测过程中始终贯穿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有效帮助粮食流通在市场上得到有序管理和监控。粮食质量检测是维护粮食流通秩序、加强粮食市场宏观调控,从而有效推动粮食产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技术手段。粮食质量检测还能够帮助市场做到合理引导,从而优化粮食种植结构、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
除此之外,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各界对粮食质量和卫生状况提出了新要求。粮食是食品和饲料的主要原料,其质量和卫生安全状况,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营养健康意识的增强,不仅使得各类食品加工行业对粮食品质提出了要求,而且将粮食转化为工业原料和饲料的行业也都对粮食质量提出了要求。这就需要粮食质量检测从源头上把好粮食质量关。但是,国内粮食检测技术落后于世界一些先进国家乃是不争的事实,管理模式不能保持与时代同步,也影响到粮食检测能够很好的进行,从而造成粮食质量检测问题成了当下一个亟待突破的课题。正因为如此,当前粮食质量检测管理模式就急需完善和加强,从而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满足人们的生活水平。
2 当前粮食质量检测管理模式完善分析
2.1 完善检测管理系统,确保粮食检测工作有序运转
2.1.1 不断修正行业各方面检测标准,确保检测工作有标准可依
一方面,农作物生产因为环境、空气、农药、化肥等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而逐渐恶劣。在农业生长过程中,一些以前无法确定的有害物质因为污染严重而随时可能出现粮食中。这就要求粮食质量检测的行业标准要不断的修正,始终做到以有效检测为标准,如果检测方式始终停滞不前,往往难以适应环境变化发展的需要,很难检测出粮食中各种新型有害物质。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为粮食检测提供了先进的检测设备,这就要求粮食检测机构能够运用好先进的设备,实现检测标准走向严格化的发展道路,做到宁可多检测一些成分,也不让检测有漏洞可钻。
只有粮食检测行业标准始终处在前沿位置,才能做到粮食质量的安全可靠,才能够做到有备无患,将粮食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里,确保人们生命财产不受损失。更为重要的是,粮食检测行业标准也是一个行业发展的动力和方向标,只有行业标准始终高于各个粮食检测机构,这些粮食检测机构才会更有冲劲去研发新的检测方法,提升自己机构的检测能力,以求达到更高层面的进步。
2.1.2 健全检测机构管理体系,提高检测工作效率
粮食检测体系不健全制约着粮食质量检测水平的提高。一是随着粮食市场流通速度的加快,如果粮食检测机构检测速度跟不上市场流通速度,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发展。目前,部分粮食质量检测机构受我国体质的影响,要么人浮于事,工作落实缓慢;要么因为经济原因或并购,或撤销;再不然就是机构内部因仪器设备老化,维护、更新费用不足、业务经费缺乏保障等原因,造成粮食质量检测机构工作效率低下,运作不灵活,从根源上造成粮食质量检测机构职能体系不完善,促成粮食质量检测机构各部门之间、粮食质量检测机构与上下游机构之间缺乏沟通,缺乏交流、造成粮食质量检测发布信息制度不健全,同行之间缺乏竞争力,使得大部分粮食质量检测机构缺乏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当前,粮食质量检测机构只有完善管理体系,理顺各部门职能岗位,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形成专业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检测机构通过粮食检测报告、成果研究等方式带动粮食产业的有序发展,引导粮食产业走向越来越正规的发展道路,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1.3 实现人性化管理,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
在粮食质量检测管理过程中,实现人性化管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十分必要。粮食质量检测依靠的是人与设备的结合,设备是固定不变的,而人的工作能力和状态是可以改变的。在管理过程中,粮食质量检测机构内部需要搭建起完善的企业文化,通过企业文化影响所有的检测人员,让他们能够有正确而积极的工作态度,自主的投入到产业设备研发和实验工作当中去,当检测人员将工作当做一种兴趣来完成的时候,人的能动性就得到了极大的发挥,才能更好的为粮食检测工作服务。
2.2 形成粮食检测机构之间相互交流学习的管理模式
2.2.1 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完善竞争化管理模式
在任何一个粮食检测机构内部而言,培训是提升检测人员工作能力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粮食检测机构必须投入大量资金,通过提升检测人员的检测技术和服务理念,才能让粮食检测机构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对于处在不同岗位的检测人员,培训的方式可以不同。对于核心人才、重点人才,可以通过派外出国培训,让他们通过一段时间的脱产学习提升业务能力;对有的资深检测人员,他们可能不缺乏理论知识,但是缺乏的是与世界同步的信息,这就可以派他们参与世界前沿的粮食检测高峰会议及论坛等,让他们和更多的世界级人才交流,而得到更多的有用信息,提升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
除了内部培训,粮食检测机构在与其它检测机构接触的过程中,也可以打开学习交流与的大门,彼此取长补短,相互切磋提高。不同的检测机构都会有自己擅长和突出的领域,多个检测机构实现学术交流,可以有效提高彼此的检测能力。
2.2.2 不定期举行各种检测成果展示,填补检测漏洞
粮食质量检测机构之间应有计划不定期地开展各种检测成果展示等活动,提高各个检测机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也可以更好的填补各个检测机构检测过程中存在的检测漏洞。
通过不定期举行各种检测成果展示的方式对各个检测机构有着多方面的帮助。一方面,各个检测机构因为各自资金有限、设备有限等原因造成检测结果只能是朝着一个方向前进,让其始终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检测漏洞存在。或许,一家粮食检测机构在某方面的检测能力有着标杆地位,但是这并不代表这家检测机构在别的方面同样有出色检测能力。例如一家检测机构对黄曲霉毒素的检验十分精准,在检测行业地位卓然,但是该机构对有机农药检测就明显不如另外一家。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对黄曲霉毒素有深入研究的机构和另外一家对农药残留有出色表现的机构通过成果展示来交流双方的经验,那么对双方都是一种提高,可以弥补双方在今后检测过程中的漏洞。
除了成果展示之外,各有优势的检测机构还可以通过联合的方式扩大检测范围,多家检测机构可以实行联网操作管理模式,实现资源共享,甚至在检测过程中,也可以通过联合实现设备共享,利用行业优势,达到各个检测机构资金节约,管理能力提升,效率提高的经营目标。
2.3 粮食质量检测过程中要做到与时俱进,发扬创新精神
2.3.1 自主研发与国外引进相结合,做好检测设备更新换代
目前,很多粮食质量检测机构因为设备陈旧而导致和社会发展脱节,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必须对检测设备更新换代才能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在更换设备的过程中,要实现自主研发和国外引进相结合原则,检测设备以精确、快速检测为重点,设备仪器满足研究应用黄曲霉毒素、残留溶剂、残留熏蒸剂、有机农药、面粉增白剂、食品添加剂、有害重金属等项目的快速检测方法、检测技术,从而提高粮食质量检测的效率。
2.3.2 建立多种渠道鼓励工作人员创新
除了设备的更新,检测人员的创新意识也必须得到提升。为了培养检测人员的创新意识,可以通过设立创新基金等方式鼓励检测人员创新。创新基金主要用来奖励那些能够在检测领域有所突破的检测人员;也可以奖励研发能力突出,对检测机构有贡献的检测人员。无论是什么方式的创新,只要对检测方法有帮助,就是创新基金奖励的对象。在检测机构内部有创新奖励的同时,行业中也应该有创新奖励,行业的创新奖励则是对行业中有巨大创新表现的人群服务,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创新管理模式。另一方面,为了鼓励检测人员创新,还要鼓励检测人员通过论文或者其他各种方式将研究成功公布于众,形成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让更多的人自觉参与到创新的过程中来。
3 结语
做好粮食质量检测工作,为社会提供品质优良、健康环保卫生安全的粮食,既是从源头上合理控制粮食质量、保证粮食质量安全的需要,也是关系全国十几亿消费者身体健康和国家经济发展,是社会稳定的大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粮食质量检测是粮食流通的第一个环节,粮食流通从粮食质量检测开始,只有通过检测的粮食才能流通进入市场,粮食检测机构的检测速度和检测能力决定了流通的快慢,以及造成流通后形成的直接后果。正因为如此,做好粮食质量检测工作,也是有效维护粮食流通秩序,合理调控粮食宏观市场的方法之一,是引导和推动粮食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粮食产业科技化发展的重要支撑手段,对合理配置粮食结构、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因为有着对农业产业经济的直接影响,粮食质量检测机构就更应该更好的完善检测管理模式,确保农业产业经济能够更好更快的发展,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辛景树.建立健全质量体系 规范质检机构行为[J].种子科技,2003(04).
[2]孙水在,陈金华.高频震动筛降低粮食不完善率初探[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 2008(05) .
[3]邹芳勤.食品安全体系现状与发展趋势[J].食品与药品,2005年10期.
[4]迟玉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技术现状分析[J].食品与药品,2006年03期.
[5]郭铁鸿.浅议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及控制措施[J].中国动物检疫, 2007(03).
[6]盛国成.浅议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J].农业质量标准,2006(05).
[7]肩负粮食质量监管工作的重任——建立粮食质量卫生安全保障体系的思考[J].商品与质量,2010(29).
[8]侯勇,王亚南,江欣,毛朝国,杨军.对建立粮食质量卫生安全保障体系的思考[J].粮食问题研究,2009(01).
[9]孙伟.强化粮油质检工作保证粮食质量安全全面促进和谐社会建设[J].中国粮食经济,2007(01).
[10]陈松,钱永忠,王为民,王芳.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现状与问题分析[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