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为人师,感悟颇多。公开课让我领略到课堂教学的真谛——教学是“助产术”,教师是“助产婆”;学生的率真使我明白:要想成为受学生喜爱的老师首先必须把课上好;其次,用心爱学生,他们便会以爱相报。自己在教学方面的收获,学生对我的肯定与不舍,这便是一年来我最大的成长。
【关键词】公开课;上好课;爱学生
初为人师,我收获了什么?喜悦?高兴?伤心?失落?亦或是感动?我想这些是每个老师都或多或少感受到的。既然无法单一地用一个词来表达,那就索性是“成长”吧!是的,一年的时间虽短,但我在成长。
作为老师,首要任务应是上好课。今年上半年,我开设了工作以来第一次正式的公开课。从课前教研组前辈的建议和指导、自己的备课与磨课、到公开课的展示以及课后的自我反思,整个过程都使我受益匪浅。尤其是在课堂教学方面,无论是每一个环节的设计,每一句话语的组织,亦或是每一个问题的设问,每一个事例的选取,都让我煞费苦心。但正是有了这么精细的准备和深入的思考,才真正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真谛。通过公开课,我充分体会到大教育家苏格拉底的教学是“助产术”,教师是“助产婆”的教育思想。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虽然有时实施起来比较困难,但却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原则,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通过公开课,我充分体会到个人能力的有限,集体力量的强大。公开课展现的不仅是自己的成果,更是组内老师的集体智慧。老教师的引领作用很重要,他们能高屋建瓴的给我指出如何有效地、高度地把握一堂课的整体结构。公开课对新老师来说,是一种历练,更是一次成长,有似凤凰涅槃的感觉,它督促我们怎样上好、上活、上精每一堂课,让我们在专业方面更快更好的成长。
我一直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成为一名名师,一年的时间里我在努力着。然而,一个课上得好的老师并不一定是一位好老师。比起名师,我更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他们才是我上好课、教好学的最大原动力。
把学生当老师,千万不要试图欺骗学生,因为他们总能感知老师是否在努力。刚踏上讲台,每次上课,我总怕学生听不懂,每次都在用心备课。但由于工作、生活事情繁多,在上某一次课时,我自感备课不够充分,因而讲起来自然没有底气。(因为是哲学课,本身就比较抽象、难懂)但心想:我学的总归比他们多,难道还应付不了他们?然而,学生茫然和不解的表情让我很是心虚与尴尬。突然,一个学生说:老师,你现在上课是越来越有水平了,讲得我们都听不懂了。当时,我特别惭愧,真应了那句想钻地缝的话。同样,我精心准备的课,学生自然也会感悟的到。在一次公开课后,学生给我留言:上得真棒!是啊!教育是深入浅出,而非浅入深出。教学不是教师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他如何恰当有效的传授知识。我想,那样一次备课不充分的经历足以让我铭记一生。任何时候都不能糊弄学生,一定要备精每一堂课。
如果说,课上得好是学生喜欢老师的必要条件,那么,充分条件便是用心爱学生。恰当有效的关心学生、走近学生的内心,与学生一起成长,他便与你紧紧连在一起,你的言行、你的思想便会悄无声息地影响他们,如此,岂不正是亲其师,信其道?!
曾经,不知我做了哪些努力,竟然有一个经典语句(大致意思是告诉他们不要浮躁,做人要低调的话语)已被他们广为传诵,借以相互“训诫”。也不知道,我竟然有个“招牌动作”,已经深深印在他们的心中,成为他们闲暇时的调侃或需要时的借用。当然,我也惊讶于他们把我所传授的知识、道理已内化为他们自己的行动,于有意无意中流露出来。比如,在跟我聊天时,他们经常会运用我们所学的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偶尔,也会把我说的心悦诚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让我甚是欣慰!
听听来自学生的心声吧!
老师,你知道你是怎么让我们佩服你的吗?讲课只是一个方面,但一个老师讲课再好,他也不一定成为我们喜欢的老师。你才给我们上了两节课了就基本上记住了我们所有同学的名字,关键是你教那么多班级……
老师,你知道吗?很少有老师会经常跟我们聊天的。
老师,你知道你是怎么让我们喜欢上你的课吗?因为我们不想跟你玩“谍战”,你那真诚的眼神总会让我们感到:小子,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在干什么!手机掏出来再放进去,我们在想:这真没意思,四十分钟不玩手机能干吗呢?与其跟你“作战”,不如好好听课。(感谢,我无意的动作成就了学生学习的动力。)
老师,你下一年还教我们吧!你跟学校申请一下。
老师,我们商量好了,我们去向校长请愿,让你继续教我们。
(学生微博)“敢不敢让张晓丽老师教我们直到毕业@﹡﹡﹡、@﹡﹡﹡(校领导)”
老师,下一年真不教我们了?能不能换一个科目教呢?
老师,你不教我们了,我以后都不想上政治课了……
学生们的心声坚定了我一如既往的教师信念,他们让我体会到了做教师的幸福,一种被信任的幸福、一种被需要的幸福。只要你用心爱,便会收获爱。
可是,比起他们对我的舍不得,我对他们的不舍比他们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可曾知道,一年来,我已养成一个习惯:每天睡觉前回顾他们课上的表现。今天哪个同学回答问题答得特好,哪个同学忍不住眯了一会儿,哪个同学的话语怎么会那么逗!下次课,我要更关注一下谁谁谁,如此,等等。他们又何曾知道,我总喜欢把课上他们提出的好玩的、有趣的问题和话语分享给其他老师,言语间满满的都是我对他们的喜爱。他们当然不知道,因为我早知道下一年不教他们了,有多少个晚上辗转反侧,想着该怎样给他们上最后一课,想着该跟他们说些什么,因为感觉有太多的东西还没来得及告知他们。虽然是升级不是毕业,虽然还能见到不是别离,但总觉得不能继续教,不能站在他们的讲台上万分遗憾!经常这样之后,也在问自己、问同事:像我这样是不是太感性?太矫情?或许在许多老师,尤其是老教师看来这不算什么。是否是我看的太重?同事这样回复我:她的导师曾经做过一个讲座,里面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感性的老师,他能细致敏感地感受到学生一丝一毫的变化。诚然,我非优秀老师,但这样的回答却坚信了自己对学生、对教育的信念。学生那么极力地希望我继续教,说我改变了他们对政治学习的看法,让他们对政治课有了积极性。我想,这,足矣!
自己在教学方面的收获、学生对我的肯定与不舍,这便是一年来我最大的成长。对于课堂教学的钻研、对于教育工作的热情、对于学生的百般喜爱、对于教师职业的坚定,是许多老师从教之初都有过的体验,是年轻教师的资本。不知几年过后,自己是否也会倦怠?这种年轻教师所有的“优势”是否依然存在?那就用一句名教师的话来时刻勉励自己吧!“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在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教师的进德修业应当一直到教育生命终止。”①希望自己,也相信自己能够继续保持这种精神、这份热忱、这般坚定!
注释:
①吴非.致青年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2.
作者简介:张晓丽(1986.11—),女,汉族,山东潍坊人,硕士,苏州高等幼儿师范学校助理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