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瑜
摘 要:浅谈了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首先要学习好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使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系统化、条理化,教师再从发展学生的观察力、猜想能力、质疑能力等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终实现创新性教学的预期目标。
关键词:创新;数学思维;观察力;猜想能力;质疑能力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数学,“思维的体操”,理应成为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最前沿学科。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尤其应当注重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精神,尽量借助巧设提问鼓励他们探索问题,自己得出结论,支持他们大胆怀疑,勇于创新,不“人云亦云”,不盲从“老师说的”和“书上写的”。那么,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呢?
一、过硬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数学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要建立在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上,没有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数学思维的培养是无法进行的,更谈不上数学思维的创新了。所以,首先要学好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使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系统化、条理化,再根据自己的情况在课内吸取各方面的知识营养,拓宽知识面,加深理解的深度。然后再寻求创新的途径。这就要求学生要善于归纳总结,形成知识及能力框架。高中数学的特点是知识的密度大而独立性又强。高中数学每节课的内容较初中时要多,即密度加大了。教师在教法上也随之有所变化,常常是在新知识的开始阶段,例题即有一定的坡度。尤其强调知识的“以旧带新”和“横向、纵向的沟通、联系”。一节课下来,似乎是听懂了,但一遇到作业常常感到知识的运用不熟练,思路不通畅。似乎总感到新知识没有完全掌握,更新的知识又接踵而来。高中数学除了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有个相对明确的系统(与平面几何相比也不成体统),代数、三角的内容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因此,注意它们内部的小系统和各系统之间的联系成了学习时的着力点,否则,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必然会欠缺。比如,在“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的教学中,以复习椭圆、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入手,以求理顺学生的思维方向和知识的顺序,使知识自然迁移,为学生发现新知识进行思维上的引导。并适时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地沉思,期待寻找理由和证明过程。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温故知新,承前启后,为新知识的发现做铺垫,还要善于设疑,去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进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波澜。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在高中教材中,由于面对的是中学生,很多问题的处理要顾及到全体学生的接受能力,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就应该鼓励他们从多个角度加以研究。有了数学的创新意识,我们再从观察力、猜想能力和质疑能力等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注重发展学生的观察力。观察是智力的门户,是思维的前哨,是启动思维的按钮。观察的深刻与否,决定着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因此,引导学生明白对一个问题不要急于按想的套路求解,而要深刻观察,去伪存真,这不但为最终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而且也能有创见性地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契机。
2.注重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启发学生进行猜想。作为教师,首先要点燃学生主动探索之火,我们决不能急于把自己全部的秘密都吐露出来,而要“引在前”,“引”学生观察分析;“引”学生大胆设问;“引”学生各抒己见;“引”学生充分活动。让学生去猜、去想,猜想问题的结论,猜想解题的方向,猜想由特殊到一般的可能,猜想知识间的有机联系,让学生把各种各样的想法都讲出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推动其思维的主动性。
3.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质疑思维就是积极地保持和强化自己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直观、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敢于提出异议与不同看法,尽可能多地向自己提出与研究对象有关的各种问题。
在学科教学中,我们必须确立这样的观念:只有用创新来教会创新,用创新能力来激发创新能力,只有用发展变化来使学生适应并实现发展变化。用这样的观念来设计整个数学学科教学,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创新性教学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唐瑞芬.数学教学理论选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1.
[2]李淑文.创新思维方法论.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01.
(作者单位 福建省南安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