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磊 张国庆 王景刚
【摘要】 目的 分析儿童肠梗阻的病因并探讨治疗最佳时期的选择。方法 通过研究我市近一年间收治的96例儿童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9例,接受保守治疗的患儿87例,来探讨儿童肠梗阻发生的常见原因以及治疗时机的选择。肠梗阻是临床儿科腹部常见的一种疾病,仅次于阑尾炎和急性胆道疾病,是急腹症常见的疾病之一。在肠道内有梗阻或内容物运行发生障碍时,可引起全身的生理紊乱和肠道本身的解剖和功能的变化。发生肠梗阻的儿童和成人又因为许多不同的生理和临床特征,其表现也有所不同,通常有急性,慢性两种,严重者多可危及生命。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为腹痛、便秘、呕吐等。
【关键词】 儿童肠梗阻;病因;治疗
1 儿童肠梗阻的病因
1.1 机械性肠梗阻 也称器质性肠梗阻,是肠道内或肠道外器质性病变引起的肠管阻塞,可见于先天性肠狭窄、先天性肠闭锁、肠套叠、外伤性或术后肠粘连、肠内异物等情况。1岁内儿童肠套叠引起梗阻的病例很多见。
1.2 功能性肠梗阻 也称动力性肠梗阻,是肠道蠕动减弱致使肠内容物通过缓慢或停滞,可见于肠道感染、腹膜炎、败血症、重症肺炎或先天性巨结肠等疾病。
2 临床资料
本组96例肠梗阻患者中,男性54例,女性42例。年龄均在7岁以下,其中三岁以下者占到74例,三到五岁者13例,五岁以上者9例。
3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均以腹痛为主,伴有呕吐、腹胀、不排气、不排便。早期腹部听诊肠鸣音亢进,晚期听诊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4 X线检查
本组患者腹部透视检查,多数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液平面,呈阶梯样排列;有6例患者在透视下未见到腹部内有明显液平面,只见肠管扩张,但B超检查可见肠腔内有游离液体。
5 治疗方法
多数情况下采取保守治疗,胃肠减压是治疗肠梗阻的重要方法,可减轻腹胀、腹痛,肠腔压力降低,也可相应减少细菌和毒素的吸收,改善患者的不适。及时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也是非常重要的。查明梗阻状况,一般如果是不全梗阻可以留置胃管,禁饮食等。如果是完全肠梗阻,保守治疗后患儿的腹痛,腹胀反复发作时才考虑手术。婴幼儿急性肠套叠,可应用空气或氧气及钡剂灌肠法促使已套叠的肠管复位。
6 结 果
对9例肠梗阻患儿保守治疗无效后均进行了手术治疗,手术全部成功。
7 讨 论
本组资料中,儿童肠套叠是引起肠梗阻的主要病因,其中多达71例均为肠套叠引起。肠套叠多为继发性,因肠壁或肠腔内器质性病变引起。肠套叠如不及时治疗会发生绞窄性肠梗阻,因其进展快,病情重可能危及生命,其预后取决于肠套叠复位时间。早期诊断是减少肠套叠病死率的关键。本组患儿多数情况下通过早期的空气灌肠都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于空气灌肠失败者需考虑急诊手术。另外,早期肠套叠引起的肠梗阻,便血出现时间一般较晚,容易误诊、漏诊,需要特别注意。
少数儿童腹股沟斜疝嵌顿引起梗阻,主要通过手法复位。但需小心谨慎,因为儿童腹部偏薄弱,注意防止手法不当引起损伤。嵌顿时间较长,怀疑有肠壁渗液,甚至发生出血坏死者,应急诊手术。
蛔虫团梗阻也是儿童肠梗阻的常见因素,本组就发现4例蛔虫性梗阻,都发生在农村患儿,因农村卫生情况差,部分儿童家长驱虫方法不恰当。肠腔内积聚的蛔虫产生毒素刺激肠壁发生痉挛而引起,多为不完全梗阻,腹部平片往往可以看到成团的虫体阴影。这类梗阻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手术治疗应注意探查肠管机能的改变,对于发生坏死的肠管应尽量切除。另外,防止医源性损伤是手术的一个重点,减少术后粘连而导致的重复梗阻是手术的难题,通过手术治疗原发灶的同时要注意预防,消除引起肠粘连的因素。术后还要注意保持营养搭配,多吃水果,蔬菜等利于通便的食物,适当运动,降低复发率。
总之,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肠梗阻患儿治疗的基础。而儿童肠梗阻患者中以肠套叠居多,实践证明,肠套叠早发现,早灌肠对预后效果明显,但是肠套叠如不及时治疗会因绞窄性肠梗阻而致命。我们相信,只要诊疗过程中做到细心负责,能及时诊断、积极治疗,大多数患儿都能完全康复。
参考文献[1] 张启瑜,钱礼腹部外科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23.
[2] 朱维铭.《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8(9):692-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