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学龄前儿童的牙科治疗方案

2013-04-29 02:19栾世龙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2013年7期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

栾世龙

【摘要】 儿童的牙科治疗不同于成人,因为学龄前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治疗时会经常出现哭闹、恐惧、拒绝、不配合治疗等现象,这也是由儿童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如何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让儿童能接受,让他们安全、完整地完成牙科诊疗是儿童口腔医生和家长所关注的焦点。因此,在治疗儿童牙病时,治疗是关键,能稳定儿童的情绪也是关键。如果处理方法不当,可加重患儿的恐惧感,影响正常治疗。笔者通过我院门诊学龄前患儿的心理表现和诊疗行为特点,采取了行为诱导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牙科诊疗;诊疗方法;学龄前儿童

儿童牙科治疗,首先要学习和掌握儿童心理,在诊疗过程中取得儿童的信任和最大限度的配合;作为口腔医生还要具有专业、熟练的操作技巧,了解和掌握儿童的口腔解剖和生理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安全、顺利地完成治疗工作。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2011年在我院口腔科就诊的牙病患儿共986例,其中男性为464名,女性为522名,年龄3-7岁,平均年龄4.5岁。

1.2 方法 根据儿童的表现分为四种类型:①主动配合型;②附条件合作型;③消极拒绝反应型;④强烈拒绝反应型。根据儿童的表现分别采用的四种治疗方法:①常规治疗法,这是对于配合较好的儿童所采用的方法,对他们讲明治疗目的和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②TSD法,即行为诱导法,通过讲解-示范-做的方法让儿童消除恐惧感;③威吓法,通过语言和行为的两种威吓方法达到治疗的目的;④强迫方法。

这四种方法结合儿童的反应进行灵活运用,如主动合作型的儿童采取常规法就能达到治疗的目的;附有条件合作型的儿童先采用常规法进行劝导,适当时候再使用TSD法;对消极或强烈拒绝反应型的儿童应先采取TSD法,如果效果不好,则有必要使用威吓法或强迫法。

1.3 结果 在各年龄组中,年龄较小的3岁组儿童以强烈拒绝反应型居多,占到59.36%;4-5岁组儿童以消极拒绝反应型居多,占53.68%;6-7岁组儿童以有条件合作型居多,占70.65%。可见,学龄前儿童牙科诊疗行为特点存在明显年龄差异。

2 讨 论

根据几年来对儿童患者的跟踪调查和临床实践得知,在对学龄前儿童进行牙科诊疗时,要熟暗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在选择正确治疗方法的同时,要妥善处理好患儿、医生、监护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学龄前儿童牙科诊疗的顺利进行。

2.1 如何正确对待患儿 由于学龄前儿童其心理不成熟,年龄较小,作为口腔医生要正确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对症下药”。学龄前儿童自我控制及调节能力较差,心理活动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首先要拉近与患儿父母的距离,从患儿父母的言谈话语中了解患儿的情况和可能出现的反应,做好父母的工作,了解家长的心理需求和态度,与家长配合好共同为患儿诊疗。

从临床实践看,进入治疗期的患儿大致有紧张型、娇养型和骄横型三种,总体讲合作的儿童较多。面对陌生的医院环境和医生,儿童出现不适应也在情理之中。作为口腔医生应当和颜悦色,争取患儿的信任,与患儿做朋友,运用儿童习惯的语言与之交谈,用常用的昵称称呼他们,用轻柔的语气询问他们的喜好,把话题转移到儿童喜欢的问题上来。总之,要与儿童零距离接触,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在这种过程中再进行牙科诊疗就顺理成章了。如果属于合作型的儿童在治疗工作开始前应与患儿讲清楚治疗中可能会发生的情况,如有酸痛感等立即举起右手,不许乱动。如果儿童举手应暂停操作,稍解释后再继续进行,不要失信于孩子,让他们更好地配合医生工作。因此,针对学龄前儿童牙科诊疗时的心理及行为特点,科学引导儿童配合诊疗,了解他们的幼儿心理,与家长沟通好,让他们顺利完成诊疗,已成为儿童口腔医务人员和家长共同面对和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2.2 营造良好的诊疗环境 儿科口腔诊室应尽力营造出适合儿童特点的诊疗环境,让他们快速投入其中,比如布置一些儿童喜闻乐见的卡通图画,配备一些适当的儿童玩具,有条件的要配备音响及电视机,让儿童在轻松欢乐的气氛中接受诊疗。儿童诊疗的环境尽量要丰富多彩,色泽搭配多样化,做到家庭化、乐园化,让儿童进入诊疗室有一种亲切感,最大限度地消除他们对医护人员的畏惧感,达到分散儿童注意力的作用,让他们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完成诊疗。

2.3 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和操作水平 从临床实践看,医护人员的操作技术是获取患儿信任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儿童口腔医生技术操作上要熟练、轻巧,做好治疗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器械尽量简单,切忌手持器械在患儿眼前晃动,让其产生恐惧感,同时治疗时应做到精、准、稳,时间不宜过长,应尽量避免治疗时造成痛苦。在诊疗过程中还要时刻观察儿童的表情,运用合理的心理疗法配合精湛的技术尽快缩短诊疗时间。

2.4 妥善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 从儿童牙科临床看,有70%以上的儿童与医护人员合作较好,在不合作患儿中经诱导或威吓均能配合治疗的比例也较大,只有少数患儿需采用强制治疗才能达到诊疗目的。对于不合作的患儿应采用由轻到重的心理治疗法,他们在脱离家长后再用心理治疗法,多数能主动配合,家长过分迁就患儿是牙科诊治中放弃治疗的最主要原因。因此说,家长的情绪对儿童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医护人员在诊疗前和诊疗中应积极与家长沟通交流,稳定其情绪,引导家长做好配合,共同帮助儿童完成诊疗工作。同时也应看到,医护人员的言行能否取得家长的信任与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治疗。因此家长的配合与理解更重要,当对强烈拒绝的独采用威吓法与强制法前,必须向家长说明,避免引起误会。

参考文献

[1] 曾令芳,刘萍.《谈儿童牙病治疗中的心理治疗》,《中国当代医药,2009,05.

[2] 杨英洁,李秀玉.《儿童在治疗牙病中的心理护理与对策》,《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15.

[3] 齐艳梅,薛爱红.《儿童牙病治疗时的心理分析》,《中国民康医学》,2011,10.

猜你喜欢
学龄前儿童
口腔健康教育对幼儿园儿童龋病情况影响的调查研究
学龄前儿童患龋情况及口腔健康行为探析
学龄前儿童家具发展趋势研究
学龄前儿童家具设计与应用研究
学龄前儿童肥胖的综合干预研究
心理护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探析
学龄前儿童第一恒磨牙应用窝沟封闭剂预防窝沟龋的临床效果分析
苏北地区学龄前儿童早期阅读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优质护理在学龄前儿童急诊清创缝合中的应用效果
城市安置小区的学龄前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措施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