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欣
【摘要】本文首先对潍坊民俗文化资源作了简要梳理,在立足于潍坊民俗文化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就其开发方式以及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可能的解决之道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潍坊民俗;开发方式;存在问题;完善
一、潍坊市民俗文化资源简介
潍坊位于山东半岛中北部。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俗文化资源,近几年来,潍坊这个为人鲜知的小城市,通过举办国际风筝会而名扬海内外。新开辟的“潍坊千里民俗旅游线”,得到了国内外游客的赞誉。
(一)杨家埠木板年画
杨家埠木版年画的题材极为广泛,形式多种多样,其演变历程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明代主要以神像为主,画风工细缜密;清初出现美女娃娃年画,画风简括秀丽;乾隆时,戏剧故事年画大增,画风线条流畅,富有韵律;清末出现的黑货年画,画风学习文人画;建国后由画家指导创作“新年画”,画风重于写实。杨家埠木版年画现已成为促进国际间文化交流、吸引国外客商游人、发展潍坊外向型经济的纽带,成为“潍坊千里民俗旅游线”上的主要景点之一。
(二)高密的扑灰年画、民间剪纸和泥彩塑
高密的扑灰年画、民间剪纸和泥彩塑得到全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喜爱。它们植根于广大劳动人民的劳动与日常生活中,拥有生存与发展的肥沃土壤,为艺术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成为潍坊民俗研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力量。
(三)潍坊风筝
潍坊风筝同中国许多民间艺术形式一样,产生于人们的娱乐活动,寄托着人们的理想和愿望,是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娱乐品。潍坊风筝历史悠久、工艺精湛。风筝不仅被广泛用于放飞、比赛、娱乐,而且已经成为美化人们生活的时尚装饰品。潍坊风筝具有浓郁的地方气息,造型优美,蜚声古今内外。
二、潍坊民俗文化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潍坊民俗文化资源虽然历史悠久、丰富灿烂,开发方式也多种多样,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潍坊民俗文化资源优势不突出,这是潍坊民俗文化资源开发中面临的首要问题。虽然潍坊有许多民俗旅游资源,在国内也有一定的知名度,但与其它优势旅游资源相比具有较大的差距,不具备较大的经济发展潜力,单纯依靠本原性的民俗文化资源来促进经济增长,其收益具有局限性。
其次,由于资源优势不突出所带来的后果之一便是潍坊旅游产业地位不突出。从任何一座城市的发展来看,城市形象是城市的“招牌”和“名片”。而旅游业作为一座城市的支柱性产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有助于进一步美化城市形象,吸引更多社会公众关注城市形象,进而进一步维护城市形象的重要作用。而潍坊在这一方面做得并不到位。
最后,从经济学角度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潍坊市旅游业体制不健全,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不突出的资源和产业地位所导致的。与此同时,旅游业各部门之间分工不明确,相互掣肘,是潍坊市旅游产业体制不健全的重要表现。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管理体制,致使在发生旅游事故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不能较好的保护游客、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
三、潍坊民俗开发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
提出问题的目的便是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潍坊民俗文化资源还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而获得更多机遇,迎接更大挑战的前提条件便是一步一个脚印,解决好现存的问题。“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目前,潍坊市民俗文化资源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大的方面:
(一)从宏观方面分析潍坊民俗文化资源可进一步完善的问题
第一,政府方面应对发展民俗文化资源做出更大的努力。
首先,应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提供制度保障。例如发布《关于加强潍坊民俗文化资源发展的报告》等。
潍坊政府已多次颁布政策鼓励民俗文化资源的发展。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进一步加快制度完善,加强宣传力度,积极引导民众了解民俗文化资源。要及时掌握新时期青年对文化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社区文化活动。要充分利用有线电视、阅报栏、科普画廊、社区小报、文化中心和网络等有效载体,更好的吸引青年参与文化建设。
其次,政府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拨发更多的资金支持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
资金支持是潍坊民俗文化产业得以发展壮大的物质保障。潍坊政府应在进行合理预算的基础上,对各级民俗文化资源给予财政支持。应分层、分级别对不同民俗文化资源分配资金,提高资金投入;积极拓宽金融服务范围,满足企业多样性需求。此外,政府应拿出大量的资金扶持民间民俗艺人,支持民间工艺艺术村,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让民俗工艺成为农民就业和增收的一个新途径。政府还应拿出一定的资金对表现突出的民俗村和旗帜性企业进行扶持,支持重点应放在对专业村、农民培训、市场发展开拓上。
最后,政府应协调各民俗文化产业之间的关系,促进民俗文化产业共同发展。
潍坊政府应努力协调民俗文化资源与其它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关系,对一些利益纠缠的资源项目之间进行明确的分工和利益区分,加强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对产业之间的一些矛盾进行必要的协调,在合作竞争的基础上推进共同发展。例如,民俗公园游览项目与饮食行业既存在矛盾,如饮食业在公园内的设置有可能污染公园环境,带来民俗公园一些不必要的投入;但同时又存在共同利益,如民俗公园内大量的游客为饮食业带来客源,增加收益,而民俗公园通过对饮食摊位租借费的征收,也带来了较大的利润。而两者之间的协调则需要政府的参与,制定相关的制度政策促使两者之间获得共赢。
第二,从艺术家自身来看,应加强自身技术能力,发挥创造性思维进行创造,促进潍坊民俗文化资源的发展。
例如在制作风筝方面多挖掘一些题材,使风筝不仅型美,而且内涵更丰富。提高自身技能,追求发展与创新,这应成为每个艺术家促进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三,广大人民群众也应多关注有关民俗文化资源方面的知识,促进民俗文化资源的发展。
现在更多成长起来的孩子对民俗知之甚少。家长应多引导孩子观看有关民俗文化的书籍、电视节目,带领孩子到一些民俗文化旅游区亲身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言传身教。
(二)从微观方面分析潍坊民俗文化资源可以完善的问题
第一,民俗文化资源应通过多种方式促进自身的发展。
首先,运用原生态式发展民俗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资源具有地域性的特征,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任何一个地方民俗的形成都是一定地域内的社会历史阶段的产物,并具有很深的社会根源、历史根源和地理根源……正是由于民俗的这种独特性才使得民俗旅游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民俗旅游的开发不应走猎奇、拼盘的套路,要以本地资源为依托,使旅游产品具有当地特色和民俗气息。”
其次,运用设立主题公园的方式发展民俗文化资源。“主题公园,又称微缩园或人造景观,是指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将自然、人文遗产和文化以及各种可能融入的景物融会在一起以突出某一个或多个主题的人造景观。”[1]“民俗主题园是指在旅游点兴建的,把某一时期的或某一民族或某一区域的民俗文化,依照一定的方式和民俗,加以集中反映的人造旅游景观。”[2]最后,运用节庆活动的模式发展民俗文化资源。“路景川认为,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它欣赏的景象为人文景观,而非自然景观。任何一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的传统节日、婚丧嫁娶、建筑风格、民间歌舞……都是民俗旅游的珍贵资源与欣赏对象。”
第二,潍坊民俗文化资源应向国际看齐,加强国际化。
潍坊国际风筝节是风筝运动最有影响力的活动,每年举办一次。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潍坊风筝又焕发了生机,多次应邀参加国内外风筝展览和放飞表演。潍坊成为世界风筝文化交流的中心。而潍坊的其它民俗文化资源也应借鉴这种模式,制定明确的发展方向,不断提高目标,向国际进发。在立足于潍坊民俗实际的基础之上,面向国际市场,把众多的潍坊民俗旅游资源,如年画、泥人、剪纸等推向国际市场。但这就要求潍坊在民俗文化资源开发中,严格按照国际标准进行,此外,在开发中还要研究国外游客的心理需求、审美需求,开发出符合国外游客审美标准的旅游产品。
第三,充分运用产业之间的带动效应,促进民俗文化资源的发展。
潍坊某些民俗在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今在潍坊,春天有风筝会、寿光蔬菜博览会,秋天有鲁台贸易洽谈会,期间穿插着昌乐宝石节、青州花博会、临朐奇石节、昌邑绿博会等几十个节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产业之间的带动效应得到了验证,潍坊其它更多的民俗产业应充分引用和借鉴这种方式,带动产业相互之间的共同发展。
注释:
[1]杨振之.旅游资源开发[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311.
[2]巴兆祥.中国民俗旅游(新编)[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参考文献】
[1]http://www.infobase.gov.cn/intro/fjms/l7/l7c.
[2]何佳梅,王德刚.山东省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M].齐鲁书社,2004:167.
[3]巴兆祥.中国民俗旅游(新编)[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4]路景川.民俗旅游发展浅探[J].民俗研究,19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