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明涛 楼松良
摘要:本文从分析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优势入手,查找了目前该项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并提出了对策措施。
关键词:水稻机械化插秧 技术应用 对策措施
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中,机械化插秧技术是关健环节,解决这一瓶颈问题,对提高水田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单位面积产量和水稻品质,实现水稻标准化生产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优势
(一)提高水稻产量。采用机械化插秧作业,秧苗群体质量易于调控,且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克服了直播稻生育期短、种植区域受限制及抛秧稻无序性种植、群体质量难以控制的弊端,容易获得高产稳产。通过近几年的生产示范结果表明,水稻产量超过了人工手插,平均增幅为7%。
(二)提高劳动效率。机插秧与手工插秧相比,在省时省工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以目前部队农副业基地广泛应用的久保田NSPU-68cm乘坐式水稻插秧机为例,每小时可插秧3-10亩,按最低3亩计算,一天8小时可插24亩,只需2人,人平均12亩;而一个劳动力抛秧最多2亩/天,人工插秧1亩/天,因此机插秧是人工抛秧效率的6倍以上,是人工插秧的12倍以上。
(三)节省秧田面积。与常规露地育秧方法不同,机械化育秧采用毯状秧苗,具有密度高、秧龄短等特性,秧田及肥水利用率高。机插秧可大幅节约耕地,一般手工栽植秧本比为1:8,节约耕地的效果十分明显。
(四)节约生产成本。机插秧和抛秧均是采用塑料软盘育秧,两种秧盘面积基本相等,抛秧为单蔸育秧、机插秧为密集整盘育秧,机插秧每亩约需20盘秧,抛秧每亩约需60盘秧,因此,机插秧与抛秧相比,每亩节省秧盘40盘。
(五)增强水稻抗性。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是一项集农机、农艺于一体的的综合性、系统性技术,既克服了人工插秧的缺点,又兼备了直播的优点,秧苗损失较少,且机插秧田便于肥水管理,有利于防治病虫害、鸟害、鼠害等,大大减轻了灾害损失。而且,机插水稻抗逆性好,机械化育插秧具有抗倒伏、抗病虫害优点。
二、水稻机械化插秧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和原因
(一)穴距偏大,密度不够。调查中发现,机插秧的穴距普遍偏大,一般穴距5寸-6.5寸,只有少部分达到了标准的4.5寸。由于穴距大,穴数不足,插秧基本苗偏少。主要原因:插秧机操作手不会调整密度,认为只要正常开车就可以了,因此造成了穴距偏大,密度不够,基本苗偏少的现象。
(二)丢穴严重,漏插率高。正常机插秧漏插率应小于3%,而实际调查每2-3延长米就丢一穴,有的连续丢穴,漏插率在4-6%左右,大大降低了插秧质量。主要原因:一是播种不均或秧田管理不善出现坏苗,导致秧苗长势疏密不一;二是用软盘育苗,秧盘在装土育苗过程中发生变形;三是育苗时人工装土薄厚不均,土厚秧苗不能很好盘根,不能形成毯状秧片,因此也出现了空穴现象。
(三)播种不均,穴苗数不匀。按照成苗率85%计算,高速插秧机每穴应插苗5.48 -6.57株,手扶插秧机每穴应插苗4.86 -5.82株,但实际结果是穴苗数非常不均,对产量影响很大。主要原因:秧田管理不善成苗率较低,其次是播种不均,苗疏密不一致,导致插秧后穴苗数差异过大。
(四)秧苗不整齐,个体间差异大。目前水稻机插的壮苗标准是:秧龄期应控制在30天-35天,秧苗叶龄3.0 -3.2片,株高13 -15厘米,茎粗2.0 -2.2毫米,而实际达到上述标准的只占60-70%。主要原因:秧田期管理不善,防病不及时,炼苗时温度掌握不住,发生了青、立枯病,插秧时与健苗产生严重的个体间差异。
(五)插秧期偏晚,秧龄期过长。盘锦地区每年机插秧应该从5月15日开始,5月25日结束,但受气候、水利、人工等条件的制约,总体上晚插5-7天。由于插秧期拖后,秧龄期过长,秧苗素质严重下降,光合作用下降,底部叶片枯死,茎叶细弱,同时导致根系枯黄,没有弹性,盘结的不好,起秧时容易散碎。
三、措施建议
(一)采取有效措施,整体推进农机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农机手选人、育人、管人工作机制,打牢农机手敬岗爱业、服务军农的思想基础,通过聘请驻地农机技术推广站专家授课、参与地方有偿服务、组织专业技术比武等培训形式,充分调动农机手工作积极性,切实增强农机队伍的实际工作能力。
(二)推行硬盘育苗技术,提高毯状秧苗规格化。机插秧需要规格化很高的毯状秧片,硬盘不变型,可起到模具作用,育出的毯壮秧片四边整齐,可与机插秧相配套。同时可进行育苗机械化,一次性完成装土播种等程序,装土厚薄一致,播种均匀,育出的秧可达到机插秧的标准。
(三)做好分期播种,不插超龄秧。要根据插秧期来确定播种期,秧龄期一般控制在30-35天,30天开始插秧,秧龄期到35天时要全部插完,预计秧龄期35天不能插秧的要晚播种。对于水田面积较大的单位,要合理分配时间进行分期播种,保证都插适龄秧。
(四)推广配套技术,培育适合机插的标准化健苗。
1.选园田和高台育苗。园田和高台土质肥沃,地温上升快,土壤透性强,含盐量较轻,小气候条件优良,容易育出壮苗。
2.适当稀播,增加每穴插秧面积。目前盘锦地区推广播种量为每盘100克-120克,而120克的播量每平方厘米有近3粒种子,当秧苗达到3.0 -3.2片叶时,下部叶片枯黄,显然播量偏大,因此播种量应降至100克。
3.加强“三剂”应用,提高壮苗效果。种子消毒剂、多功能壮苗剂和旱育秧除草剂,是培育壮秧的基础和保证,要全面应用到盘育秧上,要在剂型、应用数量、使用方法上严格按照技术规程操作,确保防病和壮苗效果。
4.加强秧田管理,培育标准化壮苗。要重点抓好管水、防病和炼苗三个环节,坚持旱育苗,以浇水为主,过水为辅,大棚育苗面积大,灌水后渗透性差,因此整个苗期要全面实行浇水要加强通风炼苗,秧苗二叶期后,开始通风炼苗,控制床内温度平稳,防止秧苗徒长和发生青枯,保证秧苗稳健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