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红
摘 要:教师在德育课上通过自己适当的评价语营造良好的氛围,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一些障碍,提高学习效率,并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积极评价语; 中职; 生态德育课堂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7-129-001
我国目前多方面技术岗位对中职生的大量需求,造成众多中职生只重工作技术,道德方面欠发展的现象。教师在平日的德育课堂对中职生思想的肯定和修正,对现实中一些行为的看法和建议,在教学当中都能起到极大的导向作用。
一、教师课堂评价语现状
1.评价语缺乏针对性
目前教师在中职生的德育课堂上的评价语少之又少,即使有也多半很简单,没有实质性作用。例如在提到一个关于存钱的问题时,老师问学生是否喜欢存钱,学生:“是,从小就存钱,这是自己的习惯,平时不用的钱都先放起来,有必要的时候再拿出来用。既避免胡乱用钱,还能省钱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老师的评价仅仅五个字:回答得真好!笔者看来单调乏味的评价容易让学生失去热情,也容易产生敷衍随便的思想。
2.评价语没有效用
教师在中职生的德育课堂过于简单的评价语不能让更多学生继续集中注意力,部分学生甚至失去了兴致。然而德育课关乎学生个人品德,教师更应该对学生的回答认真分析,根据学生的回答,客观、准确的指出学生的长处和不足,既是对学生表现出色之处给予肯定,同时又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醒与纠正。
二、积极评价语对德育教学的影响
1.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中职生在工作技术方面下的功夫比较多,相对而言在德育课上就显得没有那么积极。单靠枯燥乏味的课本,道德理论难以激起学生的共鸣,难学、厌学、不学情绪笼罩在很多学生的头上。
而教师在课堂上的魅力就在于讲课的方式和内容是否能够吸引学生。研究表明,在德育课堂学生比较喜欢微笑和轻松的课堂气氛,如果教师能在这方面满足学生,提高课堂效率就轻而易举了。例如在关于个人隐私权的学习上,教师一个神秘的笑,立马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提出:“我知道大家对于未知的事情都比较好奇,喜欢一探究竟,那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探讨身边人不为人知的秘密。”一部分喜欢八卦的同学立马会活跃起来,这种活跃也会把周围的人都带动起来。教师可以借此和大家讨论生活中属于隐私的含义,关于隐私的案例。像针对零花钱问题的回答,教师评价“你是个懂事的年轻人,懂得节约并且会做出计划”之后,可以继续开玩笑:“某某同学介意把自己的小金库曝光一下吗?”轻松而愉悦,肯定了回答的同学,也让其他同学有了更多兴趣,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地切入隐私权的相关概念,并让同学们记下必要的笔记。这样一来既抓住了每个同学的注意力,还提高了课堂效率,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增强学生自信心,修正缺陷
中职生的德育教育不仅仅包含做人的道理,还包含工作上的道德规范。例如教师在讲到合作与竞争这一课时,针对某一个同学对合作的理解,可以这么评价“在以后的工作中免不了会碰到相互合作的时候,从你的回答中我可以感受到你是一个具有合作意识的年轻人。”既肯定了该同学的回答,也给了其他同学一个积极的暗示。在竞争上教师应鼓励每个同学积极发表参与竞争的想法和方式。对合理的竞争,教师可以评价“照你的方法,估计没人可以赶得上你了,你还有没有别的什么好方法给大家分享吗?”不仅鼓励了该同学,也在引导其他同学向好的方式学习。
教师对学生的肯定是一股莫大的力量,学生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很可能格外的努力追求上进,有些胆怯内向的学生得到老师肯定后,自信心大增,对本学科的兴趣也会跟着上涨;想法有缺陷的同学经老师适当指出,能够从容的接受并改正过来。德育课对学生的要求由理论变成了实际,学生从课堂上找回了自信,找回了对自我的正确认识,由此可见,教师的适当评价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3.激发学生对自我的思考
“纸上得来终觉浅”,在课堂上的知识是远远不能够适应现实生活的。生活的多变要求人也要学会变化和适应。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扮演不同的角色,要求人拥有不同的技能和素质。
因此我们不得不时常思考:我这样做是对的吗?教师在课堂上能教给学生的就是时常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我这样做对与否,有什么利与弊。德育课堂上关于对错的思考很多,教师在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继续问:“还有什么别的想法吗?”“还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吗?”“仔细想想这样的方式合适吗?”“如果你继续思考的话会有什么发现呢?”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培养不断自我思考的能力,因而养成一种自我反省的习惯。
有了这种习惯时,学生思考到的东西就不仅仅是课本上某一道题的答案。在面对生活中的问题,他会想“我这样做对不对?”“我是不是该向她道个歉?”尤其是对中职学生,他们置身于专业知识很强的技术岗位上,稍微出一点差错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养成的这种细心求精的习惯会引导他们不断检验自己的工作,尽力避免出现任何差错。
教师在德育课上的教育演变成学生生活中的应用能力,无疑是教育的高境界。它帮助每个人观察思考所面对的事情,去适应各种复杂的情况,是一种终身受用的能力。不过这种反复思考的习惯也是需要被限制的,无制约的自我质问会导致瞻前顾后,犹豫不决的产生。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的时候当果断则果断,不应毫无节制一味的追问。
三、结语
教师的评价语是引导学生发展的重要措施,是能够由细微集聚成大智慧的教学组成。尤其是对中职生,更能够帮助他们在紧张的专业学习中找到适应工作,良好发展的辅助。
参考文献:
[1]陈星洁.中职生生态道德教育研究[M]硕士论文,苏州:.苏州大学,2010
[2]李友山.道德是被感染的——浅谈德育的主要途径[J]网络科技时代,2008
[3]吴为东.中专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现状及其改进对策[M]硕士论文,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9
[4]刘湘潭:中职政治课堂教师对学生评价的思考[J]教育界,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