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子钰
因为受够了冬天洗衣服之苦,于是发明了洗衣机;因为受够了银行排队之苦,于是发明了手机转账;因为受够了番茄酱难倒出之苦,于是发明了“超滑涂层”的瓶子;因为不能忍受,所以我们想方设法想要改变现状,让生活变得如我们想象中的那样方便与轻松。
从伞到车,从鞋子到互联网,似乎人的每一次发明创造都是因为我们“懒”,因为我们贪图“小便利”,因为我们“奢望”。但每一个实用性的发明一诞生总得到迅速普及,我们的生活因此总会或多或少得到改变得到提高:更快捷,更方便,更美好。
虽说“无欲则刚”,可是如果真无所欲无所求,被动地顺其自然,盲目地忍受生活中的不完美,我们会不会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再不开动脑筋进行最基本的关于“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考,更不用说建立在思考之上的行动了。
“要是那样就好了”是对于现状的不能忍受,是对于未来的渴望和美好想象。想得多了,思考得多了,就让人对于“应该怎样”进行更加系统深入的分析,完善自己关于发明创造的合理想象,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激励人改变与创新。
人类应对疾病的发展史,更是印证了这种规律。因为不愿忍受疾病的折磨,千百年来人一直在不断与疾病抗争,从苏敬所编的《唐本草》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从华佗的麻沸散到现代的无痛技术,从攻克天花到面对癌症,人类的每一个进步都写满了不服输的倔强:害怕什么,就越要战胜什么。
不能忍受是不满足,但绝不是消极,更不等同于抱怨,不能忍受激发出的是人的爆发力和创造力,而抱怨只能让人自怨自艾,白白消耗能量。不能忍受是创新的起点,是发明创造的动力。但仅仅只有“不能忍受”还远远不够,还需要通过实际行动将现实与美好渴望相连接。只知“不能忍受”而又不努力去改变去创造,只是成天自怨自艾,于现在于未来都无益,无法有作为。
对现状不满?那就抓住它带来的冲动——发现点什么发明点什么——努力改变它,直到它符合理想中的完美想象。让不能忍受成为改变的理由,让不能忍受成为进步的动力,有渴望方可创造。
编辑/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