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春寻古探秘

2013-04-29 00:44杨跃平
闽南风 2013年7期
关键词:宗祠红豆杉杜鹃花

杨跃平

早听说,马坑和春村宛若仙境,一片净土。踏着春天的脚步,与县作家、记者朋友相约,组成探寻最美乡村采风团,来到和春寻古探秘。

车子沿着盘山公路缓缓而上,昔日陡峭崎岖、尘土飞扬的山路,变成平坦、洁净的水泥路。依然是山路十八弯,但感觉心情舒坦。透过车窗,清新空气扑面而来,一闪而过的茂密森林,郁郁葱葱,犹如绿色屏障。

“五指峰到了!”带路的县旅游局老李话音刚落,车子戛然停在半山腰。顺着老李手指的方向远望,五座连绵起伏的群山,仿佛五指并拢的巨手,巍然耸立。

采风团沿着崎岖狭窄的山路继续前行,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摇摇晃晃,终于到达目的地,在和春村村前一下车,眼前突然豁然开朗,放眼望去,一个美丽的山村出现在眼前,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村子坐落在群山环抱下的小盆地。晚春时节,万物复苏,举目远眺,千山同碧,翠色欲滴。蓝蓝的天,翠绿的山,清澈的水,徐徐的风,令人心旷神怡,身临其境,有如世外桃园。山坡上戴着斗笠的牧童吹着短笛悠扬动听,憨厚朴实的村民在田地里辛勤劳作,潺潺溪水唱着欢歌蜿蜒远去,小桥流水人家冒出袅袅炊烟,构成巨幅山水画卷。这里的一草一木,让人感觉是那样的原始,那样的和谐,就像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

和春村地处闽南山区、华安县西北部,海拔1030米,人口1300多人。是漳州市海拔最高、最偏远的山村。被评为福建省第四批历史文化名村,省级森林景观村,漳州市十大最美乡村,素有“闽南西藏”美誉。和春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众多,文化积淀深厚;这里空气清新,生态保护完好,处处山清水秀。是人们返璞归真,亲近自然,旅游休闲,寻古探幽的理想之地。

百年古树披新装

走进静谧的村庄,房前屋后古树参天、百花争妍。花在厝中,厝在花中,人与花为伴,花与人媲美。“这是福建柏,那是杜英王、茶树王、月桂王………这是杜鹃花,那是红豆杉、罗汉松,还有红叶石楠………”人称和春通的老李如数家珍。

山村小路旁的古茶树引人注目,树干直径约有30公分,挂在树干上的牌子写着:“福建古树名木,茶,树龄110年,保护级别三级。”这是县政府5年前为这棵古树树碑立传。古茶树经历100多年的风风雨雨,树皮显得斑驳苍老,却亭亭玉立。呈伞形的树冠,依然枝繁叶茂,鲜嫩的新叶吐满枝头。这棵古茶树印证了和春人所说,这里有100多年的种茶历史。

和春不仅有古茶树,更古老的当数红豆杉王。离古茶树不足百米的园地里,三棵古树并排挨着,树龄相差数百年,“祖孙三代”和睦相处。“哇,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红豆杉。”大家不禁惊叹叫绝。祖宗辈的红豆杉长在中间,同行的3个驴友兴奋地拉起手来紧紧环抱。树干2米高的地方分为4叉,古树挺拔,高耸入云,足有5层楼高。树干野草寄生,苔藓依附生长,树皮斑驳苍白,树冠狭窄稀疏,树干残枝断臂。古树虽失去往日的颜容,但春天来了,它吮吸着春天的甘露,不甘示弱,奋力伸展柔枝嫩叶。

“红豆杉王几岁啦?”大家好奇地绕着树头转一圈,不见树牌。从小在和春长大的邹思明老人告诉我们,据祖辈传说,这棵古老红豆杉大约在元朝时就已种下,比和春开基祖还要早,迄今已有800多年。而5年前县政府工作人员所挂的牌子,标明这棵老树只有400年之久,村民认为相差太远给摘下来了。

与红豆杉相距1米的古树是山杜英,我们从悬挂的树牌上发现,山杜英树龄145年,粗大的树头至少2人手拉手才能抱得过。树干长满青苔,青、白、绿、紫,颜色斑斑点点。树干挺拔,直向云霄。两棵古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伸展、相互依存。也许是山杜英比较年轻,红花绿叶,密密层层。可谓,杜英开花红艳艳,朵朵花儿挂枝头,百年古树换新颜。

在离红豆杉王不足10米的地方,生长着一棵桂花树,树干如电杆一般大小,枝丫不多,却也茂密。看上去少说也有百年以上。

离开古树群,我们来到一祖厝门边,发现一棵300多年的月桂王。树干比电杆还粗,古树挺拔茂盛,约有三层楼高。树丫上蕨、藤、苔等植物寄生。虽然花期刚过,却余香未尽,淡淡清香,丝丝入鼻。有人说,桂花王和春一大宝,月月飘香精神爽,四季常青不显老。

在和春村,像这样百年以上的古树就有20多棵,一棵棵珍稀古树,就像村里一件件奇珍异宝,散落在和春这块古老肥沃的大地上。

数百年春去春回,花开花落;数百年斗转星移,万物变迁,唯有不变的是,无论风霜雨雪,还是严寒酷暑,和春人民祖祖辈辈呵护古树之心永恒不变。村里那些古老的名贵树木,似乎懂得感恩,像威武神圣的卫兵,日日夜夜坚守着和春人民平安幸福。

古厝文化底蕴深

古祠古庙是和春的一大“古董”。清代建筑安仁堂,久年失修,屋顶上的瓦片长满青苔,地板的大红砖支离破碎,泥土墙上千疮百孔。看上去虽然失去了往日的金碧辉煌,方形的四合院依然年复一年,经受住风风雨雨的冲刷。宗祠内的木雕,精雕细刻,像这样不上油漆的雕刻极为罕见。十八只木雕狮子,形态各异,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它是民间十八种舞狮艺术的写照。正大门两侧的木雕亦精巧细致。厅堂里有一只又长又破的高脚桌,摆放在桌上的香炉插满了香烛,可见宗祠的后代,逢年过节也到这里祭拜祖宗。房间内堆满了杂物,我们发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具应有尽有,犁、耙、蓑衣、戽斗、谷风机、打谷桶........犹如农具博物馆。而走廊上的石磨最引人注目,小黎好奇地拿起“丁字型”的推磨杆,展示推磨的姿势。

安仁堂是个风水宝地,后有靠山,前有活水。古屋背靠巍峨秀丽的牛古仑大山,海拔1300多米。屋后是一片茂密的竹林,竹子随风摇曳,婆娑起舞。令人称奇的是,屋后两只明朝时期狮头虎身的石雕动物,它们没有野兽般的凶猛,而是神态憨厚,脚踏“彩球”,日日夜夜蹲守宗祠。古宗祠前面是个池塘,山泉细水长流,水面缓缓流动。正是“问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和春的老人告诉我们,像安仁堂这样的古宗祠、古庙宇还有翠庆楼、崇山楼、圣王庙等,共发现古宗祠十五座、古庙三座、古土楼五座、古桥一座、古悬棺一座,都是元、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古建筑。这些古建筑设计精巧、保护良好、文化深厚、建筑精典,就像一部宏大的史诗,反映了博大精深的民间文化,体现了和春村先祖的聪颖智慧。在这样一个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地处偏僻,海拔又高的大山里,如果没有亲眼所见,如此丰厚的文化积淀确实令人难以置信。可以说,和春在浩瀚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是一颗深藏未露的璀璨明珠,再次检验了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真理。

古仑山上杜鹃红

离开古建筑群,大家的心早已飞向神往已久的杜鹃花。车子沿着又弯又陡、崎岖不平的山路奋力爬坡,终于停在半山腰一块小平地上。一下车,呈现眼前的是,野生天然红杜鹃争奇斗艳,红遍天际。一座座山峰挺拔险峻,一片片森林密密层层。“太美了,太爽了!”大家蹦着跳着,涌向花海,与鲜花亲密拥抱。“这棵真美来一张,那棵更美再来一张!”带相机的团友不停地按下快门,把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定格在花丛中,留下了人与花的永恒记忆。

据邹思明老人介绍,已发现野生杜鹃花上千亩,主要分布在海拔1300多米的牛古仑山上。牛古仑由好汉坡、柴叉湖、福田阁及和春阁四座山峰组成,因大山形如耕牛,故名牛古仑。这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空气清新,常年云雾缭绕,气候寒冷,当地的村民一年四季不离被。野生杜鹃大多在一米高以上,有的两米多高。每年三四月间,牛古仑山成为花的海洋。

“在森林里有棵数百年古杜鹃。”“走,我们去看看!”在邹老汉的带领下,我们兴致勃勃,又一次探险行动。这里山陡路滑,曲径通幽,地势险要,一不小心就坠入山谷。大家相互鼓劲“加油,加油!”,时而手脚并用,匍匐前行;时而抓藤抱树,奋力攀爬。经过半个多小时披荆斩棘,艰难跋涉,藏在深闺的杜鹃王呈现眼前。夹在大树中的古杜鹃,约有10米高,树干粗壮,枝头花朵稀少,却长得茂盛。古杜鹃并不奇特,只是茫茫树海中的一员,却让我们目睹了它的风采。

无限风光在险峰。穿过密林,勇攀好汉坡。登上最险峰,一览众山小。深山峡谷,云雾升腾,弥漫四周,变幻莫测。寒风吹拂,时而如行云流水,时而似万马奔腾。身临其境,仿佛在云海里轻悠悠的飘飘摇摇,令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红的、紫的、白的、粉红的杜鹃花,漫山遍野流向远方,万木丛中竞相怒放。

“看,这棵杜鹃花有三种颜色。”大家似乎忘记了爬山的劳累,追逐鲜花,寻觅野趣,疯狂闹春。笑声、歌声、欢呼声汇成美妙的交响曲,打破寂寞的长空,在牛古仑山久久回荡。据说,红色杜鹃花可以美容、去青春痘,还可以降火解毒、治疗溃疡,爱美的女孩偷偷摘下往嘴里塞。老李惜花如命,见状心疼,婉言制止。几经摸爬滚打,满身带着泥土芳香,沾满雾气清纯,汇聚柴叉湖,合影留念。

和春之美,美在自然,贵在神奇。从群山密林、野生杜鹃,到百年古树,古老建筑,都无须雕琢,原汁原味。还有牛古仑日出、孔雀瀑布、高山云雾、古悬棺,令人颇感梦幻神奇。这是老天爷赐给和春人的宝贵财富。

猜你喜欢
宗祠红豆杉杜鹃花
新加坡的庙宇宗祠会馆建筑
杜鹃花开
待到杜鹃花开时
杜鹃花
庄严隆重的祭祀仪式与不可预知的祭祀效果*——论《红楼梦》的除夕宗祠祭祀与《儒林外史》的泰伯祠祭祀
哦,杜鹃花!
红豆杉
慷慨宗祠祭先贤
南方红豆杉濒危原因及保育技术
福建古田杉洋宗祠遗产调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