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云
仲夏的一个炎热日子,凭着工作责任感和热情,我们博物馆一行六名人员驱车从石码出发前往港尾镇的方向行驶,大约经过三十分钟20公里路程,在省道公路的左边可以看见“美山村”的牌子,拐了弯再走3公里的村道是一座气势恢宏、规模庞大的古宅厝——南川郑氏古大院,已经赫然在望。
大院占地28亩,共有118间房,由主厝、护厝、厢房组成一个“工”方形,中间是巨大的埕圃,红瓦为顶、青石为基,燕尾脊双向高翘。栋梁、牌坊、门窗、户扇雕着花鸟虫鱼、龙虎狮豹,形状各异、形象逼真。置身其中,就会被其气派大方、造工考究、布局严整、雕饰精美的高超艺术魅力所震撼,这是一座极富闽南建筑风格的典型古民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2004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正在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院坐西向东,设有前门、后门、南门、北门。院前虽然没有官宦人家高耸的旗杆和威严的石狮,但是前门门窗上到处都是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后门题写了一幅对联“五凤来仪攀际都以展翅,三龙聚会拱平岭而回头”别有一番韵味。“际都”、“平岭”是浮宫镇的两个村落名字,此联意涵人文地理,又拟物拟人,而且题刻的书法艺术技艺高超,堪称文笔双绝。南北两侧、中间各置大门,可以南北相望,号称“龙虎门”。门的两侧设圆窗,嵌入雕琢的立体花纹窗,门廊镶满精雕细刻的题匾、门联、书画卷轴,富丽堂皇。
宅院的左前方有一幢湮没在乡间的荒草与鸡舍间的二层楼房。坐北向南,建筑风格保持着浓厚的闽南侨乡特色。门庭垣墙采用精雕细刻的砖石结构,石刻的题匾、门联、顶层设有露天“砖棚”,铺有红砖,围以釉陶瓷栏杆,设置造型独特的“滴水”,楼上大厅挂着“梯青”的匾额,当地老人称此楼为“小姐楼”或“女儿楼”。据传是郑永昌送给女儿的礼物。如今,此楼已摇摇欲坠,纯属危房建筑了。
与“梯青楼”同排的左护屋墙壁上,郑家大院主人亲自题诗一首,行书字体“霜天留饮故情欢,银炉金炉夜不寒。若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壬辰孟冬·主人书)此诗为1982年“谦光”家庙完工庆典时创建人所自题,诗律严谨,平仄工整,寓意深远。
据郑氏后人郑明强介绍,南川郑氏古宅始建于1884年,建筑工程庞大,历时四十多年,花费钱银计为二百万余两。古宅的创建人郑永昌,他从小在美山长大,12岁入私塾读书,14岁时母亲不幸去世,17岁那年大闹饥荒,“饥寒迫身,莫可言状”,只好寄住姐姐家中,继续念书,一心想考取功名。无奈“学贾无资,进退维谷,饥不可餐,寒不可衣”,遂停止学业。并于1860年12月(即咸丰十年)“即偕友人出走南洋”谋计逃生。
到南洋后,郑永昌吃苦耐劳、勤奋肯干、才智过人,被当地富商李氏相中,“不周年即赘于南山李氏之家”,成为其乘龙快婿,帮衬李家整理财务,扩大生意。他也分享利润,寄钱回家赡养父亲。不久,父兄相继去世。同治七年(1868)二月,他回家料理父亲丧事。事情办完后,另娶郭氏为妾。第二年(1869)十月,郑永昌第二次出洋,此时他30岁。“自己经营,立号‘光盛,持筹握算,朝乾夕惕”(摘自郑永昌《蓝林谦光郑氏庙记》)经过十年磨练,30岁的郑永昌已深得经商之道,他开始自立门户,开设“光盛”的商号,经过七年艰苦奋斗,终于在印尼建立自己的产业——“店屋栈所,前后有八进之大”。这样,他在家乡和印尼两地的安居和温饱都有着落了。
“惟是所业不忘勤,所为不忘奢。尤数十年殚心竭力,冒千万般栉风沐雨,几乎履险如夷,临危复安。”可见郑永昌建业之艰、成业之勤。“家乡功业未创,此心依然不安”。光绪十年(1884)三月,郑永昌回乡创业,在家乡开始建造大宅院,光绪十八年(1892),郑家大院完工。
郑永昌致富后,不忘家乡宗亲,凡是到南洋的新客,或资助、或录用,使之安居乐业。光绪十七年(1891),郑永昌游本乡鹳石岩,寺庙荒废,遂修岩寺、建石亭、铺石路;观村社道路难走,又出资整修10余条石路,同时修两个渡头以方便行人;在“应公庙”东侧建立一座“乞丐营”,为“地无立锥,饥寒交迫”的流浪汉建立住所……其善举在家乡广为流传。在近代山东省的一次大饥荒中,郑永昌慷慨解囊相助,清廷特此恩准为“贡生”。后来,光绪十年甲申(1884)中法战争爆发,郑永昌又捐款大量军饷,清廷加封盐运司知事的头衔。晚清因战事签定很多不平等条约,财政越来越困难,捐纳制度更为推行,郑永昌在光绪十八年(1892)捐款资助“北洋水师”,清朝赐给他正四品的中宪大夫。这些善举充分证明郑永昌“家与国一体”,心系家国,情愫桑梓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可谓仁孝爱国之侨光”。
在当年,论财富,没有几个人及得上郑永昌。但他虽财富荣耀集于一身,而且能文能书又能诗,当地有一句顺口溜:“有永昌钱财无永昌称彩(随和),有永昌称彩无永昌慷慨,有永昌慷慨无永昌好驶,有永昌好驶无永昌文才。”却从不夸耀,一身谦虚守则,惟寄希望于后代。在“谦光庙记”自传里写道:“我年近半百,血历勤劳,经营由此,仍日求进境,也许上可对先人,下可垂后裔。若继吾后者,能念创业之维艰,共勉守成之不易,则可垂裕之无究矣!”
经历岁月沧桑,见证郑氏古宅辉煌盛极的郑氏子孙后代们却一直守候着这座古院。他们希望,有朝一日,这座鲜为人知的古宅院落能重现当年辉煌。
天色将暗,当我们完成了所有的文物普查点工作之后,在场的每位工作人员都被南川郑氏大院的文化内涵和精湛建筑艺术所迷住,流连忘返。南川郑氏大院的建筑风格是大中华传统文化和东南亚文化融为一体的典范,它承载着闽南民众世代相传的忠孝仁义观念和道德伦理标准,充分展现中华儿女千百年来那种尚贤重义、敬宗溯源、感恩知报、乐善好施、爱拼敢赢的优良品格,并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