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兰芳
摘 要: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的求知欲愈强烈,学习的兴趣就愈浓厚。学生求知欲的产生需要新奇的刺激,更需要教师思维的不断创新。随着“科学的春天”的到来,中学政治课一改文革中的“语录不离手,万岁不离口”的盲目崇拜,开始重视理性思考、科学论证,政治教师一般能熟练地进行“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环环相扣的逻辑证明,并通过教材和教学积累来论证观点的“经典”事例,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片面强调科学性、知识性,导致政治课教学有“纯科学化”的倾向,在这一调查中,思想政治课成了最不受欢迎的一门学科,思想政治就是学生最缺乏兴趣的课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思想政治课成绩的关键。
关键词:激发兴趣;活跃课堂;求真务实;融会贯通;遵循规律
一、让电视节目走进课堂
《焦点访谈》为什么受欢迎?因为它关注社会热点、焦点,弘扬正气、鞭挞邪恶,因此,它也就有了爱憎分明的灵魂。《东方时空》为什么受欢迎?因为它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从悲欢离合到婚丧嫁娶,从上学就业到吃饭穿衣。如此枯燥乏味的话题,它怎么就吸引了那么多的观众?因为它充满了人情味,贴近百姓生活,每个观众看过都会觉得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者就发生在邻居身上。
思想政治课也是通过弘扬正气鞭挞邪恶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特别是高考、中考也是考热点、焦点问题。公民教育就是通过一个个具体事例来告诉我们的学生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法律常识课就像《今日说法》一样,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把我们的政治课上得神采飞扬。
二、让幽默走进课堂
法国演讲家雷曼麦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容易让人接受。”思想政治课中的概念、原理都比较抽象,阐述的内容又是严肃的真理。要使这些抽象枯燥的概念、原理被学生所接受,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巧妙地使用幽默的语言刺激学生、激发学生。这样,既可以给紧张、沉闷、呆板、乏味的课堂气氛注入活力,又可以形成宽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觉地进入乐学的状态。
三、让文学走进课堂
瑞波雷斯说:“学生不是待灌的瓶,而是待燃的火。”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性较强,许多理论观点如果照本宣科,课堂将是一潭死水。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适时地运用学生感兴趣的文学例子,使深奥的内容浅显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例如:在讲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观点时,我引用了《焦大的爱情》一下就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课堂气氛活跃。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不仅姿色出众,而且才气过人,连见多识广的王熙凤也感叹:天下真有这标致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这样的美人在当时招人喜爱是一点儿也不奇怪的。可是,鲁迅在《二心集》里都说贾府的焦大是不会爱林妹妹的,焦大何许人也,竟不爱林妹妹?焦大是宁国府的老家人。他从小跟着宁国公几番出征,救过宁国公的命。凭着这份功劳,宁国府里的人对他另眼看待,谁也不敢难为他。他自己年老以后,不顾体面,一味地喝酒,喝醉了又无人不骂,就是他的小主人贾蓉说他几句,他也嚷着要“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他不忍贾府日渐败落,常趁酒兴痛斥贾府主子。焦大就是这样一个既忠于主人,又不满现状的人,可是鲁迅为什么说他不爱林妹妹呢?问题出来后,学生思维活跃,为什么呢?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条件使他们犹如天地相隔,他们所受的教育和生活经历使他们的志趣如水火不容。
怎么可能会产生爱情呢?这说明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要受到社会生活的制约,与他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和所受的教育程度等密切相关,这样寓教于乐,点燃了兴趣的火种。
四、让美学走进课堂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中学生正值青春年华,他们对一切自认为美好的东西都感兴趣,思想政治课的美在真挚、自然、亲切,多媒体通过声、像结合,使教学情景更真实、更生动、更形象,用图像、音乐等美学形式吸引学生。当一首感悟人生的诗歌用多媒体表现出来是,那情真意切的朗诵、优美的音乐,让人产生无限遐想的画面和谐统一,怎能不引起学生对人生深深地思考;一首情意绵绵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欣赏之后,学生深深地理解一个哲学观点:“劳动人民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当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在运动时,教师有针对性地点拨,师生之间真正和谐共振,课堂教学的美便达到了一种极致轻松。
正如中国大哲学家庄子所言,“道”在何方,在山中、在水中,在我们的头上,在脚下……“道”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哲学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手之所触、心之所感。一堂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有浓厚的学术素养和教学机智去把握和驾驭,更需要教师平时脚踏实地的积累和对每堂课的精雕细琢,把培养学生的兴趣贯彻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作者单位 福建省仙游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