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低音提琴学会对中国低音提琴事业发展的促进

2013-04-29 00:44:03王希
音乐天地 2013年7期
关键词:低音提琴演奏者学会

王希

作为在中国成立的第一个弦乐学会,低音提琴学会在低音提琴事业的发展上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在新中国成立到现今六十多年的时间里,我国低音提琴专业的迅速发展与中国低音提琴学会的建立与发展密不可分。中国第一代低音提琴学者在建国初期乐器、书籍、乐谱等相关学习资料都相对紧缺的情况下团结起来,为了低音提琴在中国的发展与传承建立了低音提琴学会,给当时处于相对闭塞的学习环境中的低音提琴演奏者和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可供交流的平台。通过学会中两代低音提琴教育者、演奏者的努力,中国低音提琴的演奏水平可谓是有了巨大的变化。

一、中国低音提琴学会的历史由来

1、中国低音提琴学会成立的背景

关于低音提琴进入中国的情况很难考证。低音提琴可能在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随着洋人的侵入而进入;也可能作为教堂音乐所使用乐器随着传教士进入中国,至今在云南一些偏远地区仍能看到教堂里低音提琴的痕迹。

从低音提琴传入中国的时代起,中国的政治形势一直处于错综复杂、不稳定的状态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在我国还处于动荡年代的时候,国人是无暇发展文化艺术事业的,虽然那时低音提琴已经进入中国,但是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

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政治稳定的大气候下,我国的音乐事业发展也趋于稳定。中央音乐学院建于1950年,其前身是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各具特色的几所高等音乐院、系,他们分别是建于1927年的燕京大学音乐系、1939年的华北大学文艺学院音乐系、1940年的南京国立音乐院、1946年的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和香港、上海的中华音乐院,以及建于1948年的东北鲁迅文艺学院音乐系等,其主体是南京国立音乐院。其中我国第一代低音提琴学者邵根宝与尤奎就是从南京国立音乐院少年班开始了低音提琴的学习,并在1951年由于交响乐团的迫切需要踏入了低音提琴的工作岗位;叶正凯在1951年响应周恩来总理的“海外侨胞回国贡献力量”的号召回到祖国在中央戏剧学院管弦乐队(现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任低音提琴首席并教授低音提琴。1955年一1956年期间,中国的民族音乐向西方交响乐团学习,使民族乐团交响化。由于民乐无低音乐器,便开始了低音提琴在民族乐团中的使用。1958年,符达在中央音乐学院创建低音提琴专业,这是低音提琴在我国专业化开始的象征。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刚刚得到发展的中国低音提琴专业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由于在文革期间很多西洋乐曲不能演奏,所以恰好发展了低音提琴在民族乐团中的使用,并且改编和创作了很多低音提琴中国作品。

1979年,在邓小平同志“改革开放”的政策下,中国迈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气蓬勃的新阶段,走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进入了辉煌发展的时期。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热潮,社会各部门也都趋于正轨,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在中国音乐家协会李妲娜的帮助下,北京地区低音提琴学习小组成立,邵根宝为组长,叶正凯和尤奎为副组长,这是中国音乐家协会成立的第一个弦乐学习小组。

1986年时,低音提琴学习小组正式改名为“中国低音提琴学会”,会长为邵根宝,副会长叶正凯、尤奎(兼秘书长),这标志着中国低音提琴学会的正式成立。

2、中国低音提琴学会的构成

中国低音提琴学会人员的构成可以分为:低音提琴教育者、低音提琴演奏者与低音提琴制造者。这三者缺一不可,是低音提琴在我国发展的基石,他们直接作用于低音提琴事业在我国的发展。

低音提琴教育者即是在从事低音提琴教育事业的教学人员。在艺术院校工作的低音提琴教育者们,是为各个艺术团体输送低音提琴人才的源头,可以说低音提琴教育者是低音提琴发展环节中的首要部分,他们的教学水平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低音提琴专业水平的发展。

低音提琴演奏者即是工作在各个文艺团体的低音提琴演奏人员。低音提琴在我国的应用非常广泛,不管是交响乐团、民族乐团、戏曲伴奏乐队还是爵士乐队,都离不开低音提琴声部的支持。所以说,低音提琴演奏者们是代表中国低音提琴演奏水平的最广大的一支队伍。

低音提琴制造者即是制作低音提琴这种乐器的制作人员,他们的技术是像演奏者一样的,没有十几年的学习是不会成熟的。好的乐器是学习和演奏的基础,也是中国低音提琴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这三者对于中国低音提琴的发展来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他们的发展水平就代表着中国低音提琴的发展水平,所以中国低音提琴的教育者、演奏者和制造者必须团结起来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作用,共同进步才能推动中国低音提琴事业的发展。

3、中国低音提琴学会的发展阶段

中国低音提琴学会从建立至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中期。我国的第一代低音提琴学者,包括邵根宝、叶正凯、尤奎、符达、魏宝正、牛珉等老前辈们,成立了低音提琴学会,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给年轻人低音提琴的学习提供资料和交流平台。邵根宝为学会会长,叶正凯和先生担任副会长,同时尤奎为学会秘书长。在此阶段,中国低音提琴学会油印了很多学习资料与乐谱资料发散全国,提升了同行们之间的学术交流,并开始了与国际上的交流。

第二阶段是从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中期。通过低音提琴学会这个平台和在第一代低音提琴学者的教授下,第二代低音提琴学者优秀的成长起来,成为各大艺术院团的低音提琴工作者,像侯俊侠、张学杰、张小笛、杨琪等,成为新一代的推动中国低音提琴发展的主力。在此阶段,中国低音提琴学会继续为丰富低音提琴学习资料和增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而工作着。

第三阶段是从九十年代中期至今。在中国低音提琴学会两代人的努力下,中国低音提琴的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只有短短几十年,但是不管是从教学方面、演奏方面、学术交流方面、乐器制作方面、普及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第二代的低音提琴学者成为中国低音提琴学会的主要力量。2008年,侯俊侠担任中国低音提琴学会主席,张学杰担任中国低音提琴学会副主席,张小笛担任中国低音提琴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在此阶段,低音提琴在中国的发展已进入成熟阶段,中国低音提琴事业发展之快已经引起了国际低音提琴界的关注。

二、中国低音提琴学会对中国低音提琴事业发展的促进

1、教学方面

在五十年代时期,中国低音提琴初期的教学没有完整的教学体系,教学基本以独奏为主,并且在教材方面也比较单一,只片面的吸收某个低音提琴学派的演奏方法及教材,不能全面的掌握低音提琴的演奏技术。当时的教学没有与日后的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教学与工作需求产生了脱节。现今中国的低音提琴教学体系已经逐步完善起来,低音提琴学会这个平台将低音提琴教学与低音提琴演奏紧密的联系起来。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为日后低音提琴工作需求培养人才,而低音提琴的工作需求大部分都是乐队的需求,不管是交响乐团、管弦乐队、民族乐团等乐队团体,都需要培养演奏者的协作能力与合作精神,所以现今我国低音提琴的教学都非常注重合作能力的培养。比如中国音乐学院,在低音提琴专业课的设置上,把重奏课、交响乐片段课、乐队合奏课都作为低音提琴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并且还开设了低音提琴中国作品演奏课,学生也会参加学校民族乐团的排练,这样一来,教学与工作需求有机的结合,使各艺术院校培养出来的低音提琴人才更有针对性、更具有实际意义。

2、演奏方面

低音提琴发展初期,大部分的演奏者都只是片面学习某个学派的演奏方法和演奏教材,通过中国低音提琴学会这个平台,中国的低音提琴演奏者可以了解与学习世界各个低音提琴学派的演奏方法与演奏风格。现今阶段,中国低音提琴演奏方法吸收和消化了世界各个低音提琴学派的演奏方法和风格,使中国低音提琴的演奏水平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

世界低音提琴演奏方法与风格大概分为德奥、捷克、法国、俄国、意大利等等几个学派,他们的演奏方法与风格各有不同并且各有优缺点。作为低音提琴演奏者,每个人的自身条件都是各不相同的,并不能单一的只学习一种演奏方法,只有在多个演奏方法中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明智的选择。举个例子来讲,现今世界低音提琴演奏从持弓方法上大致分为两类:德国持弓方法(即“大弓”)和法国持弓方法(即“小弓”),两种持弓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与缺点之处。中国低音提琴发展初期,大部分的低音提琴演奏者单一的学习一种持弓方法,比如使用德国持弓方法的就会一直使用这种持弓法演奏,没有进行两种持弓方法的学习与比较。在发展现阶段,低音提琴的演奏者都会学习与尝试这两种持弓方法,在实践中进行比较,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的持弓方法。

3、学术交流方面

中国低音提琴学会建立之后在学术交流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在学会成立的初期,学会经常举办讲座及欣赏会,使同行们可以有一个探讨学术的平台,1990年还举办了“低音提琴竞奏会”,目的就是促进低音提琴演奏者之间的业务交流并鼓励低音提琴中国作品的创作和演奏。自2007年开始的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主办的“中央音乐学院低音提琴比赛”到今年也已经举办了三届了。这样的学院类的比赛提高了低音提琴学生的演奏技艺、加强了学生的竞技意识、开拓了交流平台也推动了全国低音提琴事业的发展。由中国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家协会低音提琴学会联合举办的自2005年开始的四届的“北京低音提琴音乐节”,使中外著名的低音提琴演奏家、教育家欢聚一堂,成为一年一度低音提琴学术交流的盛会。

从1981年美国低音提琴家戴维·沃尔特访华开始到2008年的“北京国际低音提琴音乐节”,先后有几十位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低音提琴教育家、演奏家来华举办音乐会及大师班活动,包括巴里·格林、安东·谢尔巴、沃尔夫冈·哈勒、科瑞斯·布朗、斯图亚特·桑基、恩科迪亚、米契尔·克鲁兹、邓肯·麦克蒂尔、皮特·布考特、京特·克劳斯、杰夫·布拉德蒂奇、丹尼尔·马利耶、杰尔·托马斯、乔尔·夸灵顿、米洛斯拉夫·耶利内克、永岛义男等他们是近现代最优秀的低音提琴教育家与演奏家,是低音提琴德奥、捷克、法国、俄国、意大利、匈牙利等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这些专家的交流活动,使中国的低音提琴人士了解了世界上各个学派的最先进的发展状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吸取各个学派的优势,从而大大的推动了中国低音提琴演奏水平的发展。

4、学习普及方面

在建设中国低音提琴事业的初期,由于低音提琴的特殊性(个头高、身体大的低音提琴使初学者的学习有一定困难)我国低音提琴学习者是很少的,但是对低音提琴演奏者的高度需求却是不能忽视的。低音提琴专业学科在大部分的艺术院校的设置也是比较晚的,第一代低音提琴专业学习者基本上都是由其他乐器的学习者改专业而来的。在五十年代初,除了为数不多的专业学习者之外,业余学习者几乎是没有的。但是通过几十年低音提琴学会和各大艺术院团的工作者对中国低音提琴发展所做出的各方面的努力,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了解了这个提琴家族中最大的成员。现在全国各大艺术类院校都设置了低音提琴专业学科,每年全国低音提琴专业招生人数近五、六十人,并且随着低音提琴专业学习的推广,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的校外音乐水平考级的考级专业中也包含了低音提琴专业。通过低音提琴专业学习的普及,促进了低音提琴演奏水平的提高,激发了低音提琴学习者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低音提琴演奏者的竞争水平。

5、乐器制作方面

对中国低音提琴的发展起直接影响作用的是低音提琴乐器的制作。在解放时期以前,我国的低音提琴乐器都是从苏联或东欧地区进口来的,国内并没有低音提琴的乐器制作与生产。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后,我们国家虽然已有了乐器制作厂,但是关于低音提琴的制作方面还是刚刚起步,完全是模仿所见国外低音提琴。根据国外低音提琴的外貌,乐器厂的绘图师傅制作制琴图纸,然后再根据图纸制作出低音提琴。低音提琴虽然制作出来了,但是并没有真正了解制作的真谛。提琴家族包括低音提琴的制作其实是非常考究的,不管是琴的有效弦长或琴马的位置、f孔的位置、琴枕的位置、琴的空气容器都是按照一定的比例精确计算出来的,比如:4/4的低音提琴有效弦长为108厘米,3/4的低音提琴有效弦长为104厘米,7/8的低音提琴有效弦长为106厘米。如果没有按照精确数字计算出来所做的琴,发音效果是不能达到最佳状态的。通过向国际先进低音提琴制作技术的学习、每年都举办乐器展等发展途径,我国的低音提琴制作者的技术也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不仅可以按照精确的比例制作出品质优良的低音提琴,还掌握了像“升降琴马”、“折叠琴头”这样的先进技术,并且我国低音提琴制作者还通过研究自己创新与改良,像1984年上海乐器厂就自己研发了低音提琴独奏弦,受到师生的欢迎;我国还有低音提琴制作者发明了四个f孔的低音提琴,受到了国际低音提琴界的关注。

当今我国的低音提琴制作者已具有了先进的低音提琴制作技术水平,活跃在当今国际低音提琴制造业的杨琪先生,他的制琴厂所制作的低音提琴已经具备与国际中高端低音提琴乐器制作的竞争水平。

6、作品创作方面

在低音提琴学会成立的三十年里,我国低音提琴学者不仅在教学、演奏等各方面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低音提琴作品创作上也有不小的成就。

低音提琴作品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关低音提琴的文章、专著、译著;一类是低音提琴的创作与改编的音乐作品。笔者归类如下:

文章及专著:邵根宝的《呼吁作曲家写民族交响乐作品》《呼吁作曲家写民族交响乐作品》(《人民音乐》1956年)、《关于牛珉的低音提琴音阶》(《人民音乐》1983年);魏宝正的《1982国际低音提琴比赛和研究班简介》(《音乐通讯》1983年第1期)、《国际低音提琴比赛会随记》(《人民音乐》1984年第2期)、《世界爱乐交响乐团音乐会》(《国际低音提琴协会(ISB)会刊》1988年春季号)、《中国低音提琴动态》(英文)《国际低音提琴协会(ISB)会刊》1990年春季号)、《中国低音提琴学会和国际低音提琴协会——友好的20年》(英文)(《国际低音提琴协会(ISB)会刊》2002年第26卷第1集)、《中央音乐学院海内外低音提琴(业余)考级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牛珉的《低音提琴横把位级进指法练习》(1982年);侯俊侠的《低音提琴独奏曲选》(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低音提琴演奏教程》(上下册)(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低音提琴实用教程》(四册)(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低音提琴中外名曲50首示范与讲解》(VCD四盘)(吉林音像出版社出版)《低音提琴考级全国通用教材》(上下册)(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标准教材——低音提琴演奏员专业考核教材》;陈子平的《1945--1990中国低音提琴的发展历程》(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第一期);曹纯的《从低音提琴演奏的特质谈《节日天山》的演奏》(《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10月第28卷第10期);张如兴的《德拉戈耐蒂的(A大调低音提琴协奏曲)》及其演奏》(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王塞林的《低音提琴的持弓与运弓》(《艺术研究》2006年第2期);蒋琴的《低音提琴的发展与演奏技巧》(《中山大学学报》2007年第27卷第1 1期);陈余的《低音提琴的历史及演变》(《乐器》2002年第8期);凌翔的《低音提琴的握弓及运弓论谈》,(《剧作家》2005年第4期);王礼和的《低音提琴的下方握弓法及运弓艺术浅探》,(《交响一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4年第4期);

部分关于低音提琴的译著:尤奎、韦郁珮译著的《低音提琴演奏艺术》;魏宝正译著的《马克诺伊基尔辛国际器乐独奏比赛会简介》(《中国音乐家协会低音提琴学会会刊》1990年4月号)、《谢尔盖·库塞维茨基的低音提琴协奏曲作品第三号的华彩乐段的产生经过》(《中国音乐家协会低音提琴学会会刊》1990年4月);侯俊侠译著的《60年代至90年代德国音乐教育发展研究》(《中国音乐》)、《当代德国音乐教育学研究》(《中国音乐》)、《对音乐共性问题的思考》(《中国音乐》)、《蒂娜与管弦乐队》(附CD)(人民音乐出版社)、《蒂娜与钢琴》(附CD)(人民音乐出版社)、《保罗与音乐会》(人民音乐出版社)、《动物狂欢节》(附CD)(人民音乐出版社)。

低音提琴的创作与改编的音乐作品:叶正凯创作与改编的《红麦子》《黄河颂》《黄河怨》《黄水谣》《保卫黄河》《萨利哈最听毛主席的话》《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小快板》《新春乐》《春之歌》《叙事曲》《回旋曲》《夜曲》《伊万·苏萨宁》咏叹调《印度客人之歌》《无穷动》《翻身道情》;牛珉创作的独奏曲目《草原》《思乡》《苏武》《醉舞》(未出版),这些乐曲曾于1985年由河北人民广播电台录放。《草原》《思乡》甚至日后在美国多次被演奏,受到热烈欢迎。《草原》一曲还由美国的桑基(StruartSankey)配上管弦乐队伴奏,1998年在“哈尔滨之夏”演出时,收到很好的效果。侯俊侠创作与改编的《渔舟唱晚》《阳光三叠》《浪漫曲》《牧歌》《摇篮曲》;郑德仁创作与改编的《山村变了样》《赛马》。

结语

中国低音提琴学会已走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她的成绩虽不能说是辉煌,但是所做的工作却是实实在在的,所发挥的作用有目共睹。在新的中国低音提琴学会理事会领导下,中国低音提琴学会将继续朝气蓬勃的工作,必将把我国的低音提琴事业推向新的高峰!

猜你喜欢
低音提琴演奏者学会
低音提琴移植作品中的创作与优化——以《克莱采尔18首低音提琴练习曲》为例
乐府新声(2023年1期)2023-06-29 06:45:34
低音提琴作品演奏的理性把握
乐府新声(2021年4期)2022-01-15 05:50:26
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与建议
艺术品鉴(2021年18期)2021-12-01 10:36:52
对称
散文诗世界(2019年6期)2019-09-10 00:14:33
低音提琴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戏剧之家(2018年33期)2018-11-14 08:02:49
学会分享
浅析钢琴演奏过程中如何放松
黄河之声(2016年22期)2016-02-03 07:59:25
器乐演奏者艺术修养的重要性探析
北方音乐(2015年19期)2015-07-04 01:23:45
学会分享
钢琴演奏中紧张心理的克服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