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佳
近年来,唱歌作为中老年人一种文化生活已经成为一种十分普及的休闲、娱乐方式。中老年人唱歌的主要目的是以歌会友、自娱自乐、增进健康。那么,如何科学而合理的唱歌,从而更好的促进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唱歌对中老年人的益处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的生理机能会逐渐退化,保持适量的歌唱活动会对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益。
一方面,进入中老年后,很多人骨化明显,虽然连接的关节表面未受到损害,但其弹性和韧性减低了。科学地唱歌,可以使中老年人的发声器官不断得到锻炼,从而增强其控制能力,减轻衰退的现象,让中老年人保持健康和活力。唱歌是一项生理活动,人在歌唱的时候胸腔会有吸入氧气,节奏地运动。中老年人在歌唱活动中,保持适度的歌唱活动会有利于呼吸和消化系统功能的健康。而且唱歌能够刺激抗体的产生,强化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能让中老年人减少吃药和看病的次数。同时,唱歌中使用的深呼吸,可以提高中老年人的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还可以训练神经通路,提高中老年的记忆力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能力。唱偏低音的歌曲,可以使血压安定;唱快节奏的歌曲可以使你身心愉悦;而拉长音的歌曲可以消除压力,对身心健康有利。
另一方面,科学合理的唱歌有利于中老年人保持心情愉悦。科学研究表明,唱歌时,特别是唱自己喜爱的歌曲,大脑会生成和释放类似于吗啡的脑内激素,促进和激发免疫球蛋白和抗压力激素的增加,从而使人感觉愉快。中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增长以及生活环境的变化,往往产生失落、孤独、怀旧、保守和固执等不良心理状态,而唱歌是宣泄情绪的一种方法。烦闷苦恼的时候,唱歌能帮助人们调节心情,恢复健康的心理状态,让中老年有机会可以抒发情感,消除精神紧张,减轻烦躁不安的情绪,改善焦虑、紧张的心理,让他们沉浸在歌曲优美的意境中,从而摆脱心理束缚。
二、中老年人科学合理的唱歌方法
1、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在唱歌的过程中,长期形成的相对固定的发声方法、歌唱姿势、歌唱音量等都会形成一种习惯。习惯是由多次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是一种十分稳定的行为。对于中老年人而言,绝大多数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音乐教育,在唱歌的时候往往存在各种各样不好的习惯,比如大声的喊唱,不进行用气发声练习就直接唱歌等等,结果反而伤害了嗓音,造成身体不适。因此,中老年人应该在每次唱歌前应该先进行发声练习,帮助嗓音打开,学会爱惜自己的嗓音,尤其是在练习的过程中,用中等或者低等的音量练习即可,不要过度地唱高音,也不要时间地练习,养成保护嗓音的良好习惯。同时要学会调节歌唱器官的运动,养成良好的发声方法。而且中老年人要注意在整个唱歌的过程中都维持正确的唱歌姿势,挺胸抬头,精神饱满、集中,自然发声,两眼平视前方,面带微笑愉快地唱歌。这关系到气息的运用,共鸣的调节以及歌唱的效果。此外,还要学会控制自己的音量,根据歌曲的内容和性质来调整自己唱歌的音量,而不是一味的大声唱歌。
2、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
唱歌也是一门科学,很多中老年人认为只要拥有好的嗓音条件就可以放声歌唱了,却忽视了基本的歌唱知识。先天条件固然是基础,但掌握歌唱的理论知识,加上科学刻苦地训练才能掌握它的技巧。比如发声三要素“气息、音源、共鸣”,又如歌唱的呼吸方式、歌唱的呼吸状态、歌唱的呼吸器官及念字器官,还有歌唱的共鸣器官和它在歌唱中的使用规律等等,这些知识都是中老年人需要理解和掌握的。尤其是对于发声技巧,是中老年人一定需要掌握和运用的。因为初学歌的人喉咙一般都有紧缩的感觉,不仅唱出来的声音不好听,而且还破坏了嗓音,导致声带的损伤。因此,中老年人要认识到声带是被动的,气流是主动的,声带不能自己用力,而是被动的接受气流推动过来的力,要掌握保持声带放松的方法,使用小腹吸气,然后把气流缓缓的从鼻孔推出,使得声带损伤保持最低。
3、选择适当的歌唱曲目
每位中老年人的唱歌目的、乐理基础、声乐基础都存在差异,有的中老年人可能没有经过任何的发声训练,也没有掌握什么乐理知识。对于这些中老年人而言,在唱歌的时候,应该先选择一些简单易学、耳熟能详的歌曲,练习曲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尽量不感到枯燥,又能立竿见影感到成功的快乐,如《打起手鼓唱起歌》《思乡曲》《幸福在哪里》等。还有一些中老年人是退休的文艺骨干或文艺工作者,他们通常具有一定的歌唱经验,退休后依然希望展示自我,他们学习唱歌是为了服务社会,发挥余热。在选择歌唱曲目的时候,这些中老年人可以挑选具有一定难度的,比如《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三套车》等。
三、结语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中老年队伍越来越壮大,他们迫切需要一种精神寄托。而唱歌对中老年人来说是一种非常适合的娱乐方式,中老年人应该根据自身情况科学而合理的进行歌唱,从而有益于自己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