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古典诗文,提高学生素养

2013-04-29 06:18:07张彩兰
新课程学习·上 2013年7期
关键词:意境美审美情趣

张彩兰

摘 要:古诗文是华夏民族文化的精髓,是炎黄人文精神的结晶,对学生感情感染、人格熏陶、习惯养成、语文素养提高至关重要,借助于古诗文蕴含的博大文化,去熏陶学生,提升文化底蕴是母语教育的主流。

关键词:意境美;审美情趣;经典语言;母语教育;完美人格

我国现行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中,中国古典诗文占有一定的比重。据粗略统计,从小学一年级至九年级的语文教材中,古典诗词达110首,文言文60多篇,这些诗文都是文质优美、传世不衰的名家名篇,是历史最悠久、生命力最强的文化经典。古典诗文走进语文课堂,对中小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一、秀美的自然——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摇篮

自然形象多姿多彩,变化万千,日月星辰、山川园林、风霜雨雪、鸟兽鱼虫,在中国古典诗文中占有相当的位置。进入中小学语文教材的大量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以及游记散文,把壮美神奇、秀丽多姿的自然景象再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感受美,在祖国大好河山中找到美的真谛,得到美的陶冶。

当然,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所说:“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指望审美情感会自发的形成,必须明确目标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因此,古典诗词对学生的美育作用不是直接的,是潜移默化的,有一个内化接纳的过程,需要教师反复诵读,深入钻研,在抓住作品自然形象之美的同时,提炼出对审美教育最有价值的东西,把审美上升为能力,使学生含英咀华,口齿留香。

二、恬淡的意境——荡涤学生心灵的清泉

大量古典诗文中,有不少是反映归隐山林田园的遁世思想的。表面上看,这与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然而,仔细推敲这些诗的意境,却自有其独特价值。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诗人用平淡的口语构建了一个和平、静穆、深远的意境。“带月荷锄归”,月下诗人肩扛一把锄头,穿行于长满野草的小道。这是一幅多美的“月下归耕图”!这柔和完美的意境,洋溢着诗人劳作的愉快,也映射出“但使愿无违”的恬淡情怀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意境和志趣。如《陋室铭》《爱莲说》《结庐在人境》《五柳先生传》等,教师在教此类诗文时,要抓住作品“物我两忘”的恬淡意境,把学生带到广阔、宁静、高远的境界中,体会作者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自然会使学生的心灵得到荡涤净化。

三、人生哲理——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

中国古典文学中,有大量揭示人生哲学的诗文寓言,其寓言简约浅显,通俗易懂,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翻开中小学语文课本,《揠苗助长》《画蛇添足》《买椟还珠》《滥竽充数》《守株待兔》《扁鹊见蔡桓公》《登鹳雀楼》《关伊子射箭》等,或阐明事理、揭示规律,或忠告弃恶,或讽喻愚钝,篇篇都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揠苗助长》通过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凡事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不遵循规律办事,强求速成,反而把事情弄糟。《亡羊补牢》《扁鹊见蔡桓公》等则告诫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并及时纠正,还不算晚,万不可讳疾忌医;《论语十则》《学奕》《关尹子射箭》等揭示了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学必专心,不可三心二意;《狼》《宋定伯捉鬼》等告诉人们邪不压正,对恶势力不可抱有幻想,勇敢斗争,正义终会战胜邪恶。“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借物喻理,道出了“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客观全面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被局部现象所迷惑的人生哲理。而“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则借景说理,阐明站得高才不会被浮云遮望眼的人生境界……凡此篇篇,都从不同层次揭示人生哲理,启迪人们的智慧。教师要瞄准每篇诗文的切入点,重锤敲打,把它们铸造成开启学生智慧的金钥匙,为学生打开智慧人生的大门。

四、高尚的情怀——陶冶学生爱国情操的源泉

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的古典诗文,以其丰富的社会内容和作者高尚的情怀,感召着人们,陶冶人们的爱国情操。教师把握住了这些诗文所蕴含的思想意义,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思想的熏陶,这对培养学生爱国情操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经典语言——奠定学生“文化”的基石

一位学者说:“学生主要学习三种语言,一种是经典语言,一种是生活语言,一种是规范语言。”经典语言主要在古典诗文名篇中习得,古典诗文名篇的语言精炼,具有独特的美,是学生学习的典范。学生学习这种语言,虽然不是立竿见影,学了就用,但它会为学生的一生奠定“文化”基础,它的影响是长远的、持久的。因此,对于古典名著中的经典语言,我们不苛求学生学了就用,而是鼓励他们尽可能多地去朗诵、去体会、去积淀,为自己的一生夯实文化根底。

总之,中国古典诗文对中小学成长影响是多方面的,大到人生观、世界观,小到思想、意志和情感,可谓无所不包,难以尽述。教师从古典诗文中,发掘出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因素,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让古典诗文所蕴含的母语文化塑造完美人格,照亮学生成长的道路,陪伴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智仁勇.叶圣陶语文教育言论摘编[M].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71.

[2]谢静.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作者单位 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教育体育局)

猜你喜欢
意境美审美情趣
珠宝设计中意境美的表现技巧探索
青年时代(2016年30期)2017-01-20 23:57:01
美术教学中“古诗配画”教学探微
成才之路(2016年34期)2016-12-20 20:40:10
基于国画教学中鉴赏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东方教育(2016年4期)2016-12-14 10:31:19
三维动画艺术的审美特征分析
绘画艺术的本质特征再认识
拓展阅读,古诗教学中的一道风景线
教师·下(2016年10期)2016-12-03 09:13:51
浅谈技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职业·中旬(2016年10期)2016-11-28 20:27:55
论赏识教育的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
东方教育(2016年16期)2016-11-25 03:08:40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6:27:09
浅谈花鸟画中自然格调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