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志辉 邓陈亮
摘要:《水浒传》是一部以描写农民起义、武装冲突为主要内容的作品,其中涉及到大量的打斗、战争,而涉及的体育也多是军事练武项目。全书共描写各种名目的火战6次,武打约250次,水战13次,陆战约219次,个人单打独斗数不胜数。水浒体育文化作为水浒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梁山武术的精髓体现在崇文尚武与义气豪爽两个方面;水上运动主要是游泳和划船等体育活动,并成为日后战斗的技能和工具;民俗体育带有浓厚的乡土风味和气息,具有娱乐性、趣味性、表演性和节庆性等特点。
关键词:《水浒传》 文学名著 体育文化
一、前言
《水浒传》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原因一方面,中国古代军事练武体育在古书记载中多是朝廷倡导的体育项目,主要是在国家军队里练习,并且列入国家军训体系中,至于在民间进行的练武情况则记载得非常少。另一方面,《水浒传》一书不仅描写的军事练武项目众多,情节细腻,形象生动,而且练习全程清楚有序,使我们能够从这些描述中了解中国古代军事体育在民间开展的面貌,同时更能触及到发展演化的文化背景。
二、水浒特色武术文化
《水浒传》以描写农民起义、征战为题材,其中情节大多都是打斗、战争,涉及的体育主要是军事练武项目。如子午门功夫、飞镖、水浒拳、梅花拳、燕青拳、鲁智深醉拳、武松刀、大洪拳和天罡侠等绝技。水浒武术涉及的武术项目也是众多,是以武术为载体,具有融军事格斗、健身、武术文化、表演等为一体的传统项目。
武松刀劈贪官西门庆,血溅清河城中狮子楼是武松刀最能体现的精华之处。武松得知哥哥武大郎是被西门庆害死后,哭得撕心裂肺,天昏地暗,地动山摇。正是杀兄之仇不共戴天,武松是提刀直奔狮子楼。一眼就看见西门庆抱着两个妓女取乐快活、喝花酒,大喝一声“西门贼子,还我哥哥命来!”奋起一刀、劈将过去。恰被西门庆躲过去,在打斗中,武松一刀刺向西门庆胸膛,西门庆慌忙侧身躲过,西门庆舞动双剑,使出了平生所学的阴险绝招,和武松大战在了一起,大战三十多个回合不分胜负。紧接着是武松单刀对双剑,拳脚并用,使出了少林绝学,逼得西门庆只有抵挡之功、没有还手之力。武松紧跟追向前来,一脚踢飞一个大麻袋,大麻袋向西门庆后背砸去,西门庆被大麻袋砸了个嘴啃泥,趴倒在地,武松向前奋起一刀朝西门庆头顶砍去,西门庆的脑袋迅速躲过,但身子躲闪不及,被武松的钢刀从肩膀劈下、胸腔内抽出,西门庆被劈为两半,鲜血、肠子洒了一地,武松又反手一刀,剁下了西门庆的脑袋。我们看见,武松刀的出名在武术文化中体现的是正义面前的扬善除恶,面对西门庆这种邪恶势力,武松刀体现的不是一种武术动作,更加体现的是一种正义的化身,打得坏人是落花流水,大快人心。
其次就是水浒武术文化中的拳脚功夫。《中国传统武术史》一文编著者于志均在文章这样说到:“中国拳术是宋以后兴起的。”而《水浒传》正是产生于那个时代,最能反映武术的自然也就是拳术。拳术是一种徒手技击术的武术,讲求的是手脚并用,以拳打、指抓、跳跃、翻滚、脚踢为主要攻击,是一种攻防手段,讲求用意不用力,重智轻勇,重巧取,轻硬拼,上轻下实等方法。《水浒传》中将拳脚功夫体现得淋漓尽致的场面很多。第三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描述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与史进比棒的情形:“那后生抡着棒又赶入来,王进回身把棒望空地里劈将下来。那后生见棒劈来,用棒来隔。王进却不打下来,对棒一掣,却望后生怀里直搠将来,只一缴。那后生的棒丢在一边,扑地望后倒了。”王进只是简单的几个动作就制服了后生,有云:“心不安,则性扰之;气不聚,则神散之。心性不相衔,则四体百骸无不尽乱;神气不相接,则千经百脉,莫不尽闭。虽依法作势而无大效焉。”而后生的弱点正是患了拳术的最大弱点,以花拳绣腿、心神不定卖弄拳术,并没有外练筋、骨、皮,内练精、气、神,来展放外形与提高机体收缩功能。《黄帝内经》也强调“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全身”,讲求的是“天人合一”。而王进正是做到天人合一,以简单的几个动作就放倒后生,更加体现拳术的简单性和实用性。
将拳脚功夫体现得淋漓尽致的另一个是《水浒传》第二十八回《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松醉打蒋门神》中的武松醉打蒋门神的描写。拳术强调“用意不用力”,言:“彼不动,我不动,彼微动,我先动,后发先至,随屈就伸。”蒋门神恰好触犯了武术的大忌,蒋门神见武松大醉,只顾赶将过来,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殊不知,蒋门神正犯了拳术大忌,武松以后发制人,没有出手,已经算占了据上风。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武松一踅,踅将过来,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后便倒。武松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头上便打。原来说过的打蒋门神扑手,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便转过身来,再飞起右脚;这一扑有名,唤做“玉环步,鸳鸯脚”。武松醉打蒋门神的过程,用虚实相生的拳法真假互换来迷惑对方,以出拳为虚,出腿为实的拳打手法,迷惑了蒋门神这类的“匹夫之勇”,很好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拳术的明心见性特点。
三、《水浒传》中的角抵体育活动
角抵是一种中国古代的角力竞技类游戏,又称相扑。据《礼记·月令》记载:“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汉朝人解释,角力就是互相扭打的“两两校力”,是徒手搏斗的一种作战方式,也是就我们现在说的相扑。在五代时期,王定保所著《唐摭言》书中有《角抵赋》一文,对角抵运动进行描写,从赋中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出,角抵运动结合了相扑和散打二者的特点,是一种对抗性的体育活动。宋代作为商业与手工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城市经济更加繁荣,相扑表演因此成为那时最受欢迎的表演,而《水浒传》以宋朝为版本,自然会描写那时的热门运动,以摔、绊等徒手相扑运动为主。
《水浒传》第一○四回对王庆与段三娘比赛相朴描写得很具体,招数有:“当头炮”、“大四平”、“仙人指路”、“双飞脚”、“老子骑鹤”、“盖顶撒花”、“拗鸾肘”和“绕腰贯索”,其中‘虎抱头是这章节描写的精辟所在,王庆见她是个女子,又见她起拳便有破绽,有意耍她,故意不用快跌,也拽双拳吐个门户,摆开解数。那女子见王庆只办得架隔遮拦,没本事钻进来,她便觑个空,使个黑虎掏心势,一拳望王庆劈心打来。王庆将身一侧,那女子打个空,收拳不迭,被王庆就势扭定,只一交,把女子翻;刚刚着地,顺手儿又抱起来,以一‘虎抱头结束了这场绝妙的男女相扑争交。
第七十四回燕青与任原的“背包式”相扑也非常的精彩。“燕青却抢将如去,用右手扭住任原,探左手插入任原交裆,用肩胛顶住他胸脯,把任原直托将起来,头重脚轻,借力便旋,五旋旋到献台边,叫一声:“下去!”把任原头在下,脚在上,直撺下献台来。角抵体育活动强调不必一定“扑杀”或者是“撺下台来”。都注重以小打大,以巧取胜,例地就分输赢,体现出体育运动的魅力所在。
四、《水浒传》中的射箭体育运动
中国的射箭历史悠久,在1万年前的中石器时代,人类就发明了弓箭来狩猎捕鱼,弓箭也一直成为人们狩猎和军队打仗的重要武器。射箭也称箭术。据考古发现在距今两万八千多年前,在山西峙峪人文化遗址中已经出现了石箭头,表明当时的人已经开始使用弓箭了,而那时,射箭更多的是用来打猎和战争。《水浒传》却从更多视角描绘了射箭不仅具有战争的用武性,同时更加具有官职性、炫耀性。第十三回“急先锋东郭争功 青面兽北京斗武”中,周瑾与杨志比武场上的射箭更是精彩,杨志早去壶中掣出一枝箭来,搭弓在弦上,心里想道:“射中他后心窝,必至伤了他性命。他和我又没冤仇,洒家只射他不致命处便了。”左手如托太山,右手如抱婴孩,弓开如满月,箭去似流星,说时迟,那时快,一箭正中周谨左肩。周谨措手不及,翻身落马。那匹空马直跑过演武厅背后去了。众军卒自去救那周谨去了。梁中书见了大喜,叫军政司便呈文案来,教杨志截替了周谨职役。以射箭定英雄,成为那时一项有名的体育运动。
在第三十四回“石将军村店寄书 小李广梁山射雁”把射箭的运动发挥到了极致,以箭来炫耀能力的大小,其中的描述是:“远远的有一行雁来,花荣说这枝箭要射雁行内第三只雁的头上,射不中,众头领休笑。花荣搭上箭,拽满弓,觑得亲切,望空中只一箭射去,果然正中雁行内第三只,直坠落山坡下,急叫军士取来看时,那枝箭正穿在雁头上。”以一箭射断绒绦,射下了飞雁,完全体现了个人高超的射箭技艺。
总之,《水浒传》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津津乐道的运动项目,内容较多,情节颇为细腻,高俅因踢球得遇宋徽宗,平步青云,并且当上了太尉高官,他以球作为锻炼、以球作为娱乐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事业。纵观《水浒传》全文,在对各种体育运动项目叙述中,以人物、环境、事件作为背景,反映出不同的思想精髓,同时也更加深刻反映了丰富的体育文化。
参考文献:
[1]邱丕相.文化争夺的时代——传统武术的无奈[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
[2]刘富顺,刘瑞莲.水浒武术文化的探析及理性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08).
[3]刘秉果.《水浒传》中的体育文化[J].体育文化导刊,2004(01).
[4]侯晓静.《水浒传》中武打描写与中国古代武侠小说的发展[J].大众文艺,2011(03).
[5]陈振勇.武术文化继承与发展:地域武术文化发展展望[J].体育与科学,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