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儒家思想中的和谐理念及其现实意义

2013-04-29 01:56蔡丹丹
西江月·中旬 2013年7期
关键词:儒家思想和谐意义

蔡丹丹

【摘要】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千。儒家的和谐思想,是儒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学思想的内容不但塑造了中国文化超越性的精神品格,而且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遍价值,可以在当代为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提供启迪和借鉴。

【关键词】儒家思想;和谐;意义

儒家学说产生于奴隶社会大变革年代。社会的动荡不安,出现了过去所没有的秩序“混乱”现象,原有社会和谐机制开始崩溃,致使和谐与稳定成为儒家学说关注的核心。为寻求新的社会和谐机制的形成,恢复社会秩序由“无道”转向“有道”,实现新的社会和谐与稳定,以孔、孟、荀为主要代表的儒家学者,在继承和发展前人“和谐”思想的基础上,将“和谐”思想扩展到人类社会的多个层面。

一、“和”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

关于“和”的概念在儒家思想里面非常多,比如说“中庸”里面讲的“中和”,是指人做事,应该有个普遍和谐的道理。归纳出来就是我们所要研究的和谐的具体内容,即心灵和谐、人际和谐、生态和谐。如果把这六种关系进行哲学上的概括和简化,可以归纳为三种:一是多样性统一;二是相反相因;二是朴素系统观。它们是和谐思想哲学基础的三块基石。

(一)多样性统一

儒家认为“和”是多种不同因素的相济相成构成的统一体。《尚书》是提出多样性统一思想的最早文献。其《周书·洪范》篇从物质世界的构成角度,首创五行说来证明事物的多样性。 “五行”既是指五种不同的具体常见物质,它们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的东西,也是指五种不同属性。这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多元论的起点之一。因此,人世间需要各种力量的并存共处,相互制约,相济相生。孔子对于事物多样性虽未见有系统看法,但他主张君子在交往中应遵循“和而不同”、“和而不流”的原则,强调保持独立的思想和个性,反对盲目苟且地求得一致,可见他所说的“和”实际上也是多样性的统一。

(二)相反相因

“相反相因”这一概念见于方以智:“人身之水火交则生,不交则病,可不谓相因乎?…《汉书》的作者班固属正宗儒家,由于“相反相因”简明深刻地表述了事物对立面之间既相排斥、相斗争、相对立,又相联系、相依存、相统一的关系。历代儒家对这个原理的概括主要是围绕阴阳这对范畴展开的。阴阳,原指物质对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阴阳范畴之所以能成为和谐思想的哲学基础主要是由于:第一,阴与阳虽言“相反”,但往往只是语义上的相反与相对,而并不是真正的不共戴天,势不两立,这种在动态中相须相依是和谐的基本条件和特征。第二,阴与阳也并非是截然分开的,而是互补互生的,二者互有交叉和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如此既相区别又相联系、既对立又统一,正是和谐的本质特征。

(三)朴素系统观

科学证明,任何事物无不处于一定的系统之中。所谓和谐,即是系统内部以及系统之间的和谐。事物的多样性统一也好,相反相因也好,部分与整体的辩证关系也好,实际上都反映和体现着系统内部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以及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包括儒学在内的中国传统哲学把世界看成是相互联系的整体,认为任何事物都不会孤立存在。哈佛大学历史系教授、著名学者杜维明认为中国传统哲学有三个基调:存在的连续、有机的整体和辩证的发展。这三个基调也是当代系统论的基调或重要特征。

综上可知,事物多样性统一、相反相因与朴素系统观是儒家和谐理论的主要的哲学基础。

二、儒家和谐思想的具体内容

(一)心灵和谐

心灵是指人的思想和情感。心灵和谐是主体自身与外在事物相互作用、以自我来克制外物的一种主观态势。这种心灵和谐,表现在人的内在思想中,各种观念、各种价值具有有机统一性,各因素可以彼此融合而无分裂,自然形成一种接物、应物的科学人文精神儒家以弘扬道德理性为己任,特别强调以道德来规范和约束人过多的欲望,认为人是有道德的动物,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他身上所反映出的精神价值。

(二)人际和谐

儒家传统构建了一整套的伦理型社会结构模式,对社会关系主体的人际关系作了十分深刻和精辟的论述。儒家思想体系的基本特征是明人伦、道仁义和重教化。其内容着重从“礼”、“仁”两个方面反映出来。人际和谐的形式是礼,人际和谐依靠礼。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范畴。儒家仁学的“非义不居”思想是值得注重的。今天构建和谐社会,说到底,仍还是个义利问题,义利平衡,社会不乱,义利协调,民心泰然。要求人们在其一生中,在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创造利益的前提下,为自己利益的获取而努力。

(三)生态和谐

在中国古代文化里,人与自然的关系被表述为天人关系。儒家的主张是“天人合一”,把天当作包括人在内的自然万物的本原。“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尤其是儒家主流哲学的基本特征。国内一些研究者们在尝试从哲学的高度来解决这一课题时,把儒家主流哲学的“天人合一”观念解释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强调人类若想真正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及协调发展,就应当从中国古代哲学的“天人合一”观念中汲取生态智慧。

三、儒家和谐思想的现实意义

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儒家的和谐思想体系的丰富内容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对我们实现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儒家的心灵和谐思想,对于现代人的心志调节,实现身心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儒家的身心和谐思想重视人的身心的和谐发展,追求精神价值与物质价值的统一。今天我们借鉴儒家的心灵和谐思想,在物质生活丰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要确立心灵和谐的观念,追求高尚的精神享受,调整好自己的身心,更好地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个人的全面发展建筑在心灵和谐基础之上。

其次,儒家的人际和谐思想,对于如何处理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解决好人民内部矛盾,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当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为了争取、追求自身的物质利益,不可避免地会与他人发生冲突与矛盾,如何协调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减少冲突与矛盾,学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正确看待义与利,得与失,是与非,儒家的人际和谐思想对于确立人与人的和谐关系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第三,儒家的生态和谐思想,对于我们牢固确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今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政治文明构成了人类文明的主线,在人类居住环境日益恶化的过程中,强调人与自然的和i皆无疑对于我们确立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发展、平衡与协调的关系十分重要。确立生态文明观念,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道路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最佳选择。

总之,不断加强对儒家和谐思想的研究与挖掘,积极汲取和弘扬儒家传统和谐思想的“合理内核”,必将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论语[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

[2]匡亚明.孔子评传[M].济南:齐鲁书社,1985.

[3][春秋]管仲撰.管子[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

[4]陈浩编.礼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5][战国]荀况.荀子[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

[6]陈天林.乐境——论周敦颐的“孔颜乐处”[J].河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01).

[7]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M].人民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儒家思想和谐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儒家思想与书法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从“三吏”“三别”看儒家思想在杜诗中的渗透
诗里有你
儒家思想与学佛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