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进行时

2013-04-29 23:37陈志芳
现代装饰·家居 2013年7期
关键词:家具设计师设计

陈志芳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纵观古今,放眼东西,各行各业的新星莫不如同雨后春笋般,在每一段历史时期竞相涌现。一直勇立潮头的设计界自是概莫能外。似乎转眼之间,又一批后起之秀崭露头角,立足前沿。

他们有着一样年轻的面孔,但都发挥着不一样的自身优势,他们有着一样强烈的好奇心,但都追寻着不一样的前进方向。在很多人眼中,他们更像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带着各种醒目的标签,比如勇于打破常规,挑战传统;比如精于求新求异,思维活跃。然而,在前有设计大师依然屹立,经典深入人心,后有用户需求不断转变,眼光日益挑剔的前提下,这些后起之秀又该如何破旧立新,迅速突围,占据一处高地?自然,在有心人面前,这并非难事。本期介绍了四位新锐设计师,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域,熟悉不同的环境,接受不同的教育,喜爱不同的文化,他们的设计作品亦因此表现出不一而足的理念、风格和特点。有人说“年轻是一种资本”,显然,他们正怀着对设计的执著和热爱,努力让人们看到“资本”演变的真正价值!

韩国

“俭而不陋,华而不侈”

Jiwon Choi是一位韩国设计师,出生于1989年,曾先后在首尔、洛杉矶、温哥华成长、生活。2011年,她从罗德岛设计学院毕业,主要从事家具设计的工作。《进化的奢侈品》是她的毕业论文题目,这篇文章清楚地表达了她在设计方面的兴趣:转化材料,对奢侈品概念进行试验。她曾为韩国家具设计大师Choi Byung Hoon工作过,还曾在意大利与其他设计师合作,从事过室内装饰,现在正致力于新的家具设计。

独具个性、热爱创新的Jiwon Choi有自己的设计信条:“俭而不陋,华而不侈”,以此为指向,她跨界设计了多样化的作品,如珠宝、餐具、家具等等。从这一系列的作品可以看到,她对韩国本土文化的钟爱,以及观察生活的独特视角。

对话设计师

(以下《现代装饰·家居》简称“《现》”,Jiwon Choi简称“J”)

《现》:请问你有崇拜的偶像吗?如果有,他(她)在你心中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J:我尊重和赞赏的偶像太多了,像Jaime Hayon,Naoto Fukasawa,Campana brothers,Bruno Munari,Ettore Sottsass,Michel Gondry,Noda Nagi,Cy Twombly。令我敬佩的是,他们能够在各自的领域坚持不懈地设计出好的作品,他们的作品告诉我,永远有新的挑战和视角等待我们去发现。

《现》:你能具体解释一下“俭而不陋 华而不侈”的设计信条吗?它在你的作品中是怎样体现的?可否举例说明?

J:“俭而不陋,华而不侈”参考了韩国百济时期的审美趣味。我之所以引用这个说法,是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诠释了我当前的设计过程和生活方式,这是一个关于如何控制度的问题。举个例子,杜邦纸花瓶从一种工业材料转化成为一种家居用品,它不再是杜邦纸,而因为新的功能变成了美丽而合格的家用花瓶。如上所述,这个说法概括了我对设计的态度,即通过发现一种材料的潜力而提升它的用途。就像我的生活形态,特别是我的穿着,我喜欢穿一些简单却出众的服饰,而不是那些普通的或奢侈的。

《现》:作为一名年轻设计师,你认为你的优势和不足在哪里?你会怎么取长补短?

J:优势是我们的设计之路从一开始就伴随着希望。并且,我们在一个几乎可以通过互联网向每一个人分享我们的作品的时代。我希望一直设计和分享我的作品。通过别人对我提出的问题和意见来审视、回顾我的工作和想法,从而做得更好。至于不足,可能是我们还太年轻,但这也提醒着我们,任何时候,不论发生什么,都要不断前进。

瑞典

“简约主义”

瑞典设计师Ola Giertz的设计有三个特点:清晰、简洁、实用。他总是努力地创造永恒的作品,使产品的设计、材料、形状归于和谐,并符合用户的需求。他的设计重点是家具设计,但也越来越多地涉及到室内设计和产品设计。每天他都围绕着日常事物和日常情况细心观察,并研究材料和工艺的新方向,他认为这个过程充满实验的乐趣。

2010年,Ola Giertz从马姆斯登家具设计学院毕业。除了经常参加诸多的展览、博览会以外,他还经常接受委托,承接各种公装和家装的设计项目。自2011年开始,他在瑞典的赫尔辛堡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对话设计师

(以下《现代装饰·家居)简称“《现》”,Ola Gierfz简称“O”)

《现》:瑞典是你的家乡吗?瑞典的生活给你的设计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O:自2010年从斯德哥尔摩的马姆斯登家具设计学院毕业以后,我就把我的设计工作室设立在了瑞典的赫尔辛堡。赫尔辛堡是我的家乡,它坐落于瑞典最南部,以聚集众多家具生产商而闻名。我把工作室设在这儿的另一个原因,是它的地理位置临近丹麦。这里壮丽的森林景观和大自然深深地影响着我的家具设计和产品设计。我总是以简约的方式设计,在一个复杂的产品成形前,我更喜欢它最初的简单的产品形态,我的工作也因此得到较高的认可并为人所知。我常常把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形态和图像变成其它东西。例如看到蝴蝶的翅膀,我可以想到一张椅子的椅背造型。

《现》:是什么原因促使你走上设计之路?设计的什么特质吸引了你?

O:当我的脑海里充满了各式各样的想法时,我决定学习设计。曾经,我知道我的想法可行,但我不懂如何开发或与谁交流。直到我第一次使用3D程序工作,一个崭新的世界打开了,从此我有了一件重要工具,我可以把我的想法变成很多实体图,这些实体图正是一段令人激动的旅程的开始。就像我之前说的那样,我欣赏简约设计。我在设计时,总是尽可能地去除很多不必要的装饰,直到它只剩下“精华”。一般而言,产品越简洁,越具有吸引力,越会被人们视作经典。

《现》:作为一名年轻的设计师,你对未来的期许和抱负是什么?

O:新式3D打印机的出现,让我们站在了时代的前沿。当你自己就可以打印一个新汤匙和项链时,谁还需要设计师呢?这项技术的确很奇妙,但当你打印出不同的冲锋枪甚至人体器官时,你会同时感到吃惊和害怕。关于我自己,我看到了光明的未来,我正在为很多激动人心的项目努力。当下,我看到我的不同想法得以实现,并给人留下印象,那种感觉真的很令人满意。

中国台湾

光影魔术

2013年4月,来自台湾的新锐设计师曾熙凯(ShiKai Tseng)与陈函溪(HanHsi Chen)组成“Poetic Lab”,凭借作品“波光——Ripple”在万众瞩目的米兰家具展中,共同拿下Salone Satellite Award最大赏和Design Report Award第三名的殊荣,成为今年风头无两的“设计双人组”。

曾熙凯擅长结合东方传统文化和西方冒险精神,使作品体现出细腻的情感和大胆的实验性格;陈函溪擅于多元化思考模式,用实验性的手法呈现出诗意的瞬间。2011年,两人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毕业以后,在伦敦成立了各自的工作室,探索设计对自我的意义。

两年间,曾熙凯以Studio Shikai为依托,不断地进行实验性及文化性的设计创作,希望将文化意义与实验精神呈现在自己的作品之中,陈函溪则成立Logical Art品牌,对设计进行探索和实验。由于在第52届米兰国际家具展组成“Poetic Lab”,并取得良好反响,两人有意保持合作,在发展各自工作室的基础上,共同以Poetic Lab为名专注探索设计哲学,进行具文化意涵及创造性的设计创作,使双方的事业版图都能在商业性及创造性之间达到最好的平衡。

对话设计师

(以下《现代装饰·家居》简称为“《现》”,陈函溪简称为“陈”,曾熙凯简称为“曾”)

《现》:英国皇家艺术学院(RCA)被台湾媒体誉为最难申请的高等学府,请问作为该校产品设计系(Design Products)的毕业生,你们认为它的独特之处在哪里,从中取得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陈:对我来说,产品设计系的最大独特之处在于它对“设计”的定义非常自由且广泛;许多学长学姐在英国乃至欧洲设计圈内都属于正在崛起的世代,因经历和学生阶段较为接近,所以往往能更设身处地为我们的项目提供后续的发展可能和建议。从他们身上我看到韧性和坚持,还有如何将一个学校的作业带上专业的殿堂,这对我们不啻是一个最好的激励和借镜。

曾:对我来说,系上教授大都是欧洲知名的设计师,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受到老师相当大的启发,这是最为难得的。产品设计系从不以教出下一个Ron Arad或是下一个Thomas Heatherwick为目标,他们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独特性和发展方向,然后坚持下去,而不是现在大师的复制品,这是我认为我在RCA所获得最大的收获。

《现》:到目前为止,你们比较关注或欣赏谁的设计?你们认为,在他(她)身上有哪些优点可供学习或借鉴?

曾:Troika和Max Lamb。Max Lamb启发并且改变了我看待材料的方式,我从他的作品里看见了他对现有材料或现有加工方法的重新诠释及应用,这样的观念也反映在我后来的一些作品上。设计团队Troika特别擅长从自己理解事物的角度去突破窠臼,然后运用现代的科技或者观察到的现象去做出令人惊艳的效果,改变人们对事物的既有认知。此外,他们多元的作品类型亦带给我一定冲击。

陈:我喜欢从大师身上学习,例如Achille Castiglioni、Richard Sapper、Ingo Maurer或比较新锐的Bouroullec Brothers和Tokujin Yoshioka。我喜欢研究他们在不同阶段对创作思考的改变,这些改变都是我的学习典范。最近我喜欢Jasper Morrison的作品,他把无趣跟平实间的界线掌握得很好,令人佩服。团队nendo也让我关注,他们的作法很“聪明”,快速掌握一些有趣的点,用轻巧简约的手法制作出来,设计做的不深,但短时间内一拉出来给人的印象十分惊人。

《现》:你们对未来的期许和抱负是什么?可以透露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吗?

曾&陈:以产品设计产业来说,华人设计师,或者说大中华文化,在欧美设计圈里一直无法成为显学,我们希望自己能够为这部分尽一份力。至于工作计划,除一方面持续营运Logical Art和Poetic Lab,并进行新的创作,不断参与国际设计大展以外,我们也打算将此次参加米兰设计展的作品调整为更适合生产的版本,规划进行量产,寻求拓展市场的可能性。

意大利

家具新概念

Flavio Scalzo出身于工业设计专业,2003年毕业后,作为一名室内设计师,曾在罗马的多家公司工作,2005年他与姐姐Arch Irene Scalzo共同成立了一间名叫DiciannoveDieciDesign的专业工作室。该工作室把“Made in Italy”解读为一种生活方式,以发展设计和时尚为目标进行研究时,尤为强调细节。他们的设计概念是利用技术转化传统材料,创造全新的语言、情感,使之加强对抗时间的沟通力量。2009年,参与米兰设计周后,Flavio Scalzo在新概念家具的开发方面,所体现出的创造力深受到公司的重视和关注,从而得到很多发展机会。目前,该工作室与很多关注设计和安全的罗马大型建筑公司合作。

对话设计师

(以下《现代装饰·家居》简称“《现》”,Flavio Scalzo简称“F”)

《现》:综观你的设计,似乎以黑、白等中性色为主,你对此是如何考虑的?可以简单谈一下色彩在设计当中的应用吗?

F:我将产品设计成中性色是为了显示产品的本质和它们的自然面貌,使之几乎随时融入任何环境,颜色因此成为产品的附加值。最近几年,市面上越来越频繁地生产相同的产品,唯一区别就是颜色的运用,颜色能够帮助产品更具吸引力,避免品牌被淹没在同类之中。在其他情况下,颜色被有效地利用,因为它呈现出主要的元素,可用来识别产品或者公司。在把工业产品推向成功的过程中,颜色正在变成包装的关键要素之一。

《现》:你有自己的偶像吗?如果有,他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F:我的偶像不止一个,论前辈,有意大利设计大师Vico Magistretti、Joe Colombo,论同时代,有Antonio Citterio、Piero Lissoni,他们的创造直觉和发明才能影响了我。我的想法是以新的语言改变传统、材料和工艺,使每一款产品传递情感,赋予他们不同的内涵和多样化的功能,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持着不减的传递力量。

《现》:作为一名年轻的设计师,你对未来的期许和抱负是什么?

F:未来的设计总在预计之外,寻找全新的形式和功能、利用现有的技术和网络资源,对于现在的情况而言,会是一种不变的动力。但与此同时,我试图去设计智能化产品,及时响应现在需求的必需品。通过持续关注生活价值的和谐和重获,在未来几年里,去更新和改造设计,这就是我的方向。

猜你喜欢
家具设计师设计
小小设计师
我是小小设计师
设计师访谈
家具上的“神来之笔”
现代家具创新化研究
向日常生活敬:2018danishdesign MAKERS家具展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推荐一个设计师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