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楠
【摘要】“副词+名词”结构在当今已经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口语和书面文字中,对于这一以往不被大家所认可而现在却随口拈来的形式,本文将从语意层面方面来解释其存在和发展的原因。
【关键词】“副词+名词”结构;语语意层面;解构
在前段时间笔者看了一部非常好看的电视剧,里面有一句台词是“这样的你真的很程又青”,接着有人回答说“程又青不是个名词吗?”,是的,“程又青”的确是个名词,剧中人物之所以会这样问是因为我们最初接触汉语语法的时候就被告知副词只能修饰动词和形容词,所以对于“很程又青”这种搭配我们乍一听不免感觉怪异和不知所措。但是,我们需要注意,这种“副词+名词”的组合如今却是日益常见。笔者虽然此前曾无数次的接触和运用过“副词+名词”的组合,例如“很男人”、“太女人”等,却未曾真正考虑过这种与我们已有知识相悖的语言现象出现的原因。
学者张宜生在其1996年发表的论文《名词的语义基础及功能转化与副词修饰名词》中提到“副词之所以能够修饰名词,其深层的原因和制约的因素其实并不仅仅在于修饰语副词,而主要在于那些被修饰的名词——或者是具有特定的语义基础,或者是功能发生了转化”。张宜生先生从顺序义、类别义、度量义、动核化、性状化等五个方面对“副+名”结构的合理性进行了阐释。同样从语义角度对“副+名”结构进行探究的还有邵敬敏和吴立红共同写就的《“副+名”组合与语义指向新品种》,在这篇论文中,作者从语义斜指、语义内指、语义偏指、语义深指和语义外指五个方面阐述了名词的语义特征对“副+名”组合的建构作用。虽然两篇文章都考虑到从名词的内涵义出发去探索此结构,这是一种非常新颖有效的思路,但是笔者认为相对于邵、吴文的语义指向分析的繁杂、晦涩,张文的语义基础梳理无疑更容易让读者理解、领悟。下面我们就按照张文中提到的五个方面来对“副+名”结构进行解构。
一、顺序义
顺序义是某些名词所具备的语义特征,有的名词的顺序义是其本身所自带的,例如“春天”、“夏天”、“早晨”、“小学生”、“中学生”等均为表示循环或延续意义的名词,有的名词的顺序义是在特定语境中临时获得的,例如“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当把这四个地名放在从北向南列举中国几个沿海城市这种语境之下时就具备了临时顺序义。所有表示顺序义的名词都被看作是时间或地域坐标线上的一点或一部分,故而当它们在循环延续过程中就拥有了被时间副词修饰的可能性和可理解性,例如当我们说“今天已经星期天了”时是不会感觉到对其中的副名结构理解的艰难的。
二、类别义
张文中指出“无论是指人名词还是指物名词,是集体名词还是个体名词,是普通名词还是专有名词,只要是名词,总会具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区别性语义特征,总会具有一些据以归类或分类的基础。总之,凡名词,就会具有类别义”。但是如果需要强调出类别的惟一性或者是统括性,就要使用范围副词进行修饰限制。例如“发言很热烈,独独二排长没有吭声”(郑直《激战无名川》)。
三、度量义
正如性质形容词、状态形容词、心理动词以及一部分副词的语义中已包含表示程度的大小、深浅、高低、轻重等差异的度量义一样,一部分名词同样蕴含度量义。张宜生先生把此类名词分成三种:语素包含类、语义蕴含类和语境赋予类。语素包含类是指名词的前一构成语素中就已经含有一定的度量义了,例如“最深处”、“最低潮”、“极低级”等。语义蕴含类是指名词的词义本身就包含了一定的度量义,例如“最本质”、“最重点”等。语境赋予类,顾名思义,就是说部分名词是在具体的运用语境中根据表达的需要被临时增加了度量义,例如“王四海为人很‘四海,善于应酬”(汪曾祺《王四海的黄昏》)。因此,带有度量义的名词更多的是前加程度副词进行修饰,其中,“最”的使用范围最广、频率最高。
四、动核化
由于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所以导致了兼类词的产生,且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名词一般表示指称义,在动核结构中充当动元,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表示陈述义,充当动核,且在形态上不会发生任何变化。所以,当名词位于动核位置时,它就可以作为谓语而被副词修饰,例如“还留学生呢,狗屁”(曹禺《北京人》)。能够和动核化的名词搭配的副词比较多,程度副词、时间副词、范围副词等都可以与之搭配。
五、性状化
一般来说,名词除了具有理性义外,还包含有一系列的附加义,比如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等。这些附加义是在地域、历史、时间、经历、外貌等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故而其本身就会带有事物某些特征的描述。人们在交际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使用名词的内涵义以达到追求言语的经济性和新颖性的目的。例如“爸爸很绅士地点点头,问我:‘小姐,游泳衣带了吗?”(冯敬兰《失却的伊甸园》),“那男人的模样,很山东,车子上扭屁股一骑一蹬,更山东了。”(阿城《回望古城》),“我觉得跟你特说得来,特知音。”(王朔《顽主》)在以上三个例句中,“很绅士”是说像绅士那样有教养、有礼貌,谦恭却不失高雅,殷勤而不显做作;“很山东”和“更山东”是说那男人具有山东人特有的气质和形象,粗犷有力、憨厚略带土气却富有朝气;“特知音”是说两个人具有知音那般意气相投、亲密无间的感觉。这种情况下的名词大多是和程度副词搭配使用的,其他例子有:
1、我今天请了几个很名望的教授吃饭……(白帆《方方的博士帽》)
2、婚后生活我不想多说,我只说她很个性。(牛伯成《水杯,就在床上》)
3、他是一个很雷锋的人。
很名望,很个性,都具有表示程度深的意思。但按照正常的语法规则,“很”字后面还应加一个动词“有”。但是很名望,很个性也正在被大众所接受。很多指人名词如“雷锋”“绅士”“流氓”也被“很”等程度副词所修饰。并且起到了很形象的表达效果。这个句子通过雷锋这个名词很好的表达了他乐意助人的意义。
语言是一种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的前提条件。语汇系统如果只有基本词,永远稳稳当当,语言就没有生命力可言,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邢福义(1962),这篇论文是为了反驳张静(1961)的一些观点而作的。邢文针对张文“肯定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也是一般现象”这一观点,先排除了一些“似是而非的、容易引起错觉的现象”,认为这些现象中或者是名词为名形兼类,或者是副词修饰主谓短语。我们认为,从数量上看,仅这四种类型已经不少了,再冠以“特殊”二字多少显得有点不太合适。张宜生先生从顺序义、类别义、度量义、动核化、性状化等五个方面对“副+名”结构的合理性进行了阐释,颇具有独创性。
【参考文献】
[1]郝轶鸣.用三个平面理论透视“副+名”现象[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34~36.
[2]蔺璜.副名组合研究述评[J].山西大学学报,2004(24):46~50.
[3]张宜生.名词的语义基础及功能转化与副词修饰名词[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4):57~75.
[4]张宜生.名词的语义基础及功能转化与副词修饰名词(续)[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1):135~141.
[5]邢福义.“很淑女”之类说法语言文化背景的思考[J].语言研究,1997(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