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强 吴俊 邓宏钟
摘 要:近年来,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来应对公共管理中的复杂性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热点课题。在面向MPA学员的系统方法课程建设中,通过精选教学内容、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改革考核方式等一系列举措,努力弱化数学理论、强化方法应用,同时增加研讨式教学环节,加强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培育,以提高学员以系统科学的视野研究公共管理中的复杂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共管理硕士 系统科学 研讨式教学 科学素质 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a)-0047-02
公共管理硕士(Masterof Public Administration,缩写MPA)是为适应公共管理现代化、科学化和专业化的要求而设立的,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管理人才为目标。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公共管理的主体从政府外延到非政府机构,多元化、异质化的管理主体之间呈现出复杂的相互关系[1],公共管理的研究对象表现出明显的复杂系统的特征[2],解释和处理好管理者之间的复杂关系成为公共管理的一个基本命题[3]。正如统计学、数学、管理学为公共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方法,系统科学也为认识和处理公共管理研究对象的复杂性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理论和研究方法[4]。因此,面向MPA学员开设系统方法导论课程能有效促进卓越的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然而,传统的系统方法导论课程教学,侧重于知识的介绍、教学模式单一、对学员也主要依据课程考试分数来评定优劣,不利于培养学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将介绍我们在国防科技大学MPA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中,以有效促进新世纪卓越公共管理人才培养为目标,对系统方法导论课程教学内容和模式的改革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和尝试。
1 重组教学内容,构筑适应MPA学员培养目标的教学内容体系
我们设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员形成科学的系统观念、了解科学的系统方法,初步具备运用系统思想、理论、方法分析和解决公共管理中的复杂系统问题的能力。在该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我们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在保证基础知识点覆盖率的前提下,从片面追求为学员建立一个完备的系统科学知识体系,转而强调系统科学在研究公共管理复杂性中的应用,并适当提高教学内容起点,及时将系统科学的最新发展充实到课堂中。具体做法如下:
(1)精讲系统科学的经典。略讲系统科学的数学基础,如确定性动态系统理论、随机动态系统理论、协同论、突变论等。重点介绍系统思想的发展历程、系统的基本概念、系统科学的概念与内涵、自组织理论、“老三论”(控制论、运筹学、信息论)的概述等。这样处理之后,将系统科学中涉及过多数学理论的部分进行了压缩,为增加研讨性教学环节等留出一定的学时。
(2)突出复杂系统的理论。公共管理的复杂性是为MPA学员开设系统方法导论课程的原因,因此,需要突出系统科学中关于复杂性研究的内容,如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包括适应性主体、响应刺激模型、回声模型等;复杂网络理论,如复杂网络结构属性、复杂网络动力学特性等。
(3)强化系统方法的应用。拓展教学内容,介绍系统科学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加强系统方法理论与社会管理实际的衔接。如在确定性动态系统理论部分,介绍如何运用微分方程来建模生态系统,理解和重现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在自组织理论部分,介绍人类社会如何按照自组织原理,从原始无序状态发展为现代社会分工合作的有序结构,市场调节作用下的经济系统自组织,以及在政府政策干预下的经济系统他组织等。在复杂适应系统部分,介绍如何运用自适应主体来建模经济系统,例如二手车市场、股票市场等。在复杂网络部分,介绍如何运用网络动力学来建模网络舆论的传播、流行病的扩散等。
2 革新教学理念,培育MPA学员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
任何一个成功的公共管理案例,都离不开科学理念、科学方法的支撑,也往往体现出强烈的人文关怀。因为公共管理要面对的不是单项具体工程的设计和实施,而是必须从人本的角度出发,站在社会全局的高度,以科学的理念对整体进行统揽规划。例如罗宾斯在他所著的管理学经典教材《管理学》(第九版)中就强调了人文素质对于管理的重大意义,并把有关“道德与社会责任”的讨论提前到了第二章[5]。因此,我们认为必须着力开发系统科学中蕴含的大量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以及人文哲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向学员展示科学研究的基本态度和基本方法,着力进行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的培育,用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文化对学员进行全方位熏陶,使学员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和人文情怀对待今后的工作乃至立身处世。
比如,介绍混沌现象时,讨论偶然中的必然;介绍系统稳定性时,讨论稳定与发展的辩证关系;介绍自组织理论时,讨论量变积累引起质变、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通过德谟克利特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四处游学追求真理的故事,讨论好奇心是科学研究的源动力;通过达尔文从小表现出对标本搜集的浓厚兴趣并最终提出生物进化论的故事,讨论兴趣是成就伟大事业的关键。
3 创新教学形式,激发MPA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MPA学员通常都是来自政府部门、学校、武警、公安等单位的在职研究生,每名学员都有自己的工作背景、丰富的工作经验,有自己所关心的公共管理的某个方面的问题,他们都是带着这些问题来到我们的课堂,希望能够得到解决或者有所启发。相较学历型的学员来说,“学有所用”是他们对课程的兴趣所在、期望所在。因此,对于MPA学员来说,以灌输型和讲授知识点为主的教学模式并不适用。针对这个特点,我们在课程中增设研讨式教学环节[6~7],以期满足学员的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实践中,我们围绕系统方法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发布了一些讨论题目(如表1所示),也鼓励学员自行选择感兴趣的题目,通过自由组合(3~5人一组),选定题目进行研究,并利用专门的时间对研究成果进行报告与答辩。让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针对某一问题各抒己见、相互辩论。
在针对这些题目开展的研讨实践中,许多学员完整地体验了如何提出问题,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系统理论、思想和方法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对结论进行检验评价以及在研讨中质疑别人的观点和为自己的观点辩护的全过程。这个过程大大缩短了课堂上讲授的系统科学理论与解决实际问题之间的距离,让学员进一步体会到系统科学理论的价值与魅力,并解答了学员们“系统科学在解决公共管理复杂问题中有什么用”的疑问,大大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也使学员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4 改革考核方式,提高MPA学员的学习和实践系统方法的积极性
MPA学员,大多是在职学习,不可能每堂课都完成课后作业,时间上也不允许每个学习阶段结束时进行集中答疑。这在客观上给教员及时准确掌握学员的学习成效带来了困难。但如果因此就仅凭最后一次笔试成绩对学员进行考核,只会打击学员积极性,扼杀学员创造力,因为这种考核模式下,学员的最佳策略是平时不学习,只在考试前突击记忆知识点应付考试。这有悖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必须改革考核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员学习和实践知识的积极性。
我们的举措是把研讨式教学的报告、提问与回答问题时的表现等计入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在总评成绩中占30%;将闭卷考试改革为开卷考试,不要求死记硬背,强调系统科学的基础概念和基本方法的掌握,并增加开放型题目,如“结合自己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谈一谈对系统科学的理解和认识”(占卷面成绩的20%)。从实践中看,改革考核方式后,学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具体表现为学员自选题目参与研讨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诸如“环保问题、文化产业、医疗改革、高铁建设、教育改革”等学员关心的公共管理的实际问题或者社会热点问题都成了研讨题目,研讨中也不时出现精彩的报告和激烈的辩论。
5 结论
面向MPA学员的系统方法导论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教会学员系统方法的基本知识相对容易,但是要让MPA学员自觉实践、甚至创造性地应用系统方法就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我们在实践中,紧紧围绕提高学员应用系统方法能力这个目标,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强调方法应用,加强科学素质、人文素养培育,开展研讨式教学等举措,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需在实践中进一步总结完善。
参考文献
[1] HAYNES,P.公共服务管理的复杂性[M].孙健,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 杜海峰,李树茁,朱正威,等.公共管理与复杂性科学[J].浙江社会科学,2009(3):13-20.
[3] 鄞益奋.网络治理:公共管理的新框架[J].公共管理学报,2007,4(1):89-96.
[4] 许国志.系统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5] ROBBINS,S.P.,CoulterM.管理学[M].孙健敏,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6] 郭汉民.探索研讨式教学的若干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2:108-112.
[7] 罗依平,戴宗.案例教学改革与公共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3: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