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绍华等
为了进一步明确空腹高血糖与AMI的关系,本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伴有血糖异常发生情况及对临床事件的影响做了分析。
资料与方法
2009年3月~2010年3月收治STEMI患者110例,男64例,女46例;年龄37~82岁,平均5970±1112岁。入选标准:①明确诊断为STEMI患者,符合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诊断标准;②发病时间在12小时之内;③所有患者均12小时内行溶栓或PCI术治疗,溶栓患者临床判断再通。排除下列对象:①既往有明确的糖尿病史;②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③AMI发病>12小时;④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脑卒中及其他严重疾病者;⑤近期应用激素。
方法及观测指标:所有入选患者均于入院次日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测空腹血糖(FBG)(空腹>8小時、入院<24小时),依据血糖测定结果分为3组,A组(FBG<61mmol/L)36例,B组(61mmol/L≤FBG<100mmol/L)46例,C组(FBG≥100 mmol/L)28例。统计3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史、吸烟史、高血脂、入院时心功能情况、心肌梗死部位。测定两组入院后第7天的空腹血糖。入院后5~7天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左室射血分数(EF值),记录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包括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死亡)。心血管事件均为患者住院期间所发生,每项事件以第1次发生为准,仅记录1次。
结果
3组梗死部位比较:3组在梗死部位如广泛前壁,前壁,下壁,下壁+右室,后壁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糖对梗死的部位的影响未见差异。
3组入院后第7天空腹血糖水平的变化的比较:第7天,B组有891%的患者存在糖代谢异常,C组有929%的患者存在糖代谢异常,3组中有609%的患者存在糖代谢异常。
血糖对EF值的影响:3组EF值的比较得知,高血糖组的EF值较对照组有明显的降低P<005),见表1。
三组临床事件比较,见表2。
讨论
本研究显示,C组射血分数较和A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的严重心律失常、左心功能不全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比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及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均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随着血糖升高,AMI患者心功能越差,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发生率越高,死亡率越高。当血糖水平>10.0mmol/L时,左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和心源性死亡发生率明显增加,危险性加重。这与血糖水平升高引起心肌损害密不可分。
影响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相关因素较多[1],本文显示空腹血糖是影响梗死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空腹血糖水平的增高,恶性心律失常、左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增加。因此,控制AMI患者的血糖水平极为重要,有研究报道指出急性心肌梗死后控制血糖水平可以减少梗死面积,降低死亡率。有些患者常需用胰岛素甚至需要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多项研究已经证实胰岛素能很好的控制高血糖[2],恢复体内正常血糖水平,而且还能保护心肌细胞,防止再灌注损伤,缓解缺血,阻止心肌细胞凋亡。
参考文献
1胡大一,杨进刚.关注冠心病患者的糖代异常[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10):793-795.
2刘薇薇,廖树森,钟梅.空腹血糖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08,37(4):428-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