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秀芳 肖琼芬 陈如巧
【摘 要】目的:探讨老年智能障碍患者留置气囊导尿管最佳注水量。方法:将60例需留置尿管的有智力障碍的老年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各20例。观察组气囊注水量为20 ml,对照1组气囊注水量为15ml,对照2组气囊注水量为25ml。结果:观察组尿管固定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1组,(x2=7.06,p<0.05),观察组尿管固定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2组,(x2=8.49,p<0.05)。结论:气囊内注入20ml水量尿管固定稳定,非计划拔管发生明显减少。减少因智障和无行为能力以及护理操作不当引起的尿管滑脱及水囊嵌顿于尿道内导致的尿道损伤。
【关键词】老年患者;智能障碍;气囊导尿管;气囊注水量
气囊导尿管以其管壁柔软,利用水囊内固定,无需胶布固定,便于活动和护理等优越性,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排尿障碍及术前准备。然而对于老年患者,由于生理衰退尿道松弛加上病情以及智能下降等因素影响,导致尿管滑脱或嵌顿于尿道内造成尿道损伤,不仅给病人带来身心痛苦,还导致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留置尿管的稳定性在于气囊的注水量,注水量过多水囊过大,对膀胱颈及尿道内口压力大,易引起膀胱痉挛,患者有腹痛和不适感。注水量不足,水囊过小,尿管受到牵拉易滑脱。因此,老年智障患者留置气囊导尿管气囊注水量多少较适宜是我们要研究和观察的问题。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们分组对60例留置气囊导尿管患者观察,得出注水量20ml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老年病房2009年1月~2012年12月的60例尿潴留患者,男51例,女9例。年龄77~93岁,平均年龄83岁。60例均为老年脑梗塞偏瘫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将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各20例。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种、自理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三组均由专职护士进行导尿,导尿管均为同一厂家生产的硅胶双气囊导尿管。三组在插入尿管之前均用注射器抽取3ml无菌石蜡油从尿道外口注入尿道内以润滑尿道,然后按正确方法插入尿管,插入尿管见尿后继续插入7~8cm,气囊能完全进入膀胱内[1],再往气囊内注入注射用水。观察组往气囊内注入20ml注射用水,对照1组和对照2组分别往气囊内注入15ml和25ml注射用水,然后轻轻将尿管退出,感觉有阻力即可停止。说明气囊退到尿道内口处。插管深度=尿道长度+气囊前段长度+注水后气囊的长度[2]。观察各组临床效果:尿管是否固定良好,引流通畅;尿管有否滑脱出体外;尿管是否嵌顿于尿道内。
1.3 效果判定标准:(1)尿管引流通畅,尿液请,为尿管固定良好;(2)引流出肉眼血尿,尿道口流血或引流不畅,经腹部B超确定:水囊嵌顿于尿道内,为尿管嵌顿;(3)尿管滑脱出体外为尿管滑脱。
1.4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留置尿管效果比较,观察组固定良好率100%,对照1组固定良好率70%,对照2组固定良好率65%,观察组固定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1组(x2= 7.06, P<0.05);观察组固定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2组(x2= 8.49, P<0.05)。
3 讨论
留置气囊导尿管是利用水囊固定尿管,尿管固定是否稳定在于气囊内注入的水量。导尿管气囊内注水量如果过少则容易引起尿道口溢尿或导致尿管滑脱[3]。由于老年生理退行性变化,导致尿道括约肌松弛[4],气囊注水量15ml,水囊过小,尿管受到强力牵拉,水囊易变形嵌顿于尿道内或水囊连同尿管滑脱出体外,造成尿道损伤,引流出血尿,尿道口流血甚至大出血。老年脑梗塞患者大多数都有不同程度的脑痴呆,极其不配合,常有拔管行为。强力牵拉尿管把水囊强行拉入尿道,可引起尿道损伤出血,尿道破裂及尿道断裂[5]。气囊注水量25ml,水量过多,过大的气囊紧扣尿道内口会刺激膀胱粘膜,导致病人出现下腹憋胀,时常有尿意感,尿急等不适[4],且气囊注水过多水囊压力大,尿管受牵拉易爆裂导致尿管滑脱。经临床对比观察,气囊内注入20ml水量比较适中,尿管固定稳妥,无嵌顿及尿管滑脱病例,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显和,刘惠芝,刘珉甬,等.16F气囊尿管插入深度和注水量的实验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7):590.
[2] 李秀芹,徐艳,陈晓伟,等.使用留置气囊导尿管的操作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7,4(31):137.
[3] 孔祥红.留置气囊导尿管患者的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12,19(3):276.
[4] 魏杰.老年男性患者留置气囊导尿管致尿道损伤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医学工程,2012,20(11):28.
[5] 贾莹.导尿管应插多长?[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4,13(5):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