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荣霞 任立新
[摘要]积极心理学提倡积极人性论,关注人所具有的积极品质、积极能力等,主张研究人的活力与美德。这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引导学生实现完善的社会化的教育目标是吻合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应在积极人格塑造的自组织过程中发挥应有意义,并且要积极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成果,注重正向理念教育,不断丰富和拓展教育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自组织
[作者简介]赵荣霞(1974- ),女,河北灵寿人,石家庄铁道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研究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心理学;任立新(1965- ),男,山西怀仁人,石家庄铁道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研究部,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河北 石家庄 05004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增强大学生理论教育与普及说服力对策研究”(项目批准号:HB11MK003)、2012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转型期青少年心灵成长问题及对策研究”(项目批准号:HB12JY025)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1-0046-02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类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从而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致力于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专家认为,传统的心理学过于偏重研究心理疾病、心理障碍以及环境压力对个体造成的负面影响。积极心理学对人持积极乐观的评价,注重研究人的各种美德、积极品质和积极能力,强调以积极心态解读人的心理现象。积极心理学提倡积极人性论,是对以病态心理为主要内容的研究范式的矫正,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真正恢复了心理学本来应有的功能和使命。
一、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来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主观层面上的积极情绪和体验研究。积极的情绪和体验可以表现为主观幸福感、快乐、爱、兴趣、满足、自豪等。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积极的情绪和体验能够拓展和增强人的瞬间认知——行为能力,提高个体正确处理突发事件、有效应对生活压力的能力。其中,主观幸福感是积极情绪和体验的重要维度,是积极心理学的核心命题,强调要满意地接纳过去,愉悦地感受现在和建设性地投身于未来。
二是个人层面上的积极人格特质研究。积极人格特质的存在是积极心理建立的基础,包括自决、成熟防御机制、智慧、创造性等。其研究的共同点是将人类看作自我管理、自我导向并具有适应性的整体。首先,自决是自决理论中的核心概念。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可以有不受外界因素干扰而作出自己的选择的自由和权力。自决与三种需要密切相关,分别是胜任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和自主的需要。这三种需要的满足,不但提高了自决性,而且保障了人们的心理健康。其次,成熟的防御机制是积极人格的重要特质。心理学家Vaillant在几十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利他主义、升华、压抑、幽默、预期等成熟的防御机制对成功以及快乐生活的作用。再次,智慧是所有文化中最推崇的特质。Baltes和Staudinger把智慧定义为一种有关生存的基础、实用、精妙的知识系统。最后,创造性也是积极人格的重要特质,创造力与天才的培养也是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之一。
三是群体层面上的积极社会环境研究。尽管重视个体体验以及积极人格特质的重要意义,但积极心理学在关注个体心理研究的同时,也强调对群体和社会心理的探讨。基于群体层面的积极社会环境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使人幸福的环境条件以及影响天才发展,影响创造力体现、培养与发挥的社会环境的探讨上。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积极人格塑造的自组织过程中的应有意义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社会实践活动。换言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就是引导社会个体主动追求并积极实现完善的社会化,从一个自然人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完善的社会人的教育实践活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许多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却没有收到预想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长期以来我们没能用系统论的观点对待这个问题,忽视了人格养成是一个“自决”的自组织过程。运用传统的、教师本位的、他组织的灌输式教育,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作用,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自组织功能。自组织系统理论指出,系统不是由于外部强制,而是通过自己内部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自发地形成有序结构的动态过程。哈肯把组织分为两类:一类叫他组织,一类叫自组织。所谓他组织,就是指系统依靠外部指令而形成的组织;所谓自组织,就是在不存在外部指令的情况下,系统内部自动形成的有序结构。自组织的形成必须满足四个条件,即系统必须是开放的,系统必须是远离平衡态的,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相互作用,系统的涨落导致有序。结合自组织系统的特点,我们可以得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系统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自组织系统的结论。在学生人格养成的自组织过程中,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应有意义,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在人生价值观的教育中激活生命状态
个体在人格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要想实现对各种思想的有效整合,及时厘清思路,建立积极、和諧的内心秩序,必须要有科学的人生价值观为基础。只有及时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我们的内心才更有定力,才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迷失自我。现在许多年轻人陷入了一种浮躁而迷惑的状态,空虚但找不到寄托,不甘却又不思动,焦虑、痛苦而又无法挣脱。他们没能认真、理性地思考人生并找到答案,所以心灵始终没有实现独立,困惑也就成了必然。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平台,以人生价值观教育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找准方向、确立目标,在认清理想与现实差距的基础上,激发他们的斗志,激活他们的生命状态。
(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育中获得强大的思想武器
学生置身于复杂的人生环境中,在其人格养成的自组织过程中,只有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拥有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正确认识自己与改造自己的强大的思想武器。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真正形成成熟的防御机制,用以应对社会现实,创造成功与快乐的生活。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使人生充满哲理,乘风破浪,驶向成功的彼岸。所以,教育者要设法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宝贵思想、宝贵方法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内化为学生思想的一部分,成为他们认识和创造生活的精神法宝。
(三)在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对照中升华爱国之志
要保证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通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渠道能动地介入,给学生以科学、系统的影响,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对祖国的情感、对现实的态度都是建立在对历史与现实的认识与分析的基础上的。我们希望学生热爱祖国,对祖国的建设积极地承担责任,但要达到这个教育目的,不能只靠灌输、强迫和要求。我们更需要用事实说话,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思考的机会,积极引导他们寻求真相、探索真理。“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屈辱,在屈辱的淬炼中学会挺立与承担;“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学中则要给学生描绘祖国在复兴之路上的挑战与奋斗,让他们感受到鼓舞与振奋,意识到沉甸甸的责任。
三、积极心理学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启示
积极心理学提倡积极人性论,主张研究人的活力与美德,充分挖掘人固有的具有建设性的潜力,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目标是引导社会个体主动追求并积极实现完善的社会化,从一个自然的人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完善的社会人,创造丰富的人生价值,收获幸福人生:二者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因此,积极心理学的理论、观点及方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积极心理学启示了思想政治理论正向教育理念
积极心理学重视人性的积极方面,研究人的活力与美德,探索潜能发挥和健全人格培养的有效途径,这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任俊在《积极心理学》中指出:“如果仅仅是以帮助人们消除问题人格或人格中存在的消极方面为中心,那么,即使当人们所有的问题都被消除后,人本身的积极力量也不能得到自然的增长,这样的人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完善的自我实现的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应是启发美德与智慧的活动,而不应只关注学生的缺陷或假想;应在学生心田里播种真、善、美,而不应无限放大假、丑、恶。
(二)积极心理学丰富、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首先,要尊重学生,把学生的需求作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真正切入点。学生之所以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兴趣,一是他们觉得没用,至少他们认为对自己没用;二是觉得枯燥无味。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片面强调政治功能,与学生的主体需求相脱节,因而难以在学生中产生共鸣。同时,把握好“深入”与“浅出”的关系,将理性分析与感性触动相结合,也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然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果只注意“深入”而忽视了“浅出”,就会使所讲内容抽象、晦涩,结果使得学生如在云雾之中,听课也就成了一种痛苦。只有真正关注学生的需求并以此为教学的切入点,深入浅出地精心设计教育过程,才能扭转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偏见,使学生真正愿学、乐学。
其次,以学生为本,科学引导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导向。大学生是自我管理、自我导向并具有适应性的个体。根据自决理论,大学生的自决性与他们的胜任、归属和自主三种需要密切相关。这三种需要的满足,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學过程中,要改变过去以教师为本或以教材为本的模式,要以学生为主体,科学引导启发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导向。教师更多的是教给学生方法,引导学生全面了解事实,要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机会,而不是代替学生思考,要真正把说教式、灌输式教学转变成启发式教学、自主式学习。
最后,拓宽教育思路,营造立体多维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环境。积极心理学认为,良好的社会环境有促进个体发展的责任和义务。人格形成的自组织系统必须是开放的,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应该存在着非线性的相互作用。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不能仅凭课堂理论教学的单维推进,而是需要立体多维的完善社会支持系统的建立,包括校园文化、社会环境、父母子女关系等。积极的组织环境对积极人格的养成具有促进作用,消极的组织环境则可能为学生的人格发展埋下隐患。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过程中,要重视立体多维的健康教育环境的营造,形成有利于大学生成长的良好组织环境。
[参考文献]
[1]夏达,胡雅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组织系统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8).
[2]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