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俊
摘 要: 作者结合“问题串导学”在化学课堂中的实践,围绕提高化学课堂效率,从设问要有“方向”、“重心”、“层次”,从“实际”等方面展开讨论。
关键词: “问题串导学” 方向 重心 层次 实际
化学是九年级新开设的学科,对学生来说有挑战性也有一定困难;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起点,在学生没有化学基础的前提下,教学变得异常困难。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是一种挑战与尝试,针对课堂有效性,提高课堂效率显得尤为重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最佳方法。在江苏省镇江一中王瑞楠老师主持的课题《校际联动、分段实施、深化推进“问题导学模式”的研究》的引领下,结合我校课题《问题串导学的行动研究》的实践,谈谈“问题串导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设问要有“方向”
设问要有目的,且目的要明确,每个问题的设计都要为一堂课的效率服务。例如《性质活泼的氧气》这一节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的问题串:“大家正在呼吸,呼吸时需要什么气体?氧气为什么能供给大家呼吸?具有哪些性质才能供给呼吸?”这样的问题串指明学生学习的方向,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目的明确了,兴趣自然就提高了。在教学中,教师切忌“盲目”发问,教学目标可以为教学活动指明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讨论纯净物时提问:“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这样描述对吗?错在哪里?”设计这个问题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以问促思,让每一个问题都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以问导学,让每一个问题为教学环节服务。只要有的放矢,提问定能提高课堂效率。
二、设问要有“重心”
我们要在知识的关键点、理解的疑难点、思维的转折点、规律的探求点处设置问题串提问。如在讨论《质量守恒定律》,理解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时,我提出这样的问题:“1克氢气与8克氧气完全反应生成水的质量为9克,为什么要强调完全反应?不完全反应时水的质量是不是11克?”这样学生就能较好地理解“参加化学反应”的涵义,深刻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定义中质量总和是指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不参加反应的质量不能计算在内。在知识的关键点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排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点提问学生,有助于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巩固所学的知识。
三、设问要有“层次”
系统而缜密的课堂提问能指引学生探索目的的过程。层次性提问,要求我们紧扣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分析教材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和学生已有知识、能力,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识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问题串,使学生的认识逐渐提高。如在讨论《化学方程式》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氢、氧元素的元素符号怎样书写?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的化学式怎样书写?水通电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又该怎样表示?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哪些问题?今天我们讨论化学方程式有关书写的问题。”非常自然地导入新课。结合学生熟悉的知识设计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目标明确、体现教学主线、有一定思维量的问题串能触动学生的思路,使他们有序地思考,建构知识体系。
四、设问要从“实际”出发
问题脱离实际,会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适度发问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信心,体现“生本教育”的教学思想,调动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让每位学生参与课堂,感受参与成功的喜悦。对后进生不能常提基础知识的问题,答上来也会认为他们只能答简单问题,反而会伤自尊;将有些创造性、开放性的问题留给后进生,就算答不来,也不会伤自尊。例如在讨论《化学式》时,可给后进生设计问题:“化学式C6H12O6透露给我们哪些信息?”他们或多或少能答上几点,这样反而使他们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化学的热情。给基础不太踏实的优等生提一些基础知识类的问题,他们就会意识到问题所在。如讨论完“金刚石和石墨”后提出问题:“请说说石墨的性质及对应的用途?”“石墨能导电可做干电池、铅笔芯”,对于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来说,回答不明确、不严密。这样就对优等生敲响了警钟,促使他们提高对基础知识的关注度,找到阻碍学习成绩提高的主要原因。
课堂“设问”,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套路,要求我们不断摸索,不断实践,充分发挥“问题串”的作用,提高教学水平。科学的“设问”,能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教师的教学魅力。精彩富有艺术的课堂“设问”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能从根本上提升化学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诸华平.问题串导学的行动研究.
[2]王瑞楠.校际联动分段实施深化推进“问题导学模式”的研究.林丽.
[3]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攻克方略.读与写·上旬刊,2013(7).
[4]袁婷婷,江锡钧.实施问题导学提高教学实效.化学教与学.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