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禾
说武汉是我的第二故乡,我是认可的。但我认为,团风也同样是我的第二故乡。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是团风的女婿。俗话说,女婿半边子。半边子就是半个儿子,已经是她的儿子了,还能说那不是你的故乡么?
其实,我对团风比我的出生地大冶有更不一样的感情。故乡大冶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因为我的生命、我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的成长,与那里息息相关,紧密相连,自然与那里有一种不可替代的深厚感情。但团风是我命运突然发生转折的地方,我从当初一个被人看不起的乡下人,变成一个颇有尊严的城里人,是从团风开始的,是团风首先接纳了我,团风是我命运改变的第一个跳板。
那是在上世纪的1992年,那时候的团风还是黄州市所辖的一个镇,因为我与我妻子的结合,生养了一双儿女。那时,我与妻子都在武汉打工和做点小生意,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妻子的嫡亲叔伯堂哥当时在市政府任编委主任,他看我们在武汉过得非常艰难,就把我的户口关系从大冶乡下转到了黄州市,还安排在一个事业单位上班。由于单位是自负盈亏,效益不太好,工资很低,养不活家小,我办一个停薪留职,又来到了武汉。1997年,我从黄州调往武汉工作。
在武汉的这些年,大冶和团风两地,我去得最多的还是团风。因为我的父母早亡,大冶已经没什么亲人了,一年只在清明节扫墓时回去一次。而团风,我一年却要回去好多次。说回去,是因为我在妻子的老家但店镇的倪家冲盖了一栋二层小楼,我早把那儿当着自己的家了。我岳父已在1996年去世,平时岳母住在那个房子里,妻子的三弟和弟媳住在那儿照顾岳母。我们全家一有空闲,就要回去住几天,在田野和大自然中走一走,呼吸呼吸乡下的新鲜空气,同时看看岳母,会会妻子在那里的兄弟姐妹,领略团风富有独特魅力和神奇色彩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与人文文化。我有时特地开车到有“蓬莱仙境”之称的大崎山去玩,去爬山。大崎山山色黛美,森林密布,古木参天,群峰竞秀,夏天非常凉爽,是旅游避暑的绝佳胜地。这些年,我有好几个春节还是在团风和倪家冲过的。
团风是真正配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地方,革命先驱林育南、张浩,军事天才林彪,世界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哲学家熊十力,经济学家王亚南,易经宗师叶盛东,文学家秦兆阳,作家刘醒龙,还有中共一大代表、后来脱党的包惠僧等,一个个响亮而又值得团风人永远骄傲的名字,都是诞生在团风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
团风县城是长江边上的一个古镇,这里在四五十年代素有“小汉口”之称。团风北靠物产丰饶的绵绵大别山,南倚浩荡东去的万里长江。这里是山区农产品主要出口集散地,故商贾云集,热闹非凡。荸荠在这里是最俏销最有名的团风特产,它已经成为团风出口创汇的重要产业。每年到荸荠丰收的季节,我岳母总要大袋小袋为我们准备很多,我们吃一些,也留一些送朋友;朋友吃了都赞不绝口。
荸荠是一种适合在水田生长的浅水性宿根草本类植物,以球茎作为食用;其球茎外形状如马蹄,因而也有人称“马蹄”。团风县的荸荠栽培历史悠久,据《黄冈县志》记载,团风县的荸荠栽培历史已有300多年,目前以方高坪镇出产的荸荠最为有名。听说方高坪那块土地上生长的荸荠,个大,皮薄,又甜又脆,口感特别好,营养也非常丰富。所以,方高坪的荸荠在同行业竞争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势,让地方老百姓获益,也让我这个团风的姑爷多了一份口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