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娇
摘 要: 现代社会,孩子常常不知道该如何对待挫折,整个家庭成员都围着孩子转,孩子的生活一帆风顺,一旦遇到小小的不如意就手足无措、心慌意乱,不知道该怎么办。有的孩子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一碰到小小的问题,就求助父母和老师。更有甚者,因为不能正确地看待挫折而酿成了悲剧。
关键词: 挫折教育 幼儿教育 教育途径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孩子们现在的生活变得很优越。然而,正是这优越的条件在造福孩子的同时,也可能给孩子带来不利的影响。如果运用不当,在这样的条件下成长的孩子,就可能缺乏某些对他们终身发展极为重要的心理素质。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刻不容缓,这是培养新一代人才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内容,切不可等闲视之。
一、什么是挫折教育
挫折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幼儿挫折教育指有意识地利用幼儿生活学习中的挫折情境,通过引导和帮助,使幼儿正确认识挫折,并能积极主动地实施对策,从而不断增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进而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的教育。
二、为什么要进行挫折教育
社会的进步,家长的压力,导致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日益下降。导致幼儿抗挫折能力低下的原因如下。
(一)从家庭角度讲
首先,现在城市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往往备受宠爱,特别是隔代疼。其次,家长出于怕输心理,处处都要孩子争“第一”。再次表扬过多,天天都是“你真棒”,“你最棒!”,使孩子患了“表扬依赖症”,听不得一点批评意见。
(二)从幼儿本身讲
幼儿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常常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各种满足,缺少抗挫折的体验和原动力。孩子的意志品质还在形成过程中,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过程。从发展的角度看,让幼儿成功的机会多一些,才能增强幼儿自己做事、克服困难的自信心。
三、怎样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
(一)在家庭中实施挫折教育
1.赋予挫折应有的教育地位。根据行为主义理论,学习就是特定刺激和反应之间联结的形成。虽然过度的挫折刺激不一定能形成对挫折的正确反应,但如果没有相应的挫折刺激,就无所谓积极应对行为的形成。即回避挫折事实的做法,不能使幼儿获得对挫折的抵抗或“免疫”力,只会造成幼儿对防不胜防的挫折的“过敏反应”——不知所措、焦虑、沮丧、退缩等,最终由于成人过度保护而造成幼儿抗挫能力低下、心理脆弱等。家长在对子女教育问题上,要充分认识到适度的挫折教育是保障幼儿健康成长的一部分,有意识地利用挫折情境,进行积极的挫折教育,使幼儿在经受积极的挫折教育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
2.善于捕捉挫折教育机会。在生活、学习和社会交往中,挫折感是随处随时可见的。“生活即教育”,儿童成长的过程跟儿童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相互适应过程是辩证统一的。所以,幼儿生活当中的每一个经历都对其成长有特定的作用,而教育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提供正面的教育效应。家长需要细心观察、捕捉幼儿生活当中的细节,善于利用幼儿生活情境中的挫折情境,对幼儿进行积极的挫折教育,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应付挫折的知识经验。
3.给幼儿营造充满关爱的环境。幼儿在面对挫折时,一般会出现悲观、失望、退缩等情绪反应,这些情绪的出现一般是基于对挫折的错误认知、错误归因等。如果没有得到恰当的引导和帮助,不能从负面情绪当中走出来,孩子就容易形成习惯性的对挫折的消极反应。当孩子处于挫折情境中时,家长应主动与孩子沟通,听孩子倾诉,充分了解孩子受挫的过程和感受,并给予鼓励和安慰,使他们有勇气正视挫折,并引导他们正确归因,积极寻找对策,直至成功走出挫折的阴影,从而避免独自面对挫折时产生的恐惧感,甚至形成自卑、懦弱、封闭的性格。
(二)在幼儿园实施挫折教育
1.将挫折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幼儿时时刻刻面临困难,面临挫折。教师要做有心人,抓住教育的契机,让幼儿感受困难,并为克服困难做出努力。如看到幼儿摔跤鼓励幼儿自己爬起来;在教育活动中有意识地为幼儿提供难、中、易的材料,让幼儿在操作中解决问题,等等。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感受挫折、认识挫折,才能培养他们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产生积极主动接受事物,承认并勇于面对挫折的决心。
2.强调榜样的力量,增强幼儿挫折承受力。家庭、幼儿园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场所,成人的行为对幼儿影响很大。如夏日教师带领幼儿参加户外的体育锻炼,教师怕太阳晒躲在树荫下,却要求幼儿不怕苦、不怕累是达不到教育的目的的。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幼儿树立榜样,并引导幼儿模仿学习。再者,不能忽视同伴的榜样力量,同伴的榜样离幼儿生活更近,更能引起幼儿的学习愿望。
3.正确对待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是积极培养幼儿受挫承受力的手段。成人、教师对幼儿的要求不能追求同一目标,用同一尺度衡量幼儿的发展而人为地设置挫折陷阱。如教师会不经意地在幼儿面前说:XX小朋友长得真漂亮,舞蹈又跳得特别好;XX小朋友什么都学不会,等等。有的家长之间相互攀比,总希望自己的孩子什么都比别人的孩子强,没有考虑儿童的个体差异。教师和家长在幼儿个体成长的过程中,应及时科学地调整幼儿个体发展的目标,让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不能过多地采用横向比较,应多采用纵向比较,有效培养幼儿受挫的承受力,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失败给人们带来的感觉非常复杂,包括焦虑、悲哀等,但孩子必须学会忍受这些情感,这样才能成功。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只有自己学会面对挫折應对挫折,才能更好地成长。因此,我们必须不失时机地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
参考文献:
[1]李海洲,边和平著.挫折教育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3.
[2]叶运生编著.西方素质教育精华.重庆出版社,2000.8.
[3]陈家麟著.学校心理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1.
[4]挫折教育:孩子成长中不可缺少的营养.幼儿教育,98.9总第2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