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多学科交叉型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国际化复合型风电人才

2013-04-29 13:47:06田德刘永前邓英王永李琪
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8期
关键词:复合型国际化

田德 刘永前 邓英 王永 李琪

摘要:随着风电产业全球化的推进,风电市场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日益凸显,为适应国家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经教育部批准,华北电力大学创建了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提出了国内外领先的“多学科交叉,国际化教育与工程化教育融合,科技创新与教学相长,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风电人才培养理念,并在全程教学环节中贯彻实施、研究、总结、提升。按照多学科交叉、博士化、国际化、工程化的师资培养模式,建立了教授与青年教师“传、帮、带”的共同发展模式,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学与培训方法,建设了一支年龄、专业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国际化的教学团队,在通过6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关键词:风能与动力工程;多学科交叉;国际化;复合型;风电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242-03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市场本身也正变成一个国际化的市场,无论中资企业还是跨国公司,都把其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放在“国际化人才”的吸納上。麦肯锡发布的《应对中国隐现的人才短缺》指出:“今后五年,中国需要7.5万名能够在国际市场中施展才能的管理人员,但目前这类人才只有5000个”。风电技术和行业的国际化需求随着风电各大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也越来越高,为满足全球市场对风力发电人才的需求,华北电力大学于2006年开设了国内外第一个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具有风力发电机组及风电场设计、制造、运行和管理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风电人才。国际化人才就是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因为这种人才能立足于本土,放眼于世界,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对国家经济建设能起到有利的推动作用,未来将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执行者。因此,专业创建了国际化风电人才培养方案,毕业的学生除了适应新能源电力发展需求外,还可从事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机械工程等相关领域的专门技术工作,甚至可在国际能源咨询业工作,成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引领者。

一、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

教育国际化就是教育观念国际化、人才标准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教育市场国际化,并且要确立教育国际化的培养目标,构建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加强教育国际化的交流和积极发展国际合作办学。就华北电力大学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国际化战略来讲,设定的总体目标就是,建设多学科交叉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其分目标:①学科建设目标:提升学科的国际化水平,加快高水平学科建设的步伐;②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在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活动中具有领导力和竞争力的高层次、创新型国际化人才。为适应国际化的需求,要培养学生具有以下优质素质:坚实宽广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外语水平;明确的国际化意识;较高的国际交流水平;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复合创新型国际化高水平人才。通过专业教学,提升学生的国际竞争力,使之成为能够适应国际环境的复合型人才,实现国际化先进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

二、国际化风电专业人才培养的战略

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的核心是探索办学模式的国际化,它首先是办学理念的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国际化,然后是由此所决定的策略、行动方案的国际化。办学宗旨和理念的国际化先行,就能有效指导课程体系、师资建设、教学方式与手段、教学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管理运行模式等方面的国际化。

1.办学理念。提出了国内外领先的“多学科交叉,国际化教育与工程化教育融合,科技创新与教学相长,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风电人才培养理念,在全程教学环节中贯彻实施、研究、总结、提升。力求使学生做到“一专多能”,“一专”即指专于空气动力工程,“多能”即指能掌握国际风电所需要的机械、电气、控制、计算机、外语、经济、运行、管理等学科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应强调学生具备从全球角度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的实际能力。在培养人的过程中,倡导“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力求在教学大纲设计、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中,充分注重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不仅关注其知识的获取,还关注其综合素质的提高。教育过程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2.办学模式。就学科建设国际化措施来讲,要建立战略性的研究方向,就要先确定几个主要的战略性研究方向,与国外的一些高水平学术机构进行合作研究,把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汇集在一个平台上。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队伍,让学生参与到学术科研中,参与到国际的学术团队中,借助于联合培养的机制。①英语课程:贯穿于听力、口语、阅读、写作、语言知识、自主学习指导等各部分,互为交融和强化,旨在对学生进行全面语言训练。②实践课程:鼓励并开展学生的专业实践活动,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参与诸如暑期社会实践的暑期实习,有助于学生的国际化,并有助于专业课程学习与实践的对接,培养学生成为国际化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③科研合作交流:开展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举办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鼓励教师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国际学术交流的主体是教师和管理人员,并让有适当能力的学生都参与。在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方面,制定一些措施,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3.教学方案。教学方案以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机械工程三大学科的基础课为主,专业工程化训练,是以开设了全新的《风力发电原理》、《风力机空气动力学》、《风力发电机组设计与制造》、《风力发电机组监测与控制》、《风力发电场》、《风电场电气工程》等六个主干专业课的学习,来完成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每门专业课的教材组织行业著名专家新编。为了完成多学科交叉的工程化实践,鼓励并开展学生的专业实践活动,课程体系中设有四大实践环节,大学二年级就将学生派往风电机组制造厂和风力发电厂进行两周的认识实习,大学三年级时,派到风电机组总装厂进行两周的拆装实习,大学四年级时,根据学生就业方向,分别派往电力设计院、风电场以及风电机组制造厂进行4周的毕业实习,最后,针对学生的科学研究志向,进行14周的毕业设计。同时还设置了风电大讲堂,由国际知名学者进行授课,保证学生得到最新的国际技术动态。通过教师和学生互换和学分互认等制度性的安排,进而逐步与国外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实现并逐步增强国际化。

三、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教学实施

在国际上第一次聘请18名以世界风能协会主席为代表的国际风电规格专家为客座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和开设专题技术讲座;聘请国内外著名企业的风能知名专家为本科生授课和开设专题技术讲座。将国内外最新的科技成果、新技术、新产品的内容融入教学内容中,将工程化实际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技术问题融入教学内容中。每年选拔优秀本科生,派往美国等国外知名大学学习。提出并运用了“科技创新与教学相长”的教学方法。将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新技术和新产品编入教材,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运用。教学团队承担国家“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和企业委托重大项目,培养建设多学科交叉、国际化、工程化的年龄、专业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学团队。

1.国际化人才培养。①国内首次制定并完善了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建立并完善了符合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际风电技术发展需求的风电人才培养方案和多学科交叉型与国际化的课程体系。②构建实施了国际化教育与工程化教育融合的教育模式。聘请国际知名专家和企业知名专家给本科生授课和开设专题讲座,建立风能专家大讲堂,多次与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丹麦技术大学、Manchester大学、Strathclyde大学、Loughborough大學,荷兰Delft科技大学等名校在教师培养和学生交流等方面合作,为培养国际化人才提供条件,同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聘请国际知名教授为本科生授课。使学生始终站在国际风电技术最前沿。③按照多学科交叉、国际化、工程化的师资培养模式,建立了教授与青年教师“传、帮、带”的共同发展模式,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学与培训方法,建设了一支年龄、专业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国际化的教学团队。

2.多学科相融的教学。①组织编写出版了国际上第一套6部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教材。将最新的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新技术、新产品编入教材中。由世界风能协会主席贺德馨任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组织全国风力发电产学研领域的著名专家审稿、多次试用和修订。②建设了大型风洞实验室、风电场与风电机组仿真实验室、风力发电运行与控制实验室、风电机组设计与制造实验室、风力发电机组拆装实验室和物理模拟实验室,解决了本科生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难题。与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沈阳工业大学风能技术研究所等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得到了同行的大力支持和资助。③在中国政府/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中国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项目(CRESP项目)、国家“211”工程建设项目、教育部修购专款项目、国际风能教研项目、企业风电专业赠款和企业风电奖学金共同资助下,分别完成了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建设、教材建设、教师能力培养、实验室建设、风电资料室建设和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

华北电力大学的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是教育部批准的第一个风电本科专业,通过6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些教学经验和成果,但是与国际的一流教学相比还有差距。我们将不断努力,全面开展并推进教学进程,完善对学生及教学的国际化教育,致力于培养高水平、复合型的国际化风电科技人才。

参考文献:

[1]世界一体化带来人才培养难题[EB/OL].

http://www.hrnewspaper.com/html/news/2009-10-13/8750.htm.

[2]裴文英.高效发展视野中国际化人才培养研究[J].江苏高教,2007,(6).

[3]曹德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培养创新型国际化外语人才[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4).

[4]赵彦志.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国际化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文教资料,2010,(3).

[5]李春田.国际标准化人才如何培养[J].企业标准化,2004,(5).

猜你喜欢
复合型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金桥(2022年10期)2022-10-11 03:29:46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国外汇(2019年12期)2019-10-10 07:26:56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商周刊(2018年12期)2018-07-11 01:27:18
完善我国法学教育培养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对策分析
亚太教育(2016年33期)2016-12-19 04:51:29
高校教学楼空间多元化设计要素分析
艺术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23:55:03
创设播音主持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点滴谈
艺术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00:20:39
计算机公共课复合型数字档案袋的研究与开发
如何做优秀的企业政工师
经营者(2016年12期)2016-10-21 09:40:05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
科教导刊(2016年9期)2016-04-21 02: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