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伦理与个人德性

2013-04-29 00:44刘昆
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8期
关键词:职业

刘昆

摘要:职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每种职业都有各自的职业伦理要求。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教师有着更重要的义务和社会责任,教师职业伦理对教师个人德行有着更高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教师职业道德和个人德行应有新的规范和判断标准。

关键词:职业;职业伦理;教师职业伦理;个人德行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033-03

一、职业伦理与个人德性

职业是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职业作为一种社会的、历史的范畴,既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与社会分工和生产内部分工相联系,是以社会分工和生产内部分工为前提而形成的社会关系。没有专门的社会分工,就没有专门的社会职业,也就没有了相应的职业伦理。职业伦理是人们在长期的职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指导和约束职业行为的规则和要求。职业作为一种伦理关系,是社会主流伦理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体现,反映了一定社会伦理道德的要求。同时,不同的社会分工下对不同职业的有着不同的伦理要求,即如恩格斯所说的:“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在传统社会中,职业道德往往是一个人作为一种身份角色的个人道德,如果一个人生下来就是国王、贵族、农民或者手工业者,那么判断个人德性的基本依据就是他是否履行了作为其角色的特定职责,职业道德与个人德性相统一;而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的职业一般是一种谋生手段,人们进入一种职业领域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履行职业道德仅仅是职业规则的需要,而并非个人德性的自我展现,职业道德与个人德性呈现剥离趋势。从职业道德和个人德性的关系来看,不同的职业、不同的社会角色使一个人承担的社会责任不同,影响到人们对生活目标的确立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以及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人们的人生观和道德理想。其次,不同职业的不同利益与义务,造成人们不同的职业良心和角色心理,这种不同的利益与义务,也直接影响到人们的道德信念及用以评价其行为的道德标准。第三,不同的职业对其从业人员的道德水准有不同的要求。柏拉图认为作为王者的哲学家的德性是智慧,城邦的守护者的德性是勇毅,而工艺人的德性是节制。在柏拉图看来,智慧是最高层次的德性,而节制是较低层次的德性。在现代社会中,往往对以政府官员为代表的社会管理者的道德要求较高,而对以农民为代表的普通劳动者的道德要求相对较低,这一方面说明了以政府官员为代表的社会管理者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较高,一方面也暗含了从事该职业的个人应具有较高的个人德性。

二、教师的职业道德的特殊性

教师职业是人类社会最古老、最崇高、最神圣的职业劳动之一,自教师职业产生以来,人们就对其有很高的道德要求,把教师尊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顺利完成、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所以,历史上一切有作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都非常重视规范和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教师的地位和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传统社会将“师”与“天地君亲”并举,说明了对教师尊贵地位的认可。将“师德”上升到“劝君臣、正民风、安邦国”的高度,成为了中国传统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职业往往对从业人员有着很高的个人德性要求。“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人师表”,都标示出一名教师不仅要在学问上精通,用语言去传授知识,而且要在个人德性上做学生的典范,用自己的灵魂去传授品格。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于,它已经超出了作为一个谋取生存条件的职业的范畴,而作为一个典范在思想品德、学识才能、生活方式、举止风度等方面通过职业道德所体现出来的“善”来教育和影响被教育者做出正确的行为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上述所说的职业伦理与个人德性的关系及不同职业对其从业人员不同的个人德性要求,在教师这一职业上有着特殊表现。首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准则将教师职业道德与个人德性统一起来。一名优秀的教师不单要作为一名职业人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体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准,也要作为一名角色人在社会不同角色群体中体现出良好的个人德性水准,另外,教师职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的特殊性,使教师职业对从业人员表现出更高的个人德性要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大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评价教师职业道德的标准更高,教师也应具有更高的生活目标和道德理想。

三、教师个人德性

教书育人是教师这一职业的根本职责,是否能教好书,育出什么样的人,是判断一名教师是否称职的基本标准。在传统社会中,把精神道德价值看得比物质功利价值更高,“重义轻利”是传统社会价值观念的表现。但是在现代社会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功利性追求越来越强,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与教师的职业道德相冲突。教师职业道德的传统观念,道德底线遭受着功利主义的冲击,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下的个人德性的需求与社会功利化的趋势产生了矛盾。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将职业道德与个人德性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许多教师的个人良心也遭受着煎熬。因此往往“奉献”一词频繁地出现在各类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可是,在市场经济和社会普遍功利化的条件下,只讲奉献是不够的。针对这种情况,有的学者指出,应“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理性求利观,树立‘德才兼备的职业道德观”。除了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教师职业道德观念外,还应注重寻求教师个人德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功利观念的结合点。市场经济体制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市场经济条件下体现出人的物化关系在伦理精神上就形成了人的功利主义观念,功利主义就成了一种社会历史必然现象,但是功利有善有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功利善恶的判断标准就是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我们在对教师个人德性评价时,也应该把握这一功利善恶的评判标准。例如,教师教书授课,是为了传授正确的知识还是仅仅作为生存手段;教师做科研课题,提高科研水平,是为了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还是为了个人荣誉。同时,在评价教师道德时还应注意到“一方面,教师道德的要求应该与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取得平衡;另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教师个人道德的自由与平等的问题,因为教师的个人道德并不见得比普通人的道德具有优先性,因为任何人都是道德上的学习者,教师也不可能是一个已经成熟的道德完人。”教师在职业范畴中的行为目的是判断教师职业道德和个人德性的主要标准,而在非职业范畴中的个人行为由他律转化为自律是教师个人良心成熟的标志,也是个人德性善的标志。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0.

[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Z].

[3]杨克平,等.教书育人:教师职业道德的真谛[J].中国高等教育,2007,(1).

[4]王世忠.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教师职业伦理观[J].高教探索,2008,(12).

[5]龚群.社会伦理十讲[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41.

[6]郑富兴.教师道德评价的二重性[J].教育科学研究,2010,(12).

猜你喜欢
职业
PHONEY WAR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连连看
职业写作
职业Job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职业Fans,粉出好“钱”景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
职业尊严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