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
引言
“在艺术的世界里,细节就是上帝。”在尝试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运用到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同时,教学设计中的一些细节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只有将细节打磨好,才算是合格的教学设计。
一、“是否”——看你是否忽视了细节
1. 是否符合学生客观实际
在一次奥尔夫音乐研修班上,赖达富教授设计游戏,让课堂上扮演孩子的学员们躲起来,有的学员不知所措。而孩子们想要躲起来其实简单得很,待在原地用小手蒙住双眼就可以了。赖教授笑称我們长大成人后,“连躲都不会躲了”,以后在教学实践中,要多观察教学对象的生活、思维、表达方式,才能更好地为孩子们服务。我们一味地从教法出发,搬用教学设计,忽略了“受众群体不同”这一细节,使得课堂教学笑料频添。类似这样的小插曲在你的课堂教学中出现过吗?
2. 是否被单一教学法束缚
3. 是否便于师生即兴创造
二、“关注”——音乐课教学设计中的细节处理
1. 关注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符合学生心理、智力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从儿童音乐教育开始,并且其实施也主要是儿童音乐教育。”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初试阶段,我们所能接触到的教材多以学前教育为主,受众群体为“始于开端”的儿童。而针对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我们忽视了“课堂教学要符合学生心理、智力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一细节,而一味地照搬别人的教学设计是行不通的。针对这一细节,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呢?第一,“适足而置履”。教学设计一定要以服务学生的学习为宗旨,深入了解学情,准确对位学生的年龄、心理、智力,权衡学科教学特点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实施运用,力求适合中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毕业后岗位对接的需求 。第二,“拿来须变革”。“本土化”是奥尔夫教育观念和原则之一。奥尔夫本人也强烈地批评不求其理而只知模仿的做法。我们尝试“洋为中用”,但并不代表拿来即用。这一细节之处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秉承奥尔夫音乐教学的理念精髓,自主研发校本教材,积极构建特色化教学,“使这一伟大遗产焕发青春,古为今用”,演化成适合我们本专业的教学理念,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教学实践当中。
2. 关注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开放性,不要被单一的教学方法束缚
单一封闭的教学设计违背了我们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运用到音乐课堂教学设计当中的初衷。音乐教学是多学科融合的典型实例,如果仅仅拘泥于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在短时间内便会失去兴趣,更谈不上探索与创新的热情,自然也要求我们保证教学方法多样性和开放性,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1)扎实基本,广泛涉猎。以扎实的教学技能为基础,广泛尝试多种教学方法,不拘于方法本身,融会贯通,讲求实效。
(2)拒绝教学设计流于形式。其一,不能沦于“游戏”。从游戏出发是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手段,但过于游戏化会使课堂教学无法调控,失去教师的引导作用。其二,不必拘束于奥尔夫乐器。声势教学素材广泛,只要设计合理,即使身无任何乐器也无碍。
3. 关注教学设计的环节,不必刻意具体化,为师生的即兴创造释放更多的空间
美国最有影响的心理学家玛斯隆说:“我们必须教学生成为一个会创造的人,至少有能力面对新奇事物的思想,去做即兴演奏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无须提前准备。”教学设计刻意具体化,教学环节环环相扣,甚至连师生间的交流互动都提前设计好,这都是不现实的。
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最大特点之一便是即兴性,刻意具体化了的教学设计不但会偏离这一教学法的要求,也会导致一旦教学实际脱离预先设计的轨道教师会措手不及的后果,从而阻碍教学的正常进行。更为重要的是,这样会束缚教师的即兴发挥,也必将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
处理这一细节的方法是:
(1)从不同的思路出发。我们可以借鉴奥尔夫教材《布谷》这一课例。此课由于不同的教学目的,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教法。在教学设计时有两种思路:一种是要教一种知识、概念,要求寻找合适的音乐素材;一种是要教一首歌或一部作品,需要尽可能找出里面所要讲述的音乐元素,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带领学生一步步进入其中。这样的课例很容易找到,在实际运用时,只要多多思考与加工都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预设多种可选择的方案。人的认知规律和心理顺序总是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我们不但要从总的构架上把握课堂教学,而且要将教学做到细处,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预设多种可选择的方案,并将方案设计为发散性,从而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奇思妙想和探索创新,为课堂教学的创新性提供无限的空间。
结语:合理运用奥尔夫音乐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设计,细节是关键。本文针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提出了几个在进行奥尔夫音乐教学实践初期需要关注的几个细节,并总结了一些不算成熟的处理方法,愿能为本专业学科教学提供一点建议性的辅助。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还会出现更多需要我们深刻思考的问题,也希望能得到更多的音乐教育者的指导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