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药”治心病2例

2013-04-29 07:37李国安
家庭医药 2013年8期
关键词:仙药马皇后蛆虫

李国安

心理治疗,中医源远流长。历代医籍记载不可胜数,下面的故事便是其中的2个例子。

“仙药”治愈皇后疾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妻子马皇后,协助朱元璋夺得天下,深受朱元璋敬重。一次,她不知为何患上了一种“心口痛病”,延请天下名医治疗皆无效果。后来,有人举荐金陵城外一位姓徐的巫婆,说其能够从神仙处讨来灵丹妙药,能除百病,于是宣其入宫为马皇后治病。

徐巫婆见了马皇后,故作姿态,俨然一副“神医”的样子。她对马皇后说:她所讨来的“仙药”,有药到病除之效,但要想有此效果必须要心诚。见马皇后对己所说深信不疑,徐巫婆便开始行法求药。只见她一番故弄玄虚的表演之后,佯称神仙已附在其躯体之上,然后变戏法般拿出几颗丸药,说此即“仙药”。马皇后信以为真,虔诚地将这些“仙药”一一服下,病症居然大为减轻。如此几番,病竟然霍然而愈。

这个故事亦载于野史,据说是真的。世上显然没有“仙药”,巫婆也不会有太医的医术。那么,马皇后的病又是怎么被这“仙药”治好的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此谜不难解开。徐巫婆的药远不能与名医们所开的药方相比,她开的药方,顶多算是安慰剂,真要治疗心口疼痛的躯体之疾病肯定不会有什么效果。而其药竟然发挥了奇效,正是因为徐巫婆深谙心理治疗之道。马皇后自认为她的病普通医生治不了,唯有“神医”可治,也正是这种心态诱使马皇后将假药当成了“神药”,发生了“信则灵”的效应。

当然,徐巫婆的“仙药”要发挥作用,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马皇后的“心口痛”并非是真正的躯体之病,而是“心病”(心因性疾病)在躯体上的表现,即今天所说的心理疾病。

巧借药物疗心病

明朝时,浙江有个人傍晚去亲戚家喝酒,醉后被扶到长廊中休息。半夜酒醒后感到口渴难忍,但是身边无人,一时找不到水喝。正焦急间,忽然发现长廊外的石槽里储存有水,便急切饮了一些解渴,然后又倒头呼呼大睡。等到天明睡醒后,他起身来到石槽前,只见里边爬有很多小红虫,当下惊恐不已,认为昨夜定然将虫子连水一起喝进腹中。他回家之后,越想越焦虑不安,觉得腹中尽是蛆虫,并在里边繁衍,于是腹部开始胀痛起来,无法缓解,当下卧床不起。

家人见此请来医生诊治,但是一连请了许多医生,用了许多药物,都没有什么效果。

无奈之下,家人从京城请来名医吴球。吴球仔细询问患者得病起因后,避开患者,别出心裁地为他配出了一种药物:先以泻药巴豆两粒加入米饭捣烂,再取红色丝线剪断如蛆虫长短,放进烂米饭中,搓成十几颗“丸药”。嘱咐患者在暗室里服下。没过多久,巴豆药性发作,患者在便盆内排出许多粪便。此时,吴球吩咐打开门窗,让患者看其粪便。患者见到泻出的红线荡漾在粪水中,以为都是蛆虫。“虫”既已泻出,患者顿觉腹部胀痛之症全消,身体康复如初。

读了这个医案,深为吴球高明的医术所折服。众医生用药,均不见效,皆因只从其“标”,即患者的腹部症状来治疗。而吴球是从其“本”,即发病之因入手,判明其病由是因疑虑而生病,即今天说的心理疾病“疑病症”,而腹部之症状是由于其心理变态导致神经功能紊乱所致,只有打消其心头疑虑方能去除病因。于是他巧妙地假借药物,消除了患者致病的心理因素,使其症状全消。

中医一向有“心病还需心药治”之说,这种“心药”,不仅是应用运用语言进行心理疏导,而且还有假借药物进行的暗示疗法等心理治疗。在医治躯体疾病之时,重视心理因素,常常能够得到良好的疗效。类似以上的例子,古往今来很多,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
仙药马皇后蛆虫
开卷有益
嫦娥奔月
蛆虫清创治疗严重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观察
学学马皇后
喂猪的民妇
《蛆虫》中以振教为表现形式的乌托邦思想研究
难写字——“露”
一代贤后马大脚(四)
“仙药”传奇
一丸“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