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春新 戴国辉
【摘要】唐山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坚持从市情出发,经过多年有益尝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面临资源、环境、人才等制约因素的影响。文章从整体建设规划、发展方式转变、生态产业、环境、文化、人力资源、制度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唐山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措施建议。
【关键词】唐山 生态文明 城市建设
近年来,唐山在生态建设方面实施了“蓝天、碧水、绿地、生态环境”四大工程,构筑了唐山市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农村现代化、社会管理创新等科学发展模式。但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如产业升级与调整的压力依然很大、资源环境矛盾仍比较突出、城乡一体化管理不健全、公民生态意识不强、适宜发展循环经济的规划体制机制不健全等。在城乡统筹背景下,唐山如何实现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协调发展,早日建成生态文明城市呢?笔者经过调研提出以下建议。
统筹生态建设整体规划,确保城乡互动融合发展
开展唐山生态文明建设,要着眼城乡统筹背景。对唐山市6区8县1市以及177个乡镇进行整体规划,为唐山的城乡经济发展服务,为人居环境改善服务,为社会和谐发展服务。
早在2007年,唐山市就从市到县(市)区统一成立了城乡规划局,按照“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一般建制镇(或中心村)—一般村”的总体布局,编制了《唐山市科学发展示范区战略规划》、《唐山市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规划(2008-2020)》、《唐山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等总体发展规划和《唐山市产业发展布局规划》等专项规划。
主城区是唐山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曹妃甸区是唐山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它们是组成唐山市“两核”双心轴向发展的主体。城郊地区(城乡结合部)是城市与农村的过渡地带,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城市的特征显著于农村特征,把郊区划归到生态城市建设的范围中,能够使生态城市含义中的城乡结合体现得更加明确。此外,还需做好小城镇规划,避免城镇用地无序扩张。
转变生产发展方式,形成生态文明城市的产业体系
今后唐山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是调整产业结构,协同一二三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延伸产业链,促进三次产业的融合,进一步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一是要以绿色环保为方向,培育和发展生态农林业。首先应建立唐山市绿色环保食品管理机构,其次应对原料生产示范园区进行科学规划,如丰润丰南二区建设小麦、玉米和花生现代化种植示范园;迁安遵化二市建设养殖、特色林果(板栗、核桃)示范园;唐海、乐亭建设工厂化海水养殖、滩涂养殖示范园。并确保原料产地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二是以循环经济为目标,培育和发展生态工业。唐山应进一步加强传统高能耗产业的改造和升级,推动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大力发展新能源及生物产业、资源综合利用、污染防治等环保产业、积极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
三是以可持续发展和人民需求为导向,全面发展现代服务业。应根据区域资源优势与城市发展需求,加快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物流、会展、金融、信息、文化服务等第三产业。
四是以提升人民幸福指数为目标,培育和发展生态旅游业。目前已开发了皇家文化游、滨海湿地游、长城体验游、桃源乡村游、田园风光游、特色森林游、地震科普游、城市生态游等项目。要进一步对其进行完善,精心修订和编制好生态旅游标准,做好生态旅游策划、设计及案例工程。
主要应抓好“树”、“水”、“污”。第一,应加大植树造林和发展花卉的力度,把唐山建成“林在城中,城在林中;树成林,花成片,植树成景”的生态园林城市;第二,应加强水资源保护,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采和利用;第三,应加强污染管制,健全生态补偿机制。首先,要制定规范的详细的污染奖惩标准,并严格执行生产经营企业污染达标排放制度,实行奖惩并重;其次,唐山亟需建立一个垃圾焚烧发电厂,既可节约能源,又能实现环保,相关企业还可获高额利润,有利于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源。再次,唐山应依据国家《生态补偿条例》,利用本市财力充裕优势,完善唐山生态城市建设的生态补偿机制,可将矿山恢复、森林生态、水资源分配、公共绿地等纳入生态补偿范围,通过政府投入、企业缴纳、社会募集、民众捐献等多渠道拓宽补偿资金的来源,并设置科学合理的补偿标准,通过灵活多样的补偿形式奖励对生态城市建设有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加强教育和引导,培育生态文明城市的生态文化
公众参与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意义重大,是社会支持生态建设的具体体现,是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目标的重要保证。
一要对市民加强生态文明观念教育,广泛开展生态科普活动,全面提升人民的生态文明意识。通过倡导绿色理念、发展循环经济、举办公众活动等,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增强全民的文明素质。
二要抓好青少年这一重点群体。通过课堂、专家讲座、成立环保社团、开展环保志愿者义务植树造林、环保义务劳动等途径,培养他们的环保生态意识和积极参与环保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并内化为自觉的文明的绿色消费行为,提高可持续发展的力度。
三要健全参与的激励机制,赏罚要分明。要广泛鼓励公众参与生态城市建设,无论是规划方案的制定、建设项目的实施,还是后续的监督监控,要有具体的措施保证群众的广泛参与,做到“生态城市人民建,生态城市人民管”,创造一个平等、自由、安全、公正的生活环境。
四要推进低碳社区创建活动,设立低碳社区(包括城乡社区)评建标准,鼓励社区开展各种类型的低碳文化创建活动。
五是重视历史文化和风貌特色保护,发展繁荣各类生态文化种类形式,满足城乡居民生态文化需求。
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助力生态城市建设
人才是生态城市建设持续推进的重要推动力。唐山要充分利用毗邻京津地区的独特优势,引进生态城市建设的高层次人才和急缺人才。要从人才资源的培养、引进、开发和利用几个方面着手。
一要抓好“人才培养和利用工程”。通过调整教育和培训结构,开展资源的横向交流与合作,培养更多的生态城市建设所需的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通过政策稳人、感情留人、岗位用人等途径,为本地区留住、用好人才。
二要抓好“人才引进和开发工程”。要制定符合唐山实际的人才引进计划和有利于人才流动的政策,只要是生态城市建设紧缺的各类优秀人才,唐山应用高薪吸引,实行“来去自由”政策,通过“院士联谊”、“假日博士”等“借头脑”的方法,促进人才的引进和柔性流动,充分发挥和利用外来人才的智力资源;此外,还要扎实推进人才选拔奖励和任用机制,设立并评选“建设生态唐山优秀单位”、“建设生态唐山杰出人才”,获奖单位和个人应得到物质和精神奖励,突出人才应得到提拔和重用。
加强顶层设计,建章立制,健全协调保障机制
由于缺乏统一的、强有力的协调机构,各个职能部门只能“各自为政”,致使唐山出台的一系列规划、目标、任务和措施无法有效落实。有效建设生态城市的措施如下:
第一,应设立一个独立的“唐山生态城市建设协调委员会”或类似机构,由市委书记和市长亲自挂帅,各区、县(市)、局一把手为主要成员。制定阶段性发展目标和行动方案,动员全民一起建设生态城市;承担生态城市建设的统筹协调责任;承担从源头上预防、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责任;组织、指导和协调人居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总体负责生态城市建设等。
第二,应组建唐山生态环境服务技术创新与推广联盟。由该联盟负责建立一个面向联盟成员单位,以信息服务为核心的生态技术综合服务平台,负责相关科研机构科技创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以确保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部门间职责明确、分工协作,做到责任、措施和投入“三到位”。
此外,还要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城市的保障制度。一是加强立法。应把涉及生态建设的有关事项纳入法制范围,做到有法可依。唐山市政府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地方性生态环境方面的具体政策或实施条例(细则),遏制破坏生态环境、浪费自然资源的行为,扶持技术创新型、资源节约型企业。二是制定规范性文件,以政府规章形式,统筹各方面的运作,整体推进生态建设和保护。三是确立生态建设和管护的技术规范,在规划、建设和管理中执行。四是尝试改革环境有偿使用制度,督促企业将环境成本纳入企业生产成本或服务价格,实现环境污染外部成本内部化、社会成本企业化。
【作者分别为河北联合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北联合大学经济学院讲师;本文系河北省城乡统筹一体化基地资助课题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03371】
责编/陈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