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洁 刘清清 黄芬芬
摘 要 环境,不仅是物的自然资源,而且包括非物的自然净化、环境承载、气候调节和人文蕴蓄能力。当今全球面临非常紧迫的能源和环境危机,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是减缓人为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其中主要是化石能源利用的二氧化碳排放。当前,节能减排事业在全球有所发展。节能减排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作为党的政策的执行者的流域公共机构节能减排工作具有特殊的意义,在全社会的节能减排事业中具有表率作用。
关键词 能源和环境危机 可持续发展 流域公共机构 节能减排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1 节能减排提出的的背景
1.1 全球面临非常紧迫的能源和环境危机
环境,不仅是物的自然资源,而且包括非物的自然净化、环境承载、气候调节和人文蕴蓄能力。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导致世界能源枯竭、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2007年初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指出,近50年气候变暖主要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可能性提高到90%以上,从科学上确认了人为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而引发的全球变暖的事实。气候变化是一个涉及人类社会生产、消费和生活方式及生存空间等方面的重大问题,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气候的变化全方位、多尺度、多层次地对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系统产生影响:生态生物多样性锐减、自然灾害频发、淡水资源耗竭、土地退化等全球及局部问题,将深度触及农业和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直接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健康安全和发展。居住环境恶化、经济损失加剧、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人类健康受威胁、物种变化加剧、生物链混乱甚至大规模的生物灭绝等众多问题都亟待解决。当今的能源和环境危机具有全球化、加速化、综合化、高技术化、极限化和至战化特征。
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是减缓人为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其中主要是化石能源利用的二氧化碳排放,与文明社会80%的能源获取过程相关。二氧化碳减排对当今世界高度依赖自然资源和化石能源发展物质文明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提出了挑战,并会带来较大的技术成本和社会成本。对环境容量、化石能源有限性的认识,推动着经济向低碳化转型。
低碳,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经济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关注和重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代价最小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性的舒缓包容。节能减排就是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我们要转变发展方式和消费方式,降低经济社会对能源服务的需求。当前,节能减排事业在全球有所发展。
1.2 人类自身行为的自觉反思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人类经济行为的动机不仅仅只是“自利”,也有情感、观念引导和“社会目标”引致的成分,有利他或对他人福利关心的行为。人类生存发展方式和管理模式与地球的生命支持能力相悖的日趋加重,引发了世界性的生态危机,在此背景下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体现着人类自身进步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反思,是与自然和谐而有尊严生活的自觉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自然资源一旦发生严重的枯竭或退化、环境的不可逆效应将加大以后对环境治理的难度,需要很长时间和很高成本才能恢复,甚至不可恢复。以碳排放为代表的环境因素,将超过劳动力和资本,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是人类面对自身前途、未来命运与所赖以生存的环境之间最深刻的一次警醒,节能减排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实现手段。由于满足基本需要的人权特性和有限性,在面临资源与环境约束的情况下,应该把有限的资源用于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限制奢侈浪费。
1.3 走节能减排的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与全球的气候变化几乎保持同步,中国近年来的天气和气候的极端事件也呈上升趋势,中国因气象灾害造成的年平均经济损失,20世纪90年代年均高达1300亿元。能源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的重要方面,它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可持续发展及社会稳定,能源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资源的超常利用,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威胁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实现由粗放型向节约型的快速转变,切实保护环境。从国际政治的角度来看,要树立作为国际社会中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必须走节能减排的发展道路,因此可以说节能减排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和社会问题,涵盖技术更新、制度创新、文化革新等内容。
2009年11月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决定我国的温室气体行动目标:到2020年单位GDP碳强度较2005年低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检测、考核办法,充分展现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减排的坚定决心和诚意。当今世界环境日6月5日,中国的主题就是“低碳减排,绿色生活”。2011年两会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自主创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使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节能减排是目前党和政府的一项中心工作,国家发起了“节能光荣,浪费可耻”的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在新的形势下,国务院制定了促进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规定:国家实行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考核评价制度,将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
“十一五”期间我国采取了许多措施推进节能减排,在发展过程中单位GDP能耗在这个过程中五年下降19.1%。 “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包含: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全面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6%和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至10%,加强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推广节能技术,运用节能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随着节能减排目标尘埃落定,“十二五”期间的减排任务非常艰巨。
2 革新消费理念,流域公共机构要率先垂范
经过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于2008年4月1日正式实施,对于推动全社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温家宝总理2007年4月27日在全国节能减排电视电话会议中,对水利系统节能减排进行部署,要求水利部门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要求上来。
水利部在厉行节约有关问题方面对各流域机构的要求: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这个大局,进一步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进一步做好水利工作。
3 认识节能减排在流域公共机构的地位和作用
当前,我国政府加深了对水利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把水利改革发展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科学治水、依法管水,坚持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
为了推动公共机构节能,提高公共机构能源利用效率,发挥公共机构在全社会节能中的表率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务院制定了《公共机构节能条例》,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公共机构是指全部或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对公共机构节能的要求:公共机构应当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带头使用节能产品、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公共机构应当制定年度节能目标和实施方案,加强能源消耗计量和检测管理;加强本单位用能系统管理按照规定进行能源审计,并根据审计结果采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措施。
学习贯彻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关键在于落实。联合国《2007/2008人类发展报告》指出成功减缓气候变化的三大根本措施之一是在于广泛的改变行为模式。流域公共机构应紧密联系水利改革发展实际,通过各种宣传形式,尽早、最大程度地发挥中央一号文件的政策效力,以高度的紧迫感、责任感,立足流域公共机构,革新消费理念,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争创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流域典范,以水利的新跨越支撑流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利于全社会形成示范效应,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保障。
3.1 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在流域公共机构中的地位
节能减排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节能减排正是科学发展观的执政理念的具体实践,也是流域公共机构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标志和具体体现,流域公共机构节能减排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流域公共机构作为党的政策的执行者,在全社会面前率先垂范,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全面推进节约发展、环保发展、协调发展。
水利部机关及事业单位节能工作会议指出,加强节能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是履行政府职责、推进资源节约型机关建设的必然要求,是适应节能形势新要求,提高机关和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因此,流域公共机构要认识到节能减排对于国家经济的促进作用,履行节能减排的职责,把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到全社会的高度,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
3.2 节能减排在流域公共机构中的作用
我国作为一个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的大国,对能源和水资源的需求必然很高,但由于环保和低碳的压力,我国的经济发展又必须与之平衡,必须走出一条节能减排的高效路线来。中国水资源开发和保护领域适应气候变化的目标:一是促进中国水资源持续开发与利用,二是增强适应能力以减少水资源系统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水资源方面强化水资源管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治水思路。
中国曾在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召开的前夕表示,中国在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发改委最新的目标:“十二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平均到每年的节能节水目标是3.5%。在关于节能节水目标上,对中国经济影响最大的资源就是水资源。
目前,关于节能减排在社会认知方面仍存在一些障碍,个别工作人员低碳意识和心理准备还较为薄弱,加之流域公共机构节能激励机制尚不完善,抓节约能源资源难度较大。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性,纠正各种错误思想,在流域公共机构节能减排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职工在节能减排中处于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人的意识和观念会发挥积极的主观能动作用。职工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节能意识,还要具有很强的监督单位的能源消费状况的责任。通过宣传教育,单位、个人各司其职,在流域公共机构营造节约能源的良好氛围,同时完善和落实好节能减排的奖惩机制。做好流域公共机构的节能减排工作,促进单位事务工作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建设节约型流域公共机构,促进全社会节能减排事业的发展。
流域公共机构节能减排有助于强化和巩固管理职能,促进流域公共机构事务工作水平的提高,实现事务部门职能的顺利转型。在实际工作中把节能减排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实现节能减排管理职能的外延化、系统化,并有助于建设节约型流域公共机构,树立流域公共机构良好形象。
4 做好流域公共机构节能减排工作应处理好的问题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必须营造节能减排的良好氛围。温家宝总理指出,建设节约型社会,各级政府和所有公务员都要率先垂范,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以利于全社会形成示范效应。要大力倡导、全面强化节约用水,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综合能力的迫切需要。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人水和谐,高效利用水资源,促进水利发展更好服务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我国是世界上治水难度最大的国家,特殊的国情水情决定了我们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关心支持水利工作。新形势下,发展和水资源的矛盾更加突出,水对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影响更加突出,要树立全民的水患意识、节水意识和水资源保护意识,动员广大群众参与水利建设,切实推动水利跨越式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流域公共机构要切实做好自身的节能减排工作,全面加强节能减排的宣传工作和舆论引导,在全行业营造节能减排的良好氛围。
节能减排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包含节能和减排两个重要方面,“节能”是在能源系统的所有环节,包括开采、加工、转换、输送、分配、到终端利用,从经济、技术、法律、行政、宣传、教育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来消除能源的浪费;“减排”是指减少气体污染物、温室气体、固体废弃物、重金属以及放射性物质等的排放。流域公共机构应处理好“节能”工作与“减排”工作之间的关系,把节能放在首位,重点是做好办公楼房节能改造和公务用车节能改革,这两项是目前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的大户。同时,也要把减排的目标落到实处,要用系统的、全面的观点处理好节能和减排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全面健康发展。
5 如何发挥节能减排在流域公共机构中的作用
战略性的节能减排对应的是更为高级的节能减排责任,要实现宏大的节能降耗战略,或许要取决于很多细微之处。流域公共机构应采用分级管理的办法,围绕意识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三条主线,着重抓好水电节约、降低公车油耗、办公楼节能改造等重点工作,循序渐进,努力把节能减排的目标落到实处,以实际行动彰显流域公共机构在节能减排中的重要责任,流域公共机构在节能减排中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绿色采购和节能运行两个方面。
(1)加强宣传培训,增强节能意识。节能减排是个人社会责任的体现,节能减排要以人为本,关键在于人的节能行为的质量提升。流域公共机构要重视宣传、营造氛围,有针对性地开展“节能宣传周”、“能源紧缺体验”、创办节能刊物、举办节能研讨会、设置节能宣传牌等形式多样和内容丰富的节能宣传活动,介绍我国的能源、环保形势和流域公共机构节能潜力,宣传流域公共机构节能减排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正确认识国情,认识到流域公共机构节能减排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示范作用和重要意义,增强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调动单位和职工等微观经济主体节能减排中的积极性。水利新闻媒体也加大节能减排宣传力度,为深入开展节能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而公众舆论监督体系能够提高单位的环境保护意识。
城市高碳经济方式的根源,在于人们对“现代生活方式”含义的片面理解——“更多的享受电气化、自动化、机械化技术提供的便利和愉悦”,只有充分理解节能减排内涵,引导职工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才能提高职工的节能意识、资源保护意识,践行及宣扬低碳理念的责任,克服“奢侈消费”、“面子消费”等陋习,引领绿色环保的工作生活方式,有利于促进在全社会形成节约能源、合理用能的良好风尚。
(2)加强用能管理,坚决遏制浪费。制度实施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管的力度。流域公共机构节能减排要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进行管理,成立节能工作小组,主要领导应负责节能工作。建立行之有效的协调管理机制,完善节能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快制定本单位年度能耗定额和支出标准,实行能耗分类、分项、分单位计量,将节能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单位,落实到责任人。要进一步完善节电、节水、节油等方面的管理规定,降低单位自身运转的公务支出,包括办公室建筑成本、车辆成本、招待成本、通讯成本、会议成本、设备及其他易耗品成本等的支出,本着节约、循环、环保的原则利用办公物资,对节能工作实施精细化管控。要建立健全建设项目节能评审制度,完善节能工作绩效考核制度。
从单位实际出发,查能耗数据、堵设备漏洞、管理漏洞、浪费现象;抓宣传教育、制度建设、措施落实;挖设备改造、科技应用、节能管理潜力。也可请中介协助执行,中介机构是推动节能增效的重要力量,既有利于推进节能政策、强制标准、节能规划和行动方案等的实施,又可以使流域机构的工作人员从具体的事务性工作中摆脱出来,用更多的时间从事水利相关工作。
还要从节电、节水、公车节油等方面入手。加快节能改造,挖掘节能潜力。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节能产品强制采购或优先采购的规定,增加对节能和环境标志产品的绿色采购,要强化信息技术在节能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3)抓好能耗计量是基础。建立完善的能耗统计体系,开展流域公共机构能耗的分项计量改造,取得准确的能耗数据,才能据此制定出合理的能耗定额标准,才能抓好计量考核。流域公共机构的办公建筑要按照各自的实际情况安装动力、空调、照明、办公设备等分项电表;综合性办公建筑要实现一户一表,明确各单位的用能责任,以实现用能数据准确完善并实行能耗的跟踪监测,进行全过程的监控和调查,分析节能潜力,并积极加以改造。加强能耗统计,实施量化管理。抓好节能减排细节关键在于细化量化节能降耗,节能降耗才能系统化开展工作。要建立健全单位能耗统计和报告制度,做好节能形势分析和预警预测。单位要确定能耗统计工作部门、节能工作联络人和能耗情况统计员,按要求及时上报部机关事业单位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参考文献
[1] 庄贵阳.低碳经济: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的发展之路.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
[2] 王灿.技术创新促进经济技术发展.低碳经济论.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3] 何建坤.低碳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北京:学苑出版社,2010:68.
[4] 邢继俊,黄栋,赵刚.低碳经济报告:一个世界性的议题,正在改变你我的生活.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5] 薄燕.国际谈判与国内政治——美国与〈京都议定书〉谈判的实例.上海三联书店,2007: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