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闻采访的方式

2013-04-29 10:06孙瑾
北方文学·下旬 2013年8期
关键词:新闻采访新闻学

摘 要:新闻采访作为新闻学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记者工作的基本方式。它实质上是记者为新闻写作而收集素材进行调查研究的活动。笔者主要从新闻采访的概念和特点入手,通过详述采访活动和提问的方式和方法等内容,从而全面地对新闻采访进行论述。

关键词:新闻采访 新闻学 记者工作

当今的中国是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对媒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某种程度上说,国家的形象,大众的舆论导向,社会的舆论监督是依赖于媒体的。而媒体素质的优劣则取决于媒体从业人员。新的形势对新闻记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活动方式、工作方式、到思维方式都要求记者必须要有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针对这一情况,本文主要从新闻采访的角度进行分析进而讨论如何进行新闻采访以及采访中的提问技巧及把握新闻客观性为主要论点展开论证。

一、新闻采访的概念

“采访”一词,早在我国一千五百多年的古书上就开始使用了,顾名思义,它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意思:一采访,二访问。在古代,主要是指朝廷内的史官为收集历史资料、各类情报所进行的活动。到了近代,随着报纸的出现,报馆出现了专职的记者,“采访”开始成为新闻工作的专门术语被广泛使用。那么今天我们所说的采访是什么概念呢?它在新闻中充当什么样的角色?有什么重要作用呢?要了解新闻采访,我们得先了解新闻,什么是新闻?

我们平常说的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是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新事;狭义的新闻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关于新闻的定义,国内外说法不一,我国目前比较具有权威的几种定义有:

1、范长江在《记者工作随想》中说:“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

2、陆定一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说:“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

3、新出版的《辞海》说:“新闻是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播。”

尽管对新闻的定义在文字的表述上不完全相同,但总结其含义来说都是大同小异的。归纳起来,新闻的定义就是,新闻它是事实,本源是客观事实,是对事实的真实客观的反映和报道。简单明了的说,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是新近变动的信息,它具有时效性新鲜性等特点。了解了新闻的定义那么什么是新闻采访是显而易见的。

新闻采访是记者为新闻写作或新闻报道收集素材进行的调查研究活动,是新闻写作和新闻报道的基础和前提。

二、新闻采访的特点

从新闻和新闻采访的定义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它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采访是写作的基础。如果把新闻作品的产生比作工厂的生产过 程的话,记者就好比工厂的采购员,要到实际生活中去“采购”大量原材料---新闻素材,经过加工---写作,才能生产出产品---新闻作品。很显然,没有采访就没有写作依据,自然就没有新闻作品的产生。

(二)采访是有明确的目的性活动。采访是记者为新闻写作和新闻报道收集素材进行的,它围绕着“新闻”去采访的,对相关人员进行访问,对相关事件进行了解,有着明确的目的性。

(三)采访有时间限制。新闻的时效性的新鲜性决定了采访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再优秀的新闻作品失去时效性就没有多大的新闻价值,大家都知道的事就不能说是新闻了。

三、常见的采访方式和方法

比较常见的采访方式有个别采访、集体采访、交叉采访、隐性采访 (在某些特殊场合由于特殊原因而不公开记者身份或不申明采访目的的采访活动)等,采访活动的方法则有个别访问、现场查勘、参加会议、开调查会、出席记者招待会、阅读文字材料等。新闻记者因分工和采访习惯不同,采访记录的方式有默记、笔录、摄影及录音、录像等不同形式。这里我们着重讲几种常见的采访方式和方法。

1、个别访问

个别访问又称为面对面访谈,也叫“一对一”式采访。即通过访问者与被访问者之间的面对面的接触交谈,从而搜集调查资料的一种方法。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这样一个镜头,一个记者手拿话筒进行提问,这种就是“一对一”式的采访,这种个别访问可以是面对面,可以打电话发传真进行采访。现代网络越来越发达,这种采访又多了新的采访途径,那就是网上采访。

2、集体采访

集体采访是类似于公众座谈会的一种集中收集信息的方法。一般由一名或几名调查员与公众集合起来,以了解公众的意见和看法。这种采访的优点是快速并且气氛活跃和谐,有利于采访对象之间的互相补充,可当场验证材料是否真实,与个别访问相比较,集体采访的最大缺点是无法完全排除被调查者之间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

3、交叉采访

交叉采访是指记者因工作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同时交叉采访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新闻。这种采访可以充分利用交通、通讯和资料等有利条件,分清主次,有理有序的防止漏发或迟发重大新闻的采访方式,这种采访可节省重复找人的时间,是提高采访工作效率的好方法。

4、隐性采访

隐性采访就是新闻记者不暴露身份不讲明目的采访方法,这种采访实际上是暗察私访,是掌握真实情况的一种特殊手段。一般来说,批评性揭露性的报道和有争议性的报道都适合采用隐性采访的方式。

就采访方法来讲,新闻记者无论进行什么样的采访方式,在采访过程中都应该多实践,掌握适合自己的一套采访方法论,可多到现场调查,学会纵横采访,不仅能“上天”也能“入地”,只有亲身体验才能写出动人的文章来。

四、要做好访前准备

要收集好背景资料,相关知识。没有准备的采访很容易与采访对象陷入漫无边际的谈话之中,不仅拿不到好信息,也会使受访者感到无聊,采访自然不能继续下去。

要做好访前准备工作有几类采访是需要做得比较细致完善的。

(1)采访高级领导干部,采访知名人士,采访国际要人,就要做特别重要的准备工作。有的为了采访一个知名人士,甚至国际要人,要做长达半年、一年甚至几年的努力。只有这样,你的采访工作才能够有成功的把握和保证。

(2)采访重要会议。采访重要会议也要做充分的准备。比方说在在人民代表大会期间,许多电视台都做各种各样的演习,有的为了采访到第一手资料,派新闻部主任到北京租房间、租设备、看地形,把所有的可能,在会议召开前半个月全都准备到位,只有准备充分了,有了预案,才能把会议报道好。所以,像这种重要的会议,一定要充分地准备。

(3)还有一类是采访重大典型,包括这种重大事件。比方说伊拉克战争,中央电视台就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从翻译到记者,到前方的记者,各种可能在战争爆发前五六天一直处于临战状态,作为新闻记者,出于职业要求,要求临时随时都要处于一种临战状态。

因此,不管是刚接触新闻工作的记者还是有经验的记者,做好访前准备工作都是很有必要的,只有准备充分的采访才能在采访中做到有理有据,才能挖掘真相,得到读者观众想要的信息。

总而言之,新闻采访在新闻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最普遍,最经常的业务活动之一,报道是要靠事实说话的,而事实又是从采访中得来的,因此,采访决定写作也决定报道。可见,采访并不是简单的问答而已,是写作报道的基础,在采访过程中要注意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总的来说不外乎是注意提问,以及把握新闻的客观性,注意深入采访时的细节等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军、刘天榜.《现代实用新闻学》[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7

[2]刘海贵、尹德刚.《新闻采访写作新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2

[3]周胜林.《高级新闻采与写作》[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4

[4]刘刚.《新闻价值判断与表现》[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8

[5]张天华、何威、曾红雨.新闻例话[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9

[6]张威.《比较新闻学方法与考证》[M].云南:云南日报出版社.2003.2

作者简介:孙瑾(1984.12.28-),女,河南南阳人,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新闻采访新闻学
论博士格·德力克对新闻学和教学的贡献
网络环境下电视台记者的角色定位及新闻采访对策
少数民族地区电视民生类新闻采访策略分析
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新闻采访工作
新闻采访中的采访技巧运用分析
记者如何做好电视新闻采访
时间与空间:新闻采访中无声的语言
媒介融合时代地方高校新闻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新闻学理论在网络媒体时代的变革与创新
当代新闻学的网络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