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饮食礼仪比较

2013-04-29 10:06李娟
北方文学·下旬 2013年8期
关键词:中西方比较

摘 要:由于传统文化思想、饮食习惯、社会风俗的不同,中西方饮食礼仪有着巨大的差异。在现代社会中,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日益增多,饮食礼仪作为一个人的基本修养和素质,尤其重要,本文将从座次礼、餐具礼、进食礼、饮酒礼四方面来彰显中西方饮食礼仪的不同。

关键词:中西方 饮食礼仪 比较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也以“食礼之国”而闻名于世界,推崇“民以食为先”、“民以食为天”,《礼记-礼运》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可见饮食礼仪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之一。饮食礼仪是饮膳筵席方面的秩序和规范,餐饮活动中的文明修养与交际准则,在现代社会中,相当重要,有所谓“识人看吃相”一说。随着西方文化传入中国,西方国家的饮食其主要代表西餐开始兴起,西方国家的饮食礼仪给中国的饮食礼仪带来了冲击,这是由于传统文化思想、饮食习惯、风俗等的不同,因而显示出了中西方饮食礼仪之间的巨大差异。

一、座次礼

“排座次”,是中国饮食礼仪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从古至今,随着社交的演进,座位的排法也相应发生变化。总的来讲,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其中家宴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最低者,这在古代诗礼之家尤为遵循,《红楼梦》中描述贾府中秋赏月的宴饮活动,“凡桌椅皆是圆的,特取团圆之意。上面居中,贾母坐夏。左边是贾赦、贾珍、贾琏、贾蓉,右边是贾政、宝玉、贾环、贾兰,团圆围住”。宴会在圆桌上进行,座次 “尊卑有序”、“长幼有序”。贾母在上面居中坐下,贾赦是大房,成左;贾政是二房,居右。

现代的家庭宴饮,座位安排灵活,仍以尊敬老人、尊敬师长、尊重宾客、爱护儿童为原则。台面碗盏布局,均衡匀称,主菜至中,副菜围绕,宴会中遵循这样的礼仪,并非是对吃的情趣的束缚,而是表现人们的道德文化修养,体现饮食生活一种形式美、伦理美、人情美。

西餐的位置排列与中餐有相当大的区别,中餐多使用圆桌,而西餐一般都使用长桌,主要有两种排座法:一种是英美式长桌排位法,左右两端为男女主人;另一种是法式长桌排位法,主人位置在中间,男女主人对坐,女主人右边是男主宾,左边是男次宾,男主人右边是女主宾,左边是女次宾。不管哪一种拍排座法都是体现西方礼仪中的绅士风度。另需注意的是西餐还有一个规矩即每个人入座或离座,均应从座椅的左侧进出。中西方的排座次大不相同,无论是桌形还是排座的顺序,都与彼此的文化背景有密切的联系。

二、餐具礼

餐具是人类手指的延伸,也是人类文明的象征,然而在使用餐具上,中西方俨然不同最为明显,显示出中西方文化各自的特色。中国人在餐具的使用上最典型的就是筷子,这是人类文明史上一桩值得骄傲和推崇的科学发明,两根神奇的棍子能代替手指做事,不怕高温,不惧寒冷,施展出夹、挑、舀、撅等功能。曾经有日本的学者验定,人在用筷子夹食物与脑神经有关,同时有80多个关节和50条肌肉在运动,因此,用筷子吃饭能使人手巧和训练大脑的灵活。但中国在筷子的使用上有“人不陪君筷陪君”的传统,同时也形成了一些礼仪忌讳:一忌敲筷子,等待就餐时,不能手拿筷子随意敲打,或用筷子敲打碗或茶杯;二忌掷筷,餐前发筷子时要轻轻放在每人桌前,即使距离较远,也不能随手掷在桌上;三忌叉筷,筷子不能一横一竖交叉摆放,也不能出现头不一致的情形;四忌插筷,用餐途中需暂时离开,要把筷子轻轻搁在桌上,不能插在饭碗里,因为中国有食品祭祖的风俗,只有祭品的碗盆上面才竖插筷子;五忌挥筷,在夹菜时,不能在菜盘里挥来挥去,上下乱翻,尤其谨防“筷子打架”;六忌舞筷,就餐说话时,筷子不能在桌上乱舞,也不要用筷子指着请别人用菜,这样做是失礼。

西方人的餐具繁多,且分工很细,如大盘子、小盘子、吃沙拉的叉子、叉肉的叉子、切肉的刀子、喝汤的汤匙、吃甜点的汤匙等。总的来说,西餐中的餐具主要分为三类:刀叉、餐匙、餐巾。首先是刀叉的使用,正规的西餐通常讲究吃 一道菜换一副刀叉,由两边外侧向内取食,用餐时自始至终都以左手持叉,右手握刀,通常叉齿朝下,右手持刀,以便切割食物和推移食物上叉,这样即使是不好取用的豆子或者玉米粒,也能轻松入口。通常,刀叉斜放盘缘表示尚在用餐之中;若完全放在盘中,则表示使用完毕。

其次是汤匙的使用,个头较大的汤匙,通常被摆放在用餐者右侧最外端,与餐刀并列纵放;个头较小的餐匙则叫做甜品匙,在一般情况下,应当横向摆放在甜品刀叉正上方,这两种餐匙不可混用。

最后是餐巾的使用,餐巾是为了在用餐时防止衣服弄脏而准备的,也用来擦拭口部或剔牙时掩口,切忌用来擦餐具。当女主人铺开餐巾时则表示可以用餐,而当女主人将餐巾放在桌上时则表示用餐结束。在餐厅,通常是在点菜后才将餐巾打开。在决定点餐之前,只点了开胃酒,由于没有必要担心会滴到衣服上,所以一开始就将餐巾打开是违反餐桌礼仪的。另外餐巾是可以弄脏的,如不想将餐巾弄脏,而取出自己的手帕或面纸使用,是违反用餐礼仪的,但用来擦汗或是鼻涕,或是将口红印在餐巾上是不对的。如暂时要离开座位时,轻轻地将餐巾折好,很自然地放在餐桌或椅子上。千万不要把餐巾挂在椅背或是揉成一团放在桌子上。

三、进食礼

中国人或多或少都继承了古代的食礼传统,可以说饮食礼仪根植于我们古老饮食传统的。《礼记-曲礼》所述:“共食不饱,共饭不择手,毋抟饭,毋流歌,毋咤食,毋啮骨。毋反鱼肉,毋投与狗骨。毋固获,毋扬饭,饭黍毋以箸,毋捉羹,毋刺齿--卒食,客自前跪,撤饭齐以授相者,主人兴辞于客,然后客坐。”意思是:大家吃饭时,忌只顾自己吃饱,与别人一起吃饭,应检查手的清洁。忌用手搓饭团,不把多余的饭倒回锅中,不能大声咀嚼,不能吃得啧啧声,不要啃骨头,不要把咬过的鱼肉又放回盘中,不要把肉骨头扔给狗,不要喜欢吃某一味菜肴便独取那一味,或者争着去吃,有贪吃之嫌。也不要扬着热饭,吃黍蒸的饭要用匙而不用筷子,也不要当着主人的面调和菜汤,不要当中剔牙,也不要喝调味酱--吃饭完毕,客人应起身向前收拾桌上盛食弃物的碟子交给旁边伺候的主人,主人跟着起身,请客人不要劳动,然后,客人再坐下。而现在用餐,更要讲究文明礼貌,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如今的中餐宴席仍然延续古代食礼,仍需注意进餐时,应先由主人举杯劝酒,举筷动食,如果座中有长辈,要等长辈夹过菜后,小辈才能举筷;别人盛饭,最好只盛到八成满,如果过了,那叫“碰鼻梁”,是对客人的不尊重;吃饭的时候不论主客,都应该用手平端碗底,如果碗放在桌子上,你也得用手扶着碗沿,不然会被人认为是失礼的表现。

西方人也非常注重进餐的礼仪。应先喝汤,喝汤时姿势要端正,用汤匙舀好送到嘴边吃下,不能“吸汤”发出声响,喝汤时应由内往外舀,右手拿汤匙,左手按住盘缘是最基本的姿势,注意汤匙不要舀满,尤其是第一匙,千万不可太满,第一匙是确认汤热度的任务,切忌汤不能用口吹凉,这是最不雅的行为。

然后吃肉类排餐,西餐中所使用的肉类有牛、猪、羊、鸡等。西方人以鸡胸脯肉为最贵,在吃鸡腿时应先将骨去掉,不能用手拿着吃;吃鱼时不能把鱼翻身,应吃完上层后用刀叉将鱼骨剔掉再吃下层;吃猪、牛肉等,要切一块吃一块,每块不能切得过大。总的来说排餐是西方肉类料理代表,吃的时候应注意:一是从左边开始切;二是利用好刀压肉时的力度,切肉时用力点是在将刀伸出去的时,而不是将刀拉回来时;三十取得的调味酱应放在盘子的内侧,正式场合中,调味酱是自行取用,而非麻烦服务生服务,将适当的量放在盘子的内侧,再将肉切成一口大小蘸着吃;四是不可开始就将肉全部切成一块一块的,肉汁会全部流出来。

最后是吃沙拉,沙拉的吃法是将大片的生菜叶用叉子切成小块,如果不好切可以刀叉并用。一次只切一块,不可将整盘的沙拉切成小块,如果沙拉是一大盘则使用沙拉叉;如果沙拉和主菜放在一起则使用主菜叉吃;如果沙拉是主菜和甜品之间的单独一道菜,通常要和奶酪和炸玉米片等一起食用。

四、饮酒礼

饮酒作为一种食文化,在中西方也是截然不同。中国在远古时代就形成了一系列的礼仪,古代的饮酒的礼仪有四步:拜、祭、啐、卒嚼,先要作出拜的动作,表示敬意,接着把酒倒出一点在地上,祭谢大地生养之德;然后尝尝口味,并加以赞扬令主人高兴;最后仰杯而尽。主人和宾客一起饮酒时,要相互跪拜。晚辈在长辈面前饮酒,叫侍饮,通常要先行跪拜礼,然后坐入次席。长辈命晚辈饮酒,晚辈才可以举杯;长辈酒杯中的酒尚未饮完,晚辈也不能先饮尽。

根据《礼记》记载,古时宴会有献宾之礼,先由主人取酒到宾客席前请尽,称为“献”;次由宾客还敬,称为“酢”;再由主人把酒注入觯后,先自饮而后劝宾客随着饮,称“酬”,这么合起来叫作“一献之记礼”。现在的请客宴会也叫酬酢,其本身也强调礼仪。斟酒也有一定的规程:由宾客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酒斟八分,不得过满。斟酒服务的顺序一般为主宾、主人、陪客、其他人员。在家宴中则先为长辈,后为小辈;先为客人,后为主人。

另外,我国在酒宴上常有劝酒的习惯,中国人的好客,在酒席上发挥得淋漓尽致。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往往在敬酒时得到升华。中国人敬酒时,往往都想对方多喝点酒,以表示自己尽到了主人之谊,客人喝得越多,主人就越高兴,说明客人看得起自己,如果客人不喝酒,主人就会觉得有失面子。

在西方国家,西方人喜欢喝葡萄酒,对酒的品味很高,在饮酒礼仪上尤为重视。通常在开瓶前,都会让客人阅读酒标,确认酒的种类、年份等方面与所点的是否一致,再看瓶盖封口有无漏酒痕迹,酒标是否干净,然后开瓶。取出软木塞,让客人看看是否潮湿,若潮湿则证明了该瓶酒采用了较为合理的保存方式。总之,在确定了无误后,才可以正式倒酒。倒酒不应太满,只倒入酒杯深度的三分之一即可。请人斟酒时,客人将酒杯置于桌面即可,如果不想再续酒,只须用手轻摇杯沿或掩杯即可。需要注意的是,一饮而尽、边喝边透过酒杯看人、拿着酒杯边说话边喝酒、吃东西时喝酒、口红印在酒杯沿上等,都是失礼的行为。

五、结语

饮食礼仪是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应有的一种修养,它能体现出人的素质高低。而随着中西方国家交流的日益增多,中西方的人民的交流也会日益增多,西方饮食将会更多出现在中国的大街小巷,但在饮食礼仪上面的差异,我们只有在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的基础上,求同存异,使饮食礼仪更加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蔡华.试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J].邵阳学院学报,2007(2)

[2]马瑾.中西方饮食差异的文化内涵及社会外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1(4)

[3]张亚红.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以及餐桌礼仪对比[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4)

[4]帅蓉、张景成.文化透视下的中西饮食差异[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6)

作者简介:李娟(1986-),女,四川内江人,阿坝师专中文系教师(助教),文学硕士,研究方向:文秘语言及应用。

猜你喜欢
中西方比较
中西传统节日的文化差异与社会认同探究
谈谈中西方文化差异与初中英语教学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宋元时期绘画题材的思维方式比较
电影《千年之恋·源氏物语》与《源氏物语千年之谜》的比较
浅析中西方艺术的思想差异与启示
同曲异调共流芳
中日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比较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父亲角色在中西方家庭教育中的差异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