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堂田
古往今来,任何流派的气功都强调意识的运用,意识运用也是心的修炼,“心生万物”,因此意识决定着气功的层次。
一、关于意识
人是精神和肉体的统一体,人的生命是生理过程和心理过程的统一。人的心理活动包括神经反射、感觉、感情、思维等等。感觉、运动以及一定程度上的情绪和情感活动,并非人所特有,凡是高等动物都有。人所特有的是人以思维以及与此有关的情绪和情感活动,而意识是人的思维运动的表现。
进行思维的器官是人类的大脑,而古气功和中医理论里则把思维看作是心的功能,所谓“心之官则思”。大脑在胎儿时期形成,出生后还有一个发育、成长的过程。而意识则是在出生后,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发展的,且在人的一生中不断变化。
关于意识的形成和思维的发展历来都是哲学家关注的一个大课题,也是心理学的一个主题。在认知心理学的范围内,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特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是领先的。通过数十年的观察和实验,他认为人的意识是人和他周围的物质世界(包括社会)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
现代的心理和医学的实践都证明,人的心理过程和生理过程是密切相关的。心理过程有其生理基础,生理过程能影响心理过程;反过来,心理过程也能作用于生理过程,使之发生变化。因此,人的情绪、感情和意识活动对于人的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我们的祖先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在《黄帝内经》里把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过度的情感活动,列为致病的原因,称为“内损七情”。现代医学统计表明,当前有70%以上的疾病,是心身失调引起的。
大量事实证明:良性的意识活动可以消除心理状态的不平衡,或加强心理的平衡,进而消除生理状态的不平衡,纠正失调了的稳态(病态),或使人体处于更好的生理稳态,这样人就能恢复或保持健康。相反,恶性的意识活动,必将导致心理状态的不平衡,从而破坏生理的稳态,进而引发病变。比如受到美国医学会心理学会高度评价的《情绪和健康指南》一书一开头就说:“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我们的精神状态和情绪有极大的防卫能力,使我们能免受各种疾病的侵害,从头痛到癌症。或者刚好相反,引起各式各样的病痛,从小毛病到心脏病发作。”
上面从认知心理学和心理一生理相互作用两个方面讨论了意识、意识的发展、思维的方式以及意识在人体生命运动中的作用。气功学里的意和意识的运用,其内涵包涵了上述心理学的内容,但更为广阔,更为深刻。它涉及到人体内气的运化,要阐明这一点,须从神、意、气的关系说起。
二、神、意、气
(一)神
这里所说的神,是指人体各种机能以及人的精神活动的主宰,是与生俱来的。《灵枢·本神篇》说:“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这里的精是指化生形体的气精,是存在于父精(精子)母卵之中的先天元气和元精。在两精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了来自亲代的元气,形成了人之“神”。这个神体现了人的本质,然而在现代科学领域里还找不到它的对应物。但可以理解为脑细胞中枢神经系统以特定形式构成的系统的整合及其功能。这是先天的,又称为元神。在胎儿时期,神、气、形浑然一体。此时,神的功能是内向的,只管胎儿自身的生长和运动。当胎儿离开母体,与外部世界接触以后,就开始了人的认知活动,思维日益发达,意识逐渐形成,人也进入了后天。气功学认为,人的认知能力是神的固有功能。神能察知万事万物,并作出响应,但它无牵无挂,无所偏颇,有如“明镜当台,物来则现,来者不拒,去者不留”。而思维和意识是人后天获得的,是人与外部物质世界和社会相适应而形成的,是神的功能的体现。神又分为元神和识神。识神藉元神之灵知以为用,而元神寓于识神之中。识神为末,元神为本。本为主,末为次,本强则末长。这是自然之理,如果我们懂得了这个道理,就可以逆而用之,循末求本,抑末培本,这就是气功学里运用意识的一般原理。
从气功学来看,各种形式的思维,包括灵感、直觉和形象思维、抽象思维,都是人之“神”的体现。但神的表现决不局限于意,它还有两个重要的方面。
其一,是控制人体内部的气化过程即生命运动,这就是元神。古人认为神藏之于心,通过气而达于人体各部,主宰着各个层次上的生命运动,按古典气论,构成人体的脏腑等有形之物都是“器”,凡“器”都有“器”之“神”。即器的本质,它是构成器的物质及其特定构形的整合。而人之。“神”,则是人体各部、各个层次上的器之“神”之整合,是器之神的控制和协调者,故《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这里的神又指识神。而在《太平经》、《黄庭内景经》等气功典籍里,都用拟人化的语言详细论述了五脏之“神”。
其二,是在人的生命的整体层次上,沟通天人的联系。古人认为,“神者机括也”,这就是说人的“神”是人与宇宙间的元气和道相联系的枢纽。如果人体内部的气化过程很旺盛,气机通达而且非常有序,非常协调,那么“神”就能得到气的充分供养,“神”就很强。同时,如果人的意念活动很宁静,在“神”这个天人通道上就很畅通,信息容量就会大大提高,从而大大有利于人的生命运动。
(二)在气功学里,人的意识活动是有层次的
《灵枢·本神篇》里把人的意识活动分为五类:“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这里,意(注意:这里的意和意识不完全等同)、志、思、虑、智是指不同层次的意识活动。
(三)神、意和气的关系
《准南子》说:“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因此,无论是人的形体还是人的神都是靠人体之气来充养,离开了气的充养,必将神销形枯,人的生命就完结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