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鸿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当充分利用课堂之外如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面,课外阅读的总量不少于100万字。”阅读教学不仅是我们教师对教材书本的深入钻研,更应当包括对大量有效课外阅读的方法性的指导。随着人们对阅读教学的不断深入探索,很多有识之士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阅读教学课堂内和课堂外融为一体的更广阔的领域。如今,这一种阅读教学的新模式正逐步形成。
一、课外阅读是小学生知识结构发展的必由之路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语文素养的提升,必定要有大量的阅读量作为基础。教材和书本固然重要,但從某种意义上说,教材其实就是个“例子”。“例子”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学会阅读,这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大量阅读、大量地接触语言,才能形成连贯的知识网,在学生的脑中建立丰富的“语言素材树”,才能使学生获得充足的语言信息,才能帮助学生巩固识字成果、感悟理解语言精髓,学会赏析,领悟表达,增强阅读能力,扎扎实实提高语文的基本素养。
阅读的基本素养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张海迪没有进过一天学校,但是她却以惊人的毅力,自学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自学了英语、日语、德语、世界语。她最喜欢的是阅读。她最喜欢的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吴运铎的《把一切献给党》,还有《古丽亚的道路》《我的大学》《真正的人》等催人奋进的书。她在两年内读完了革县图书馆于她有用的全部藏书,涉猎了古今中外的许多文学名著。她的事例充分证明了阅读对于一个人成长的至关重要。事实也充分证明,阅读能力愈强的人,他的发展能力就愈强。通过大量阅读对语言文字的直接体验,不仅可以有效地构建个人独特的语言文字知识体系,而且可以陶冶情操,促进思考,追求真理,提升人生境界,因而对个人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方法
1.课内课外融为一体
课内的阅读应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而课外的阅读则是课内阅读的延伸与拓展。课内的阅读可以学会阅读的方法,而阅读真正的收获还是在于课外的阅读。课内和课外有效结合,不但可以使学生从课内学会方法和技能,以便能更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而且能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对课内阅读进行补充、巩固和验证,互惠互利、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因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就要站在“大语文”的立场上,必须具备课内外一体化的意识,将教材用作“例子”,绝不能就课文教课文,注意将课文与课外阅读相联系,甚至与这一类阅读相联系,与整个单元的大目标或者整册课本的大目标相联系,将教材资源和课外阅读资源进行有机的整合,构建起一个更加丰厚的阅读教学资源。这样就能高瞻远瞩、因地制宜,减少语文教学的盲目性,增强教学的目的性。
2.课内获得有用的方法是关键
想要有效开展课外阅读,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应当注重对教材中课文的表达方式、写作方法、主要线索等的教学,这些就是学生学会有效阅读的关键。例如,在文章的“表达方式”上,要引导学生弄清文章的主体结构、表达方法和写作特色等;在“领悟写作方法”上,要让学生学会圈画批注法,学会抓文章的主要内容、抓故事的跌宕情节、抓文眼、抓关键句、抓中心句,边读边想;学会从联系上下文、联系课题、联系同类文章或自己的生活经历,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写作思想等方面去思考;还要让学生学会粗读和略读、精读等阅读方法。如果在课堂上运用此法,再适当选择相类似的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去当堂练习或者放于课后去练习,日积月累,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利用课内之法行之于课外阅读了。
3.通过多种活动促进学生有效阅读,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良好的校园、班级环境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行程至关重要。我们要做的是,用校园内浓郁的书香墨香气息熏陶学生,有利于学生沉浸在读书的氛围之中。如,校园内名人名言、经典诗文等的悬挂、学校书吧、班级读书角等,学生耳濡目染,就可谓是“润物细无声”。同时,学校或班级还可以有计划地开展一些班级读书会、读书汇报会、读书知识竞赛、教师的读书指导课、读书沙龙,甚至师生共读、漂流读、易书读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促使学生在活动中积极阅读,产生良好的课外阅读效果。
总之,阅读教学不仅是我们教师对教材文本的深入钻研,而且更应包括对学生大量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只有平衡好课内和课外的两只翅膀,才会让阅读教学愈飞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