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霞
摘 要:注重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兴趣和学习个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能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
关键词:语文的实践;语文与网络;学生活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谈到综合性学习时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在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可以看出就综合性学习和其他学习方式相比较而言,它涵盖的内容、方式更广泛,更能注重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兴趣和学习个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能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这种探究既有利于学生个体独立地钻研,也有利于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更能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语文综合性学习没有固定的教材和具体的标准,教师在指导综合性活动时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虎头蛇尾的事情经常发生。网络作为一种新型媒介,有形象的呈现方式、便捷的交互技术、丰富的资源优势,为我们指导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开辟了一条很好的途径。于是我在指导学生语文实践活动过程中,对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开辟交流平台,挑起话题
近年来接二连三报出食品安全问题,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但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触动却不大,学生放学后从小地摊买零食、炸土豆片的现象屡见不鲜。于是我在班级网站上发布了“含敌敌畏的金华火腿”“阜阳劣质奶粉导致的大头娃娃”“含瘦肉精的猪肉”等事件。学生开始在网站上参与评论、交流感受。
于是我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小记者在行动”语文实践活动,我号召全班学生积极参与食品调查,教他们写调查报告。我相信借助调查报告可进一步了解他们,也会对他们进行一次别开生面的评价。
二、拓展交流空间,延续热情
学生利用周末时间走上街头,开始记录、调查。一回家就将拍到的照片传到班级空间,在图片后有文字说明。学生的热情被调动起来了,嫌班级空间的交流不够及时,干脆成立了“小记者”群。在群里,每个学生便成了群友,相互交流,直接“面对”,文字与语音协同使用。学生间的交流从教室内移到了校外,话题从课本移到了社会。它突破了以往教师空洞乏味的说教,有效地引导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
在活动过程中他们懂得了观察社会,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表达。可以说,在这次活动中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他们懂得了在课堂上教师无法用语言传授给他们的许多知识。
学生在“小记者行动”中先通过网络搜集资料,然后调查走访,他们体验了成功的喜悦,也体验了失败的无奈。由于网络的介入,我和学生的交流是平等的,这种平等又激发了他们的表达热情,使他们自由的意志、丰富的内心世界尽情表露。
三、网上展示风采,感受成功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渴望成功,渴望得到同伴和师长的认可与尊重的需求。如果教师能及时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成绩,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学生内心将会产生更为强大的学习动力。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也应牢牢把握这一心理规律。因此,我又及时制定了《小记者之星》评选办法,将评选出来的学生拍照和小论文一同发到班级网站,展示风采。
这次小记者行动带给了学生不同的感受。尽管取材角度不同,但都写出了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通过他们稚嫩的文笔可以看出,通过这次活动他们不仅了解了很多食品的黑幕,而且对于语文学科中有关食品的知识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们可以看到由于活动的设计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网上的交流是平等的、质朴的,活动结束后总结的活动方式——调查报告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因此,这次活动有效地达到了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
四、关注学生,有效引导
当一篇篇有关食品安全的调查报告在班级网站上呈现时,文章后的跟帖一声声对中国食品安全的申讨,让人充分感受到了学生的义愤填膺。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可能会发展成为学生对现实的不满,直接影響他们的良性发展。
当发现学生可能会有不良情绪时,我在网上发布“食品安全问题不断挑战人们的底线,一些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日渐成为市场新宠,然而要购买到真正的绿色食品,还需要擦亮我们的眼睛。”“怎样买到绿色食品”立刻成了小记者们追踪的目标,不满、批判的情绪转变为对绿色食品的期盼,对国家正在努力改变食品现状的认可。在网络环境中我能够及时关注学生的行动过程和体验,抓住教学契机,掰正学生的思想,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小记者在行动”既使学生充分体验到了综合实践活动带来的成功和喜悦,又调动了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使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进入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郅庭瑾.教会学生思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