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材主题情景图使用浅谈

2013-04-29 03:34鞠国山
新课程·小学 2013年8期
关键词:主题图教学质量小学数学

鞠国山

摘 要:新教材中设计了很多生动活泼的主题图,如何合理地利用主题图情境来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在结合了教学实践的情况下,对关于主题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题图;教学质量

新教材出现的内容,形式新颖,与原来的教材相比,它的最大特點之一是设计了大量生动活泼的主题图。那么,怎样才能合理地利用主题图情境呢?通过自己的实践与探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发挥主题图的特殊功效。

在教学中,主题图的使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授课,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主题图。但在使用时,要注意切合实际,不能盲目地使用,更不能超范围使用。

教材中的主题图设计,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富有儿童情趣的主题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这些情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深入领会内涵,理解主题图情境的意义,掌握教学目标。主题图凝结了众多编者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对数学的理解。因此,教师要积极深入地去研究主题图,掌握主题图的真正含义所在,这才是使用好教材的前提。

充分挖掘主题图情境中蕴含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创设生动的主题情境,组织有效的主题活动,课堂才能有效、精彩呢?笔者在教学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运算定律时做了如下尝试: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运算定律的教材以学生参加植树活动的情境为载体设置主题图,由图引出例1、例2和例3,为概括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提供了具体的事例。这样编排,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发现、感悟、描述规律。

这幅图以植树为背景,展示了植树过程中学生挖坑、种树、抬水、浇树等活动的情境。

在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看看主题图,让他们描述一下图中所提供的信息,然后再根据这些信息,去引导学生发现可解决的一些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会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一些简单的问题,如,“每个组有多少人?”可直接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都可展示,为后面的例题教学做准备。

(1)例1是在主题图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解答这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都在主题图中。

(2)例2仍然是利用主题图提出问题:“一共要浇多少桶水?”从解决这个问题的两种算法中,可以得到乘法结合律的一个实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得出乘法结合律,其教学的安排与例1大致相同。

(3)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主题图中找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列出算式,并进行计算。学生列出了(25×5)×2与25×(5×2)两种算式,我们可以让学生先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然后让他们比较下这两种算法的异同:计算结果相同;计算顺序不同,但最终都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里,还可让学生通过比较,初步体会到两个算式虽然结果相同,但后一个算式计算起来更简便。接着,可以让学生再自己编出几个类似例2这样的算式,以积累更丰富的感性认识。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概括:先把前两个数相乘,与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结果相等,再让学生用字母表示。这一教学过程,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完成第35页上填空的方式进行。而后的教学与例1基本相似,但可以比教学例1时更放手些。

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看主题图,先进行“想一想”,让他们找出图中的有关信息,然后再独立列式并与同学交流。在完成“想一想”之后,让他们自己再找一些类似的例子,引导他们去归纳总结。

通过这样的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也符合主题图深意,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会观察,学会捕捉,就会深刻地理解并正确掌握“主题图”的意图,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恰当地使用主题图教学法,一方面可以将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到数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主题图教学,不但可以让学生掌握到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还能让知识得到延伸,学到更多的知识,收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猜你喜欢
主题图教学质量小学数学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浅议小学数学主题图的教学策略
有效利用主题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主题图”教学的思考和实践
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主题图的作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