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华县咸林中学是由陕西近代著名教育家杨松轩先生于1907年创办的。杨先生聘任共产党优秀代表魏野畴、王复生等通过教学活动宣传新文化新思想,传播马克思主义,进行革命活动,使咸林中学成为党组织活动和宣传马列主义的阵地,成为“渭华起义”的策源地之一。
关键词:咸林中学 马克思主义 传播 魏野畴
华县咸林中学是二十世纪初“教育救国”思想的产物。1907年农历正月十五,杨松轩先生在文庙召开了教育研究会成立大会。1919年4月8日,他在原两等小学基础上创办的私立咸林中学正式开学。该校是当时陕东地区唯一的一所中学,曾获“陕东最高学府”之誉,成为陕西最早确立的重点中学。该校也是陕西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基地。魏野畴、王复生等共产党员就是在这里传播马克思主义,改革教育,引导一批青年走上革命道路的。特别是1923年,咸林中学以潘自力、赵和民为首的“青年励志社”和“公益协进会”成立后,领导当地农民开展打土豪、分田地活动,轰轰烈烈的“交农运动”在陕东蓬勃兴起。咸林中学是共产党员最早到陕西开展活动的地方,而且长期建有地下党组织,为后来的革命培养了一大批思想活跃的先进分子。
1 传播马克思主义,培养新型人才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咸林中学创办人杨松轩先生受新思想、新文化影响,决心教育救国,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为此,他做了多个方面的工作。
1.1 聘用新教员,改革旧教育
五四运动后,杨先生经常委托在北京大学上学的长子杨钟健为咸林中学代订进步书刊,并介绍新教员。杨钟健秉承父命,一边代订进步书刊,一边介绍新教员。魏野畴就是其中的新教员之一。
魏野畴(1898-1928),原名魏风标,号明轩,陕西兴平人,是陕西地区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陕西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他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历史系学习期间,就和李大钊有联系。“五四”运动时,在李大钊的领导下,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曾与陕西党组织创始人之一的李子洲等,在京共同组织共进社,团结陕西旅京进步学生,进行革命活动。
1921年夏,魏野畴由北京回到陕西后,在华县私立咸林中学任教务主任兼历史教员,通过教学活动宣传新思想、新文化,传播马克思主义。他在对华县的旧教育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首先,他竭力反对当时中学四年的旧学制,提出三年制的新方案,草拟了教学改革计划,并在咸林中学试办。其次,他竭力反对陈腐庞杂的旧教材,认为旧教材对学生是浪费光阴,是“无异把粪便拿给学生吃”。他在咸林中学的教学中,都采用自编的新教材。再次,他非常重视女学的创办,于1922年3月1日在华县成立了女子师范学校,后因报名人数少而改为女子师范学校补习班。在学校管理方面,他十分注意发扬民主,经常邀请学生参加他所主持的教务会议,倾听学生代表的意见。自从魏野畴任教务长后,咸林中学的学习风气出现了生动活波的新局面,学生的学习内容除规定的国文、英文、数、理、化、生物、劳作、音乐、体育外,还增加了社会科学概论、社会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等课程,课外活动有学生自治会、话剧演出、讲课会、体育会、假日郊游等。通过教学和课外活动,新文化、新思想在咸林中学得以广泛传播。当然,杨松轩先生也非常重用魏野畴,任用其兼任教务长,负责全校教学安排、课程内容、教学进度等方面的工作。“野畴既留,咸林不啻复活。中虚已任校长事,教授管理方面,支配纯由伊二人商办。”对魏野畴在咸林任教,杨松轩先生曾说:“咸中新级学生已近60名,魏野畴任事热心,余自来尚未见过。真是‘咸中前途幸!”杨松轩先生除了聘用魏野畴以外,还聘请了国文教师王复生、常汉三、,数学教师严少儒、王懋廷,生物教师韩叔勋,英文教师蔡颂丞等。
1.2 传播新思想,培养新人才
魏野畴在咸林中学教学的一年间,通过各种形式,给学生宣传新文化思想,组织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同时,他还邀请了当时在北京学习的朋友、共产党员王复生去咸林中学任教。1922年,党组织决定派遣王复生到陕西开展建党建团工作,王复生到陕东地区后,以咸林中学为据点,和魏野畴一起,利用教员身份进行革命宣传活动,通过“共进社”(北京的陕籍青年组织的进步社团),为建立党团组织做基础性的工作。同时,他们还联系上了以渭南赤水为基地进行建党活动的王尚德、张浩如,在渭南赤水职业学校向学生介绍党团刊物《向导》、《中国青年》等,一时间,赤水、华县成为陕西地区传播新文化、新思想的重要据点。经过他们的启蒙教育,一些进步学生很快团结在他们周围,潘自力、高克林、吉国桢、杜松涛等进步学生相继走上革命道路。华县遂成为陕西文化中心之一,咸林中学被誉为“陕东最高学府”,二华、潼关、澄城、韩城、大荔、渭南、临潼、西安、咸阳甚至晋、豫、甘等地学子,纷纷慕名而来,接受新思想、新文化教育,这为后来咸林、赤职成为党组织活动和宣传马列主义的阵地打好了基础。
2 建立党团组织,开展革命活动
2.1 建立党团组织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早期党团组织的建立,在思想、理论、干部等方面奠定了可靠的基础。谷堆、高塘两校的学生在陈述善、赵和民指导下,于1924年春,分别成立了互励社和青年励志会。1925年2月1日,共青团华县支部建立,为陕西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1926年10月,杜松寿等人根据党的指示,回到华县,开展农民运动,建立党组织。12月,华县先后建立了大王、谷堆、郑村、包氏庙和咸林中学5个党支部。1927 年3月,陈述善受中共陕甘区委派遣回到高塘,在整顿民团和谷堆、大王两个支部的基础上,于侯家商号内建立了中共高塘特别支部,下辖算王、高塘小学、谷堆小学、大王和民团等5个支部,共有党员34 名。4 月,中共华县特别支部建立,驻地县立高小,下辖郑村、包氏庙、咸中、瓜坡、郭村、七里寺小学、杜家堡小学、县教育局等8个支部,有党员48名。
自20世纪20年代初马克思主义传播后,咸中党团组织、民先队的活动时起时伏,坚持不断。先后成立了咸林中学励志社、共青团咸中支部、中共咸林中学支部干事会、咸林中学支部、咸林中学特别支部等党团组织。
2.2 开展革命活动
1926 年2月,高塘公民自治会成立,由公民自治会选举产生了由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起领导作用的高塘民团,成为陕西最早的党的武装组织。同年10月,共产党员杜松寿等回到华县,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农运骨干,在华县掀起农民运动高潮。1927 年3月华县农民协会成立,以清算土豪劣绅肥摊滥派帐项为中心内容的反霸斗争轰轰烈烈开展起来。华县成为当时陕西农民运动最好的六县之一,随后在农运基础上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爆发了威震西北的渭华起义,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
1935年北平爆发了“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1936年2月,民先队在北平成立。不久北平学联派人来咸中联系,秘密建立民先队组织。1937年9月,参加云阳镇安吴堡青训班学习的郭明丁等13名学员回华县后,在咸中成立了民先队,公开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咸中民先队员曾发展到240多人,后因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民先队转入地下,坚持到1941年秋。1941年1月1日,咸中发生了震惊全国的“卅元惨案”,地下党员、民先队员为骨干的“卅元惨案”后援会,团结全校师生,进行斗争并取得胜利。为纪念惨案死难同学,修建了正义楼(1983年8月重修,1984年竣工)。
正因为如此,民主革命时期,咸林中学被誉为华县的“莫斯科”、“延安”,成为革命的摇篮。
参考文献: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陕西大事记述[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19-20.
[2]杨松轩遗文综录:卷5.现存陕西省档案馆,131.101.
[3]纪咏梅.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逻辑起点[J].价值工程, 2012(03).
基金项目:陕西省2013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项目编号:1853);渭南师范学院2013年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项目编号:13XK007):马克思主义在陕西的早期传播研究。
作者简介:马茹(1989-),女,陕西合阳人,渭南师范学院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2012级专升本1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