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从经济学角度,利用非线性规划方法构造以家庭决策为核心的概念模型,以此论证农业女性化的合理性,以及良好的妇女就业导向(外生变量的改变)对产出绩效提高的明显作用。结合七里河区魏岭乡的经验,本文提出了做好农村留守妇女创新导向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女性化;创业导向;绩效
一、问题的提出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在弱化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的同时又带来了农村留守妇女及留守儿童的问题,因为一方面城市无法容纳农民工的“举家迁移”,另一方面,农民工本身也受到体制的限制和自身条件约束无法“举家迁移”。因此,丈夫出门在外挣钱,妻子留守家中成为现在中国社会的普遍现象。中国妇女自古以来以勤劳著称,中国农村妇女尤其勤劳。留守农村的妇女以她们的勤劳在农业生产中实现人生的价值。于是,学术界对“农业女性化”予以关注,同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初期观点认为,农村妇女虽然参与耕作,但是并未因此改变家庭地位,在农业上起主要作用的还是男性,其原因是妇女长期在教育、培训、对外交往机会上与男性不平等。还有一些学者从女权维护的角度探讨留守妻子及其丈夫在家庭资源的拥有和控制程度。探讨农业女性化虽然提高了妇女的地位,显示了女性为家庭创造的价值,但是从女性身体素质角度来说,很多农活需要男性的帮衬才能完成,因此土地转租他人代种,农村妇女从经济独立再一次地变成在经济上依附于男性,弱化了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何军等通过描述统计和计量分析,揭示了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地区、收入和农业生产决策权等在内的自变量对农村女性从事农业生产比重的影响。他认为,农业女性化具有一定的刚性,女性在农业生产诸方面的决策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女性已正成为农业生产的主体。与这些研究不同,本研究从经济学角度,利用非线性规划方法构造以家庭决策为核心的概念模型,以此论证农业女性化的合理性,以及良好的妇女就业导向(外生变量的改变)对产出绩效提高的明显作用。
二、基本模型构造
假定农业女性化是由夫妻双方共同利益决策的均衡结果,设两人在经济中的生产函数和时间约束为
其中xp、yp分别为两种选择的收益, l为生产的专业化水平,a>1代表专业化经济程度参数,下标分别代表两人的序号。
图1中,AA`为同时进行外出与留守活动时个人的转换曲线,BB`为夫妻双方加总的转换曲线,BCB`(不包括两个端点)为夫妻双方分别选择外出与留守时的转换曲线。很明显,夫妻双方分别选择外出与留守具有更大的综合收益。
三、外生比较优势与妇女的就业导向
基本模型说明夫妻双方如果能够合理分工,即一方外出和一方留守,将得到更大的收益,这种现象在经济学中被称为内生的比较优势。但是,基本模型中假定夫妻双方在外出与留守方面具有取得相同收益的能力,这与中国目前现状可能不符,因为在中国一般的情况是男性在外出与留守方面都处于一种绝对优势,即存在a1x>a2x,a1y>a2y。这一假设可以通过基本模型改变来实现,如图2所示。
图2中,DD`为妻子的转换曲线,EE`为丈夫的转换曲线,如果存在<,则FGF`为不进行分工情况下加总的转换曲线,FHF`为严格分工情况下加总的转换曲线,可见在丈夫无论是外出和留守均处于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丈夫选择更具有比较优势的外出,而妻子选择较低比较劣势的留守,更符合目前中国农村家庭的实际情况,这在经济学中被称为外生比较优势。
此外,图2还表明一个信息,如果通过改变外生比较优势,使妻子与丈夫在生产率上相同,达到与基本模型的相同假设条件,则夫妻双方的严格分工收益将处于FIF`的转换曲线上,高于FHF`的水平。
要使外生比较优势改变,即妻子与丈夫的生产率趋同,从根本上来看:一种方法是逐步改变目前中国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妇女提供同等的就业机会和待遇,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另一种可以在短期见效的方法是对农村中的留守妇女进行合理的创业导向,而这也是当前中国新农村建设中采取的一项主要措施。
四、实例:七里河区魏岭乡的妇女创业导向
本节以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魏岭乡的妇女创业导向工作为例,说明妇女创新导向中的几个必须条件。
七里河区魏岭乡是七里河后山乡之一,平均海拔2107米,年均降水量344毫米,年平均气温9.6摄氏度,全年无霜期190天。乡镇行政区域面积65平方公里,2011年年未常用耕地面积26331亩。辖村民委员会8个,乡镇总户数3258户,乡镇总人口13100人,乡镇从业人员数6081人。魏岭乡的农业生产以种植百合、马铃薯和生猪养殖为主。根据2011年的统计数据,女性劳动力达2958人,年龄和文化结构如表1所示。
魏岭乡具有较为丰富的煤炭资源,现有3个小型采煤企业,年产原煤10万吨,当地男性农民主要在乡镇煤矿企业工作,农业生产主要由妇女进行,具有典型的农业女性化特征。2007年,魏岭乡小山口村被列为国家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从6个大项23个细项指标开展工作,总投资939.37万元,其中市专项配套资金150万元(实际到位117.5万元),区级配套70万元,区级部门整合资金326.77万元,乡、村集体投资304.1万元,群众集资88.5万元。该村以设施农业——日光温室建设作为妇女就业导向突破口,2007年、2008年建成日光温室80座,占地210亩。以此为契机,2010年该乡又在绿化村狗牙山建成标准化日光温室80座,占地225亩。
此外,魏岭乡小山口村在2007年投入120.3万元完成自来水入户工程,解决了全村人畜饮水问题;投入148.6万元硬化村级主干道3条2500米、小街巷12条2000米;投入76万元,建成了文化活动中心及灯光文体广场、寓教于乐的文化长廊、图书阅览室、老年活动中心;成立了老年基金会,为失去劳动能力老年人每月发放40~60元补助金;成立了村卫生所和幼儿园。
魏岭乡在发展过程中,较好地解决了男性劳动力输转与女性劳动力就业导向相结合的工作。2011年,该乡男性外出劳动力1250人,同步开展对女性劳动力的就业导向科技培训5期共350人次。作为具有农业女性化特征的魏岭乡,目前的女性劳动力就业导向已初见成效,2011年大棚收益325万元,销售各类蔬菜数量160吨,实际利润率256万元。
五、启示与建议
经济分析研究表明,在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和男女工作机会和待遇尚不平等的条件下,农业女性化现象的出现符合家庭最大收益的决策结果。农村留守妇女的创新导向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家庭的最大收益。根据七里河区魏岭乡的妇女创业导向实践经验,妇女的创业导向应当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一是由政府组织选择建设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和收益的农业产业项目,如生态农业、设施农业等,提高妇女的创业收益;二是改善创业的基础设施条件,如道路、交通等;三是解决妇女创业的后顾之忧,如老人、孩子的生活保障,学习场所,卫生医疗等;四是加强创业导向的农业技能培训教育,提高妇女创业者的素质和能力。
(一)基层政府要为农村妇女创业保驾护航
第一,通过宣传,为农村妇女创业提供舆论支撑。通过媒体宣传妇女创业能人,宣传她们的创业项目和事迹,向全社会证明她们的实力。第二,在创业培训指导、小额信贷支持、妇女传统观念转变、舆论导向和社会化的家务劳动等方面给予农村创业妇女更多的扶持,着力构建农业女性化就业创业平台。第三,有目的地通过一批强大的产业项目带动大部分农村留守妇女就业,要重点扶持,鼓励一部分文化水平较高、准备充分、能力强的妇女精英先发展起来,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对其他农村女性进行引导和教育示范,增强全体农村留守妇女的创新创业能力,实现农民家庭脱贫致富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妇女获得日益平等的家庭和社会地位注入新的活力。第四,不断地开发新项目,鼓励农村妇女参与新项目,为农村妇女参与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提供资源。
(二)以人为本,重视创业的可持续发展
妇女就业导向是针对留守妇女群体开展的,因此在内容上以留守妇女为出发点,在形式上以留守妇女为落脚点。农村留守妇女的差异性较大,要根据实际和具体情况,拟订计划,分步骤开展,使农村妇女就业导向可持续。要注重农村妇女在农业发展上的技术知识的掌握和培训,着重要考虑以下因素。
1.文化程度
一般来讲,文化程度是学习的基础。文化程度高意味着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较高;而文化程度低者则会影响知识的获得及获得的速度,也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就农村妇女来讲,她们普遍愿意了解农业新技术,但是对于学习新技术和新知识又受到自身知识素质的制约,因此对农村妇女的培训应该重技能传授,轻知识讲解。
2.学习动机
对农村留守妇女开展就业导向前应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她们的学习动机并根据动机的不同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4.闲暇时间
农村留守妇女一般身兼数职,家务劳动繁重。她们在外要忙碌于田间地头,在家要赡养老人、教育子女,空余时间几乎没有。因此,尽量利用公共性的闲暇时间来对农村留守妇女集中进行就业导向培训。同时,深入田间现场指导农业生产过程的效果十分明显。
5.年龄因素
心理学研究认为,年龄对知识获得快慢的有重要影响。留守妇女一般都是已婚大龄,在农业技术培训中要充分地考虑传授形式和内容,在学习的自信心、接受能力和理解力上要充分地包容,在培训的方法和手段上要灵活多样,注重效果引导,达到培训的有效性。
(三)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产供销联合体
关注农产品需求市场、农产品信息市场和农产品服务市场。农村妇女就业导向首先要求政府部门树立市场意识,以市场需求引领农业生产,要及时帮助农村妇女获得农产品的价格和需求信息;其次建立产品供销联盟,打造服务链,为农村妇女从事农业生产树立信心,让她们看到产品的价值和未来,让她们知晓投入必有回报;最后,让农村妇女掌握市场信息、关注市场动态,学会科学生产、科学管理,实现农业增收。
(四)因地制宜对农村妇女实施培训
首先是培训内容上的因地制宜。要实施调查研究,根据所需进行培训。要根据当地培训者的特点和农业特色,对于技术要求高的设施农业要跟踪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一定要实用,培训计划要以增收和增产为目标。其次是培训方式上的因地制宜。进行集中培训有时是不可能的。前已叙及,农村妇女文化知识差异大,闲暇时间少,因此进行个别培训、个别指导是主要的培训形式。在培训时还要考虑接受的能力,尽量以面授、农业技术讲座为主。在技术人员有限的情况下还可以重点培养几个当地农村妇女能人,让她们通过以身传教的方式开展培训。
参考文献:
1.罗忆源,定红.半流动家庭中留守妇女的家庭和婚姻状况探析[J].探索与争鸣,2004(03).
2.周福林.我国留守家庭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6.
3.孙琼如.农村留守妻子家庭地位的性别考察[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6(02).
4.郑真真,解振明.人口流动与农村妇女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5.李小云.“守土与离乡”中的性别失衡[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01).
6.何军,李庆,张姝弛.家庭性别分工与农业女性化——基于江苏408份样本家庭的实证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0(10).
7.周丕东.农业女性化及其影响研究:基于贵州省六个村的实证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09(05).
本文系甘肃省社科规划办“甘肃社会管理的改进与创新”(项目编号:20118-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