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言·慧言·身言

2013-04-29 18:41吕张华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3年8期
关键词:童言体育课体育教师

吕张华

2011年版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调体育与健康课程应“通过有效的体育教学,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丰富学生的运动情感和体验”;强调“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的整合和体现,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然而,众多分析和调查显示,“体育课堂情感缺失”“学生爱体育运动,却不喜欢上体育课”等现象已经成为足以引起大家深思的突出问题。如果学生们不喜欢上体育课,就很难实现体育课的教育价值。可见,如何让体育课堂实现“技能学习”与“情趣盎然”的互促共赢,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体育教学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载体,是交流情感的方式和育人的手段,更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体育教师的“语言艺术”往往是自身专业成长的关键点。体育教师在课堂上注重“语言修炼”的过程能恰到好处地成为实现体育课堂“技趣共赢”的有效举措。

一、“童言”修身,让体育期待油然而生

您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变成朋友,课堂立刻成为乐园,您立刻觉得是和孩子们一般儿长大,一块儿玩,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

——陶行知

通常,体育教师唯恐学生不受自己控制而以威为先、以罚当头,震慑着体育课堂,体育教师的“师者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无法亲近体育课堂。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教师的教学语言直白、命令,很多时候还带有责备和训斥。也难怪有学生在问卷调查时说:“我们的体育老师说话的时候最缺少的一种表情就是笑!”其实,在小学的体育课堂上,体育教师最需要理解什么是“儿童”。每一名学生都是儿童,他们正处在懵懵懂懂的启蒙状态,他们的特点是对人情世故和社会规则的陌生,他们的宝贵之处,是保留了完全的人性之美,简单、纯洁、天真。幼稚是他们的特点,犯错误是他们的特权,教师的关键在于引导,而不是强迫。笔者从课堂语言入手,让语言贴近学生的年龄特征,用“童言”装点自己的课堂,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对体育课堂产生了期待。

例如在教学“后滚翻”时,笔者把“团身紧,后倒快速及时,依次滚动”的教学语言进行了改变:“后滚翻其实就是让我们的身体变个小魔术,先变成小刺猬,把身体团得紧紧的,再像小皮球那样往后一滚,翻过去了,展开身体,我又变成自己了!”很明显,学生们觉得很有趣,纷纷想参与到这个“用身体变魔术”的过程中来。

同样的,当学生不遵守规则时,“童言”引导的效果远胜于严厉的呵斥。有一次体育课恰逢刮大风,学生们在课堂上极为调皮,纷纷在风中甩衣服、扮鬼脸、缩脖子等。在这种情况下笔者临时改变了教学计划,对学生说:“今天,风婆婆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和我们一起来玩50米短跑比赛的游戏,表现乖的小朋友顺风跑,风婆婆会在背后帮你跑得更快,表现不乖的小朋友逆风跑,风婆婆会阻挡你的速度,我们来比一比,谁是今天的短跑冠军。”几次尝试下来,大家发现顺风跑明显要比逆风跑更占优势,不经意间便饶有兴趣地遵守课堂规则了,并且还懂得了风会影响跑步速度的道理。

“童言”这项教育资源,就在我们身上,呼之即来,取之不尽。选择那些符合孩子心理特点的语言,从而传输给学生信任、鼓励、赏识的信息,让学生觉得教师是可亲近之人,课堂是可亲近之地,这不也是一种教育的艺术吗?

二、“慧言”修情,让育人细节温暖课堂

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还根本不懂得欣赏你的学识,赞叹你的教学艺术,所以真正能触及他们心灵的,让他们感觉快乐的,反而是一些细节。

——秦承伟

体育课堂的“生涩”已经成为一种通病,在很多时候,体育和德育成了两个互不相干的概念,体育课堂以传授体育技能为主,而忽视了课堂原本可以并存的“育人”功能,从而使体育课堂情感交流欠缺。其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是不能“独立”和“直接”进行的,它只有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融为一体,才有生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有没有单纯的空无依傍的德育?似乎没有,德育总跟智育或者体育结合在一起。”体育教师可以成为一个“性情中人”,执着地爱上和孩子们一起的课堂,才会把课堂和自身融为一体。而教师的一句“慧言”,也许就会成为一个教育的契机。

我班的汉宇是个极为内向的孩子,不善于与人交流,仿佛做什么都没有自信,在体育课上也是一个非常容易被人忽视的孩子。其实,在跑步上他是极有优势的,那次体育课上进行200米的练习,跑到一半时,汉宇便已领先不少,看着汉宇跑步时高昂的头,忽然觉得这孩子这一刻似乎是他最自信的时候了,从口袋里摸出手机便拍下了汉宇冲刺时的模样。笔者把照片洗了出来,在背后写了一句:“什么时候也别忘了你冲刺时高高昂起的头,只要抬起头来,没有什么是不能征服的。”后来上体育课时,笔者把照片送给了汉宇。很明显,汉宇在以后的体育课上对笔者亲近了很多,人也日渐开朗。

笔者任教班的语文老师曾告诉我,班中一孩子写到体育课,说体育课很“温暖”。这应该和我在课堂间隙中和学生个性化的交流有关,曾告诉一个体育“困难户”:“不要和别人比,每天进步一点点,你便能从山谷的最底部往上爬,老师和你在一起。”曾拍着一个“顽童”的肩膀说:“孩子,努力让自己的每一处都像体育课那么棒,我觉得你能行!”……“慧言”之贵,贵在这是一种教学机智,也贵在沁人心脾。

三、“身言”修为,让课堂魅力润物无声

优秀教师知道谁是课堂的主导:他们自己。好的教师努力改进,他们集中于他们能够控制的东西——他们自己的表现。

——(美)威特克尔7

在一次“体育学科育人现状”的专项调查中,专家们发现,被调查的120节课中有将近一半的体育教师未能将动作要领具体形象地展现给学生。因此,有那么多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也就不难理解了。事实上,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就是一名“专业技术人才”,优秀的气质性格,精湛的教学技能技巧,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已经成为体育教师的基本要求。可见,让学生对自己的体育老师“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必须“修为”,非常关键的,便是自己在课堂上的亮相。即使不说话,也能散发出浑身的魅力,这种魅力是在潜移默化中润泽学生的最好力量。

在体育课堂“语言素养”的修炼中,笔者把“身言”作为对自己专业修为的一个要求。“身言”指的是除“声音语言”之外的“课堂语言”。用自信阳光的形象气质获得“人气”,用精准优美的动作示范树立榜样,用游戏比赛中的身先士卒贴合学生,是“身言修为”的主要内容。

以游戏比赛为例,不少体育教师往往是以裁判的身份参与其中的,或是在一边观看。其实,在游戏或比赛中和学生“打成一片”是教师提升自己形象魅力的一条佳径。游戏是儿童最本质最自然的生活之一,德国诗人和剧作家席勒认为:只有当儿童是完全意义上的人,他才游戏;只有当儿童游戏时,他才完全是儿童。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特点,笔者在平时教学中建立了丰富的游戏库,有发展速度的游戏、发展力量的游戏、培养耐力的游戏、训练灵敏的游戏等。在每一次游戏中,笔者必然参与其中,自觉遵守游戏规则,自身被游戏淘汰也要以身作则坦然面对,给学生做出好的榜样。我们发现,在游戏和比赛中展示自己的技能技巧,展示自身的良好素质,这是对自身的挑战和促进。同样,也能让学生成为自己的“忠实支持者”。曾有教师幽默地评价,我的学生似乎都成了我的“粉丝”,在体育上的一言一行竟然都有了几分神似,这便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课堂效应。

从某种意义上说,体育课堂较之其他学科的课堂,更贴近于生活本身,“真正的生活是相遇”,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在课堂中寻到共同的家园,这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可以在课堂中进行生命的交往和对话,在这种交往和对话中,体育教师的“语言艺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拥有一颗“童心”说“童言”,凭借教学机智展“慧言”,关注形象气质炼“身言”,实现体育课堂在学生心目中的“技”“趣”共赢,便可以不再只是一个难以实现的理想,而是一道实实在在可以触摸的美丽风景。

(浙江省绍兴市鲁迅小学教育集团 312000)

猜你喜欢
童言体育课体育教师
童言·童画
童言·童画
体育课
竹兄弟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