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文虎 张君
摘 要: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传媒水平高度发达、中外文化交融的网络信息开放时代。受社会综合影响,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主流是积极、乐观、向上的,但是也存在过分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价值目标功利化、优良传统认同感的缺失等价值观误区。必须要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发挥学校教育主体功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掘传统文化的优秀资源等方面强化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关键词:价值观;价值体系;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8-0222-02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生理和心理正在逐步走向成熟的当代大学生经历着社会的巨大变化与变革的考验。由于他们的思想观念尚未成熟、价值体系极不稳定,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大学时期的教育对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正确教育和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积极科学的社会主导价值观,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
(一)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
1.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进取
根据教育部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当代大学生对于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对社会应当有所作为”的人生价值观念普遍持认可态度。他们追求完美的人格质量,通过各种途径完善自己的内在和外在。尽管现实社会的阴暗面有时候会对他们有一些负面影响,但是他们的内心无论是对事业、爱情和家庭的憧憬都是抱着美好的希望。他们拥有责任感和正义感,富于同情心,“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依然是多数大学生的行动方向和最终理想。
2.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态度乐观向上
当代大学生关心祖国的命运和未来,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对祖国的未来充满希望,他们相信在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会走向新的辉煌。他们对政府和党的重大事件的处理以及重大决策能够表示支持和理解。同时,他们善于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和捕捉新生事物,广播、电视,尤其是网络的发展已经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他们关心政治,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政治思想上和精神追求上积极上进贯穿当代大学生生活成长的整个过程。能为祖国做贡献,成为祖国的栋梁始终是当代大学生的奋斗目标。
3.当代大学生在行动上独立务实
绝大多数的当代大学生,他们对人生观、价值观有自己的选择和看法,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见解。他们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知识,增强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他们努力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以便将来可以更好的驾驭自己未来的生活;他们把自强自立放在个人成长的第一位;他们努力学习本领,参加各种补习班。从当代大学生热衷于考证的现象就不难看出,他们已不仅仅满足于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而是更希望能实实在在地拿出些可以证明自己实力的“本子”,来增强他们在未来社会的竞争力。如何更好更实际地适应社会、适应竞争,是当代大学生普遍认同的一种主流思想。
(二)大学生价值观的误区
1.过分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的加快,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上各个领域的的竞争日趋激烈,使得对人才的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当今大学生面对着比以往更大的社会压力,他们必须提高自己的个人能力,才能使自己有更好的发展,他们努力寻求各种途径来完善自我的发展,这使得他们的价值主体趋于自我化,价值观念的核心由社会本位转向个人本位。集体主义精神在当今大学生群体中不如以往突出,他们更加注重追求个性、与众不同,使自己的个人价值得到最大化的实现,有时候会表现在:只顾自己利益、不愿意关心和帮助他人,个人主义、本位主义、小团体主义严重。
2.价值目标功利化的倾向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个别同学相信金钱至上的观点,宣扬金钱万能论,出现了崇拜金钱的拜金主义,以拥有的金钱多寡来评价一个人的成功,认为金钱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所有的努力和行为都以最终是否能获得财富来衡量所做事情的意义,价值目标更加明确化、具体化、短期化、功利化,他们的行动和思想更加务实,行为上很多时候会表现出浮躁和急功近利的不良心态。
3.优良传统认同感的缺失
近几年来,我国一直所提倡的优良传统,诸如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精神与现在个别大学生所大肆宣扬的高享受、高消费已表现的格格不入,他们迷失于各种奢华的国际名品,向往穿名牌、开豪车、住豪宅,向往各种偶像剧似的生活,对我国古人所提倡的“仁爱”“推己及人”“谦虚谨慎”等优秀传统思想呲之以鼻,对过去的精神偶像不以为然,甚至抱有怀疑态度。就像3月5日的学雷锋日,当我们在宣传雷锋助人为乐精神的时候,却有很多同学就对雷锋精神提出了质疑,认为雷锋行为不过是当时对雷锋的一种炒作,雷锋精神更是一种政治宣传的手段。他们认为,在这个时代“敬老爱幼”“助人为乐”的美德已经过时,帮助那些摔倒的老人,或是被车碾过小姑娘(广东佛山小月月事件)是一种非常愚蠢和危险的行为,明哲保身才是明智之举。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原因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市场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以经济发展为标准的价值观正在逐步形成,很多人并没有真正的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内在含义,盲目地追求利益最大化。如今,随着改革开放脚步的加快,个人的私欲得到了積极的肯定,西方思想所倡导的“个人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在我国得到了认可,随之而产生的一些负面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随着科技的发展、物质的极大丰富,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之风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当代的大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了迷茫,道德失范现象大量出现。
有些同学在面对一些社会上出现的腐败现象、不正之风的时候,会产生一些消极的观念,官二代、富二代成为具有一定意义的代名词,由此而产生的一些仇富、仇权的心态,在大学生群体中逐步凸显出来。随着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的出现,他们对个人的发展前途和国家的前景产生一定的困惑,在彷徨苦闷之中他们开始转向崇尚自我,主体意识也开始由社会本位转向个人本位。
(二) 西方价值观的不断渗透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響下,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达到了空前繁荣的状态,随着网络和大众传媒的高度发展,世界整逐步发成为“地球村”,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念也随之在世界各国开花结果,在接受西方先进思潮与技术的同时,一些文化糟粕也随之流入我国,由于当代大学生的判断和取舍能力是有限的,在面对物质和文化爆发似地涌入,他们的免疫力往往很难抵挡住诱惑,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英雄主义等等价值观念的负面成分随着精彩的好莱坞大片以及其他的文化形式大规模的渗透和传播到了中国,这使当代的大学生纷纷向往国外的生活方式,肯定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这些西方思潮的渗入,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网络媒体的不良效应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传媒水平高度发达的网络信息时代。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手机3G网络的发展更为信息的获取提供了便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从网络云端获取他们需要的各种信息。然而,网络科技的发展就好像一把“双刃剑”人们在获取有益信息的同时,也被各种垃圾文化所污染,学术、经济、娱乐信息与各种黄色、暴力的信息混杂在一起,再加上世界各国的文化糟粕,甚至封建迷信的残余思想都可以在网络上找到,这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出现了空前的混乱,很多大学生终日沉迷于各种网络游戏,与现实社会脱轨,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一部分大学生出现了精神的空虚,以及理想和信念的迷失。
(四)家庭价值观教育的缺失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谁都不可否认,家庭教育对孩子有着长远、深刻的影响。从整体来看,我们国家目前的家庭教育是非常落后的,当代大学生的父母多数是出生在50、60年代,他们成长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也是中国最动荡最混乱的一个时代,从小接受的文化教育非常少,整体文化水平也比较低;同时又赶上了计划生育、改革开放等政策,短时间富了起来,家里又多数只有一个孩子,所以他们对子女的教育就出现了很多问题。对子女的过渡关爱、溺爱,缺乏正确有效的教育引导方式,使得当代大学生出现了以个人为中心,集体主义精神淡薄,抗挫折能力差等等。这些直接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积极健康的价值观的形成。
(五)学校价值观教育机制的滞后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体系和方法已经很难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而新的教育工作体系尚未建立完成。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滞后、形式单一,过于程式化、内容呆板、僵硬、针对性差等问题比较突出。过渡强调理论知识,实际操作能力落后,理论脱离实际。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误区缺乏深入的了解,所以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深层次的问题。
(六)大学生自身成长的制约
当代大学生从小便经历了社会转型所带来的方方面面的影响,同时又在家庭和社会的多方呵护下成长,成长过程复杂,影响来源比较广泛。他们缺乏生活磨练和对国民国情、社会制度、社会思想、人生观、价值观的思考,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他们现在仍是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的群体,思维和情感处于变化发展的过程,他们容易受新的理论和思潮的影响,这使得他们的心里特点表现出了一定的矛盾性。
三、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灵魂,它引领着人们的思想行为、社会风尚和时代发展的方向,决定着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基本方向和基本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指南针,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保障和巨大推动力。我国高校的价值观教育必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接受多种价值观存在的同时,积极加强倡导一元的价值观引导,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的引导,这样才能使当代的大学生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对多元的信息、多元的经济体系、多元的价值观时,坚定信念,明确自己的前进方向。在整个价值观体系上达到“和而不同”和谐状态。
(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首先,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各界舆论媒体,包括新闻、出版、电视、电影等都要以正面宣传为主,树立先进的模范和典型,为大学生价值观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健康的舆论氛围。其次,要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净化网络环境,从技术上对不健康的网站予以屏蔽,对各类网站进行积极的价值观的引导,使他们增强自律心与社会责任心,开展各类网络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多上一些有益的、健康的网站,同时可以建立一些思想健康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站,利用网络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最后对学校周围商家的商业活动、娱乐项目进行一定的管理,防止一些腐朽、堕落的生活环境对大学生的腐蚀和影响。
(三)发挥学校在价值观教育方面的主体功能
改进价值观教育的方法和方式,首先要加强教师队伍道德素质的建设,增强教师崇高的人格魅力。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学术水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拥有健康的价值观和渊博的知识。一个德高望重、师德高尚的老师本身就是一本优秀的教科书,会对学生价值观的健康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要改善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应当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多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网络了解最前沿的学术动态,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完成价值观教育。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一直是思想政治工作和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他主要是通过营造一种校园文化环境来对学生实现课堂以外的教育效果,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吸收了教育精髓,内化了教育要求,实现了教育结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方面要在物质层面进行建设,一方面要在精神层面进行建设,物质层面的建设就是要求校园应当设立一些具有学术气息的建筑,优化校园环境,使学生可以在校园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无形的感受到大学校园带来的学术以及艺术的熏陶和感染;精神层面的建设,就要求大学校园应当经常开展健康有益的集体活动,支持一些学生社团的创立,鼓励他们在大学校园宣传一些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举办一些娱乐晚会、讲座等等来营造一种健康明朗、活泼有序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使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完善。
(五)充分发掘传统文化的优秀资源
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其中明确指出,“我们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文化软实力,牢牢掌握思想文化领域国际斗争主动权,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由此可以看出,党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的重视。价值观的发展和创新必须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当今的社会现实才能实现的。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其中有数不胜数的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我们应当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精髓融入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并将其投入到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实践中去,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与亲和力。
参考文献:
[1] 陶倩,朱承.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思考——以大学生群体为对象的考察[J].思想理论教育,2007,(12).
[2] 吴光林.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大学生价值体系的构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5).
[3] 王向阳.21世纪高校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理念和新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2002,(7):63-75.
[4] 贺正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取向[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9,(7).
[5] 陈章龙.论主导价值观[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6] 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杜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