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传真 王宏 李岳
摘 要:在当前时期和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培养学生理论学习骨干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一项重要工程。结合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理论学习的实际情况,从高校共青团团校建设、大学生理论社团和共青团网络阵地等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论述并探索大学生理论学习骨干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校学生;理论学习;理论社团;网络阵地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8-0220-02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展现在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依托共青团团校,促进学生骨干理论学习系统化
依托共青团团校对基层团干部进行集中的、系统的、正规的培训,帮助学生骨干学习和掌握团的理论知识及工作方法,学习贯彻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传播和发扬哈工大共青团的传统与特色,了解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特点与使命,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基层团干部,不断提升基层团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水平,切实加强共青团学生骨干队伍建设。
(一)以精品课程为主线,以原著阅读为延伸,把握团校理论教育阵地
共青团团校通过聘请资深政治理论工作者为团校学员开授精品公共课,系统化地讲授共青团的基本理论知识、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特点与使命、哈工大共青团的传统与特色、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团中央重要文件学习等,加强学生骨干政治理论学习。
在课堂教学之外,组织学生骨干举办原著阅读活动,通过重温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的经典著作和文章,以及中国共青团工作会议报告等理论学习,深入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等政治理论。举办政治理论学习读书会,使学生骨干对团的理论深刻认识,对共产主义思想透彻理解,全面提升学生骨干的理论水平。
(二)以团校小组为基础,以课题研究为牵引,提升学生骨干理论水平
共青团团校以理论学习公共课为依托,可以打破学院、专业限制,采取横向分组方式,即将团校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包括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团体的学生骨干,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题研究活动。这样可以有效促进不同专业、年级和团体学生干部之间的思想交流,整合校内思想资源,有利于保持共青团团校教育的活力和可持续发展。
共青团团校推行课题牵引的学习方式,为每一个小组分配1—2个课题,让学生骨干带着课题学习团的理论知识,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有效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热情。将各院系團委书记作为课题研究小组的指导教师,为学生骨干们提供全面的指导,确保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效率。
(三)以社会实践为依托,以志愿服务为载体,搭建学生骨干实践平台
结合国内外形式、学校发展实际以及团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组织学生骨干小组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选择当前社会热点、高校学生工作研究、科学发展观调研等相关主题,将专业学习、团校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公益实践活动,如开展主题调研、政策宣传、社区服务、校园公益等实践类活动,为学生骨干搭建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平台,加强学生骨干对理论学习的深刻理解。
二、构建大学生理论社团,引领学生骨干理论学习
在高等学校众多的学生社团中,大学生理论社团无疑是学校实现政治理论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大学生能力拓展的空间、健康成长的平台。而我校在这方面是空白的,可由校团委牵头,人文、市政、法学等院系承接构建大学生理论社团,各院系选派学生骨干参加,定期开展理论学习及讨论,如参加“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会”、“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团史协会的学习交流讨论等。
(一)规范大学生理论社团管理,加强大学生理论社团理论教育引领作用
我们要建立、健全大学生理论社团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社团人员的管理,使社团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为大学生理论社团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发展空间。将大学生理论社团纳入校团委的工作管理渠道,加强对大学生理论社团的规范化管理。通过政治理论环境陶冶学生骨干情操和规范学生行为,综合塑造学生整体素质,提升学生骨干政治理论水平。
我们应该给予大学生理论社团相关方面的支持,尽可能地为其发展壮大提供有利条件。除了为大学生理论社团配制专门的指导教师外,还应重视培养大学生理论社团骨干,建立科学的负责人选拔任用制度,并对负责人及骨干进行定期的、系统的培训,通过提高负责人及骨干的政治理论素质,促进大学生理论社团健康、有序的发展。加强对大学生理论社团组织目标的调控,特别是要引导社团成员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大学生理论社团活动,使大学生理论社团在我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真正引领学生全面提高。
(二)专业政治理论教师与校团委教师相互配合,促进大学生理论社团健康发展
专业政治理论教师参与大学生理论社团的专业理论知识讲座,定期针对某个专题或形势政策问题举办讲座,帮助社团学生进行论坛、讨论会的理论指导工作,为社团学生提出的活动主题和方案提供政治理论的指导意见,提升大学生理论社团成员及其活动的理论高度,帮助大学生理论社团理论方面的建设。校团委的教师主要负责大学生理论社团的建立和日常管理工作,将大学生理论社团纳入学校党委或团委的管理轨道之中,帮助社团根据本校的相关规章制度更好地运行和发展,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理论社团建立正规、合理的人员和日常活动管理制度,而且方便了解社团和高校的实际情况,为社团活动提供经费、场所的帮助和支持。
两种类型的指导教师相互配合,由专业政治理论教师和校团委教师共同组成的指导教师构成,既为大学生理论社团理论学习提供了专业、权威的指导,提升了其活动的理论深度和高度,又有利于校团委领导机构把握大学生理论社团的发展方向,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情况,更有利于大学生理论社团的健康发展。
(三)建设大学生理论课题立项工程,建立健全考评激励机制
依托大学生理论社团,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高校团组织建设”、“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等为主题,建设大学生理论课题立项工程,划拨课题立项资金,以课题立项带动大学生骨干开展理论学习,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团建设和理论研究,充分发挥大学生理论社团的育人作用,推进大学生政治理论教育。
建立健全大學生理论学习考评激励机制,将学生参加理论社团活动、理论课题研究等情况纳入共青团五四评优考核体系中,充分调动学生骨干参与理论学习的积极性。
三、完善共青团网络阵地,拓展学生骨干理论学习途径
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建立政治理论教育的网络阵地。互联网的全球性、开放性、即时性等特点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网络以其交互性、多样性、快速普及性等特征,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大学生已经成为网络文化的重要传播者和消费者。因此,构建高校共青团政治理论教育的网络阵地对于加强大学生骨干理论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共青团网站开辟大学生政治理论教育专题网页,发布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的经典著作和文章等理论教育资料,开展网络学习系列专题讲座;引进“牛人文化”,将国家领导人、共青团中央工作会议重要讲话和报告与学生骨干进行网络分享;开设大学生理论社团网络专栏,对大学生理论社团和课题立项进行网络管理,构建大学生政治理论学习论坛,引导学生深入讨论思想政治理论,交流理论学习体会,分享理论学习经验。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和大学生思想多元化的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政治理论教育,提高大学生骨干的政治理论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 郑欣峰.高校学生理论社团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问题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2-05.
[2] 胡德岭.对高校学生理论社团建设与引导的思考[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5,15(5).
[3] 王小奎.高校学生理论社团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J].中国-东盟博览,2012,20(9).
[4] 蒋超.高校大学生理论社团建设探析[D].苏州:苏州大学,2010.
[5] 魏一.高校大学生理论学习类社团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6] 江志.斌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7] 王琦.实施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巩固党的执政基础[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
[责任编辑 杜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