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四地的交流,让我们看到教育的新曙光

2013-04-29 00:44:03客理诚
师道 2013年8期
关键词:平声音韵平仄

客理诚

“两岸四地暨新加坡语文课程交流活动”始于2007年,意在推动两岸四地暨新加坡中小学语文课程的交流与研究。第一届、第三届主题为中国古今散文诗歌的“同文异教”,第二届为“金庸作品与语文课程”,第四届为“资深教师课堂”,第五届为“语言推广研修—通用语与方言的古诗词朗读教学”,第六届则为“创意教学”。

这一届的整个活动安排得井然有序,尤其是细节,专业规范,颇具人文关怀,加上每场活动的主持人都是专家学者,又有执教教师、点评教师、主持人、参与教师之间的平等对话,使活动过程具有浓厚的学术氛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在大陆,在香港、在澳门,已多次听过涉及到音韵学内容的课,在台湾听北京景山学校朱畅思老师执教这样的课——《平仄之美》,当然是第一次。若总结一下听这类涉及到音韵学内容课的感觉,一是执教老师,似乎男教师总是多于女教师。二是因为与学术好像沾点边,所以给学生以神秘高深的感觉。用大陆学生的话来说,是“我们老师,造诣好深啊”!用澳门学生的话来说,就是“这个老师,好有文化噢”!第三,大多数的课,不是专门教音韵知识的,只是打个擦边球,晃一枪,秀一把。像朱老师这样专门教平仄的以前不多,现在多起来,因为有了目前国学热、“中华古诗词吟诵”的背景。但是我想,教平仄,必涉及音韵;教音韵必涉及诗律、词谱、曲律;教诗律、词谱、曲律必涉及语音的演变,谈语音的演变必涉及方言的特点及沿革。

若教学中用玩一点游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自然无可厚非,但一认真起来,麻烦就来了。因为上这种课,你可以了解《声律发蒙》(元代祝明著)《声律启蒙》(清代车万育著)这一类元、明、清的儿童启蒙读物,更需要了解隋唐以来的学术著作《切韵》《唐韵》《广韵》《平水韵》与《中原音韵》,以及《中原音韵》后语音发生的重大变化的情况。这就是,平仄及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的四声概念源于六朝时期的沈约。四声,用当时形象的描述,就是“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自元朝开始,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的四声,已变化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四声,而“入声”也已“入派三声”,就是分化到平声、上声、去声里去了。原先的入声字大部分就在“仄”里的,所要寻找的主要是在平声里的入声字。对有粤、闽、吴、湘等方言基础的人来讲,在老师的指导下明确这些字并不算难,没有这个基础的,也可逐渐掌握。当然,道理是好懂的,要扫除入声字的障碍,还需查韵书或字典,还需有学习的毅力。

若你并不明白“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的道理,不了解平仄及平仄的变化,只简单地用现代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来判断平仄,又用古代特别是唐宋以前的律诗绝句作例子,那就成了“你不讲我还明白,你一讲我反倒糊涂了”。此次活动中,朱老师的课《平仄之美》基本属于这一范畴。一堂课热热闹闹下来,教师和学生们却始终未搞清楚所谓平仄,平仄都不明白,何谈“平仄之美”呢?大陆、香港、澳门中学课堂上的涉及到音韵的课,又与此课何其相似。

“平仄之美”的“美”,应该体现的是古人所谓的“声调铿锵”,今人所谓的“错落有致”。以元朝以前古四声为基础的平仄,实际指的是声调。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声调,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高低和升降(四声的依据),而不是长短。舍去四声的高低升降,而大谈最一般的常识“平长仄短”(向来如此的)和“平起仄起式”,并不符合“声调铿锵”、“错落有致”的“平仄之美”,不管是朗读也好、诵读也好、吟诵也好。

正确的教学目标,决定正确的教学行为,而正确的教学行为,才能引发良好的教学效果。看朱老师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栏,共有8个教学目标:“1.能熟悉诗歌吟诵平长仄短的特点;2.能了解诗歌内容。尝试诵读或吟诵;3.能了解近体诗歌的平声节点,正确吟诵近体诗歌;4.能分析一首诗歌,并且能够正确把握近体诗的吟诵;5.能感知平长仄短的意义;6.能感悟诗歌的意境;7.能分析声韵;8.能了解近体诗平起与仄起的区别,利用平长仄短的吟诵规则,正确吟诵近体诗歌,并初步感知平长仄短所带来的声韵之美。”且不说教学目标制订得冗杂重复,仅达成8个教学目标就难上加难。其实,我们希望看到的是“一课一得,得得相连”,而不是面面俱到,面面不到。所以教学目标要正确,要小而实,不能大而空、杂而乱,更不能南辕北则,逐本求末。因为一节课只有四十分钟啊!

我想,如果注意以下几个因素,朱老师或许能将此课教得有序有物、精彩纷呈。

首先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平仄,平仄与古今四声的关系,语音发生了什么变化。二是让学生明确何为诵读,何为吟诵,并示范举例。三是通过吟诵表现出的“平仄之美”的教学示范,对学生耐心地进行引领。四是交流评价:先制订吟诵的评价标准进而师生间、生生间交流评价。加上朱老师本身具有的生动标准的嗓音、亲切和气的态度、丰富的身体语言、特别是非同一般的表演才能和娱乐因素,再加上快捷有效的媒体配合,想不精彩都难。

演员和教师毕竟是不同的。演员的表演就是表演,教师的演示则是示范。演员通过表演证明自己的卓越及社会价值、市场价值,教师则通过自己的示范为学生提供帮助,“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演员关注的是如何使自身不断精彩,教师则关注的是如何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让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因为“学生的精彩才是教师真正的精彩”。所以,教师不是演员,教学不是表演。

眼下国学热、儒学热、诵读热方兴未艾,然而纵看横观,只觉得形式大于内容,活动大于实践,主义大于研究,利益大于服务。许多人关注的似乎只是“成功”与“市场”,向往着一宿成名,一鸣惊人。或满足于“好玩”、浅阅读、浅思考、娱乐化、一时的感官刺激。所以充斥于各行各业的表演者越来越多,且大行其道。表演什么呢?表演夸张的言语,表演诱人的姿态,表演快捷的网络传媒,表演直观的软件,表演林林总总所谓的模式……至于真理、学问,最常听到的话是“何必那么认真呢”。功利、浮躁、懒惰的社会风气为这些表演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教育界、学术界自然不能避免,“两岸四地”亦不能置身度外。然而,这是正常社会需要的教育吗?这是我们追求的美好的教育吗?

如果我们追求的美好教育是公平正义与和谐相处,是独立思考与多元价值,是营造环境与提供帮助,是积累建构与学以致用,是尊重个性与特长发展,是与人为善与和而不同,是言传身教与创造开拓,是让孩子们“扎实学习、快乐长大” ……那么,门户已经打开,两岸四地暨新加坡的同仁关于教育、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正在不断的、频繁的、持续的、深入的交流着,正是这交流,促使我们进步,让我们看到教育的曙光。

猜你喜欢
平声音韵平仄
平仄谱:阅读格律诗的一把金钥匙
新阅读(2018年6期)2018-09-10 14:25:55
揣一本词典走天涯
揣一本词典走天涯
从声调演变史看方言中调值变化现象
诵读古诗词 体验音韵美——石家庄市友谊大街小学开展诵读古诗词活动
春天的马蹄声
故事林(2016年8期)2016-04-20 07:59:40
滇风诗说
云南画报(2016年12期)2016-02-06 09:01:49
《中华大典·音韵分典》与音韵训诂研究
长江学术(2015年1期)2015-02-27 07:11:13
《汉语十四行试验诗集》的音韵艺术
病联曝光台
对联(2013年8期)2013-06-25 10:4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