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后进生”的成功逆袭

2013-04-29 00:44洪珍吴双法
师道 2013年8期
关键词:后进生大学

洪珍 吴双法

(上部:年少篇)

快乐少年

陈韵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从幼儿园到小学可谓顺风顺水,都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乖小孩。虽然成绩并不拔尖,但和后进生却是不搭界。父母无意在成绩上有太多要求,但有意而为的行为习惯的训练却一刻也没有放松:放学回家第一件事认真完成当天作业,这是自己的任务,也是自己的责任;吃完饭是和爸妈聊天的时间,讲讲班级、同学间发生的故事,提出要解决的问题;睡觉前是阅读时间,尝试和父母分享阅读的乐趣。在学校:尊敬师长,主动和长辈打招呼;学会交友,和朋友分享学习和快乐;学会干活,会做事的孩子才能赢得老师的青睐;学会学习,听讲、举手、发言相辅相成,不懂就问的孩子才是老师的最爱。由于点滴的养成使得小陈韵和“好孩子”结缘。这一切,也为后来的学习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另一方面,陈韵和大多同龄孩子一样,学舞蹈,学画画,学书法,学二胡,学跆拳道,似乎一切都是娱乐,都没有多少成果。父母想坚持的二胡最后也只能无疾而终。这一切都没有影响陈韵的好心情,倒是“三好生”、“优秀少先队队员”、“优秀班干部”的频频光顾,成为家长的骄傲。这样一个快乐的孩子,后进生的帽子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戴在她的头上,然而一场变故……

衔接不当成“后进生”

由于父母工作调动的原因,刚小学毕业的小陈韵随父母从湖北来到广州,一个崭新的环境出现在小陈韵面前。在教育局安排下,小陈韵被安排到广州一大型小区配套的初中就读,在和校长一番沟通之后,陈韵被安排进了重点班(由于全家到广州时间已经是8月29日,所以陈韵既无缘小升初,也无缘分班考试)。一切都OK啦!

开学不久,学校第一次统考,陈韵哭丧着脸回家了。原来全年级300多人,陈韵总分排名260多名。这次考试陈韵的英语考了16分,语文、数学都一般。分析原因:陈韵在湖北基本没学过英语,湖北五、六年级才开设英语课,每周一节,基本上是打酱油,所以能懵16分算幸运的了。语文、数学由于教材的不同也没有多大优势。从湖北到广州由于教育衔接的不当,陈韵沦为班上的“后进生”,成绩倒数几名。

学习的衔接尚在其次,陈韵心理的衔接才是最大的挑战。在湖北,两室两厅的房子不算小,陈韵有自己的卧室,独立的空间,也算是小康家庭吧!来到广州,由于经济的拮据,父母只能在小区旁边的城中村租房住。狭小、潮湿、终日不见阳光的出租屋成为陈韵心里的牢笼。整天的皮肤过敏,瘙痒让她愈发焦躁,看医生也无多大效果。每逢周末,父母劝陈韵:“到xx花园去走走,散散心;也可以去同学家串串门。”陈韵却答道:“我又不是xx花园的人,去干吗?别人xx花园的人也不见得欢迎我,不去!”

就在这纠结、痛苦的日子里,陈韵变成地道的“后进生”了。

自我封闭、情绪低落、身体不适的陈韵,让身为教师的父母束手无策。

“后进生”从改变开始

父母的思想工作无效,皮肤的瘙痒却是愈演愈烈。曾经的阳光少年变得压抑起来,曾经自信的的陈韵经历的似乎都是失落。疏导的语言已无法打开心结,生活的变故怎能要求一个12岁的孩子承担?

终于有一天,陈韵提出了自己的要求:“爸妈,你们别做我的思想工作了,只要您们在xx花园买一套房子,让我见到阳光,学习我能搞定!”

为了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购房提上了议事日程,卖掉湖北的房子,东挪西借,银行贷款三管齐下好不容易筹齐购房款。在租房7个月之后,终于要买房子了,看房的日子陈韵是快乐的。18楼、大飘窗,躺在床上看星星,观景阳台半个广州尽收眼底,这就是陈韵所向往的。入住新房,陈韵的过敏性瘙痒竟奇迹般不治而愈了,整个人又恢复了往日的阳光,灿烂的笑容又挂到了脸上。

终于再一次有了自己的 “家”,终于再一次有了自己的房间,陈韵信心满满,有了展翅欲飞的感觉。她开始憧憬、规划她的学习、生活。

环境改变了,人也在改变。没有了瘙痒的困扰,恢复了和同学们的交流,学习效率也在不断提高。诸多的改变让父母深感欣慰:“这房子算买对了,借点债,吃点苦,也值!”

“后进生”的初次逆袭

由于找到了自信,陈韵的语文、数学成绩节节攀升,脱离后进生行列。但英语所缺的小学六年课程要补回来。在和父母商量之后,陈韵决定:单词、语法分开突破。平时,做完所有作业后将小学、初中英语单词每天听写50个,由爸爸负责督促、报听写、检查。周末,到同学家让好朋友补语法,并把小学英语教材学习一遍。看到孩子又恢复了生气,父母从内心感到欣慰。由于新家离学校才五分钟的距离,所以陈韵的时间安排既精准,又高效。早晨读英语,晚上听写单词,周末学习语法一直持续到初一结束。在这个过程中,陈韵不但适应了学习,也适应了广州的生活,学科成绩也上升到年级100多名。

进入到初中二年级,英语老师发现了陈韵英语惊人的进步,提出愿意给陈韵补课,陈韵欣然接受。有了老师的专业补课,陈韵的英语突飞猛进。伴随新学科物理的加入,语文、数学也找回了往日的自信,陈韵的总分已经进入年级前100名。

竞争激烈的初三年级到来了,陈韵的六科总分在年级50名徘徊。学习的重点也由英语转到物理、化学上来,体育先天素质一般,不求满分,只求及格,这一思路决定了时间的分配,重点的突破。切实可行的计划和执行力让陈韵的成绩终于稳定在了前50名。

临近中考,陈韵的焦虑导致成绩小幅波动,这时父亲给她讲了自己的经历:“老爸初中平时成绩也不拔尖,甚至考完中考都是稀里糊涂的,但是中考成绩一出来惊到一大片,全校第二名,全县前50名。读师范时,我似乎也是资质平庸,但毕业后当老师、搞教研、当领导都是响当当的,这就是大将之才。”接着就鼓励陈韵:“女儿,不要怕考试,相信自己的实力。我们家都是有大将之才的,关键的时候能爆发,拿得出手的!”

中考结果出来了:714分(唯有体育成绩平平),名不见经传的陈韵获得年级第五名—— —个从来没有取得过的好成绩。英语135分——又一个奇迹。陈韵如愿进入自己心仪的高中——与中山大学为邻。

有计划、有执行力、持续的努力让“后进生”陈韵实现了人生的第一次逆袭。

一个“后进生”的成功逆袭

(中部:青葱篇)

适应不顺的“后进生”

进入到重点高中,强手如林,稍许的不适应有时会造成严重后果。陈韵就没能顺利适应高中生活。首先是住校不适应,宿舍一人不睡觉她就无法入睡,宿舍一人醒来,她就跟着醒来。每天都在和睡眠作斗争,实在没有办法。经商量,只好放弃住校,挤公交。早晨,5:30起床,6:00出发;晚上9:30下晚自习,10:30回家,11:00无法入睡。坚持了一年人变瘦了,成绩也下来了。从入校的300多名跌到年级600多名。

高一的家长会,陈韵的爸爸第一次被留下来参加后进生家长特别会。这也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参加“后进生”家长会,郁闷之情可以想象。据老师反映:陈韵的英语成绩班上倒数几名。

为了改变现状,父母和陈韵进行了深入交谈,并再次动员陈韵住校,并把睡觉作为头等大事来做。当时提出的高二年级唯一的奋斗目标是:高二年级,高效休息,高质睡觉。并让她明白:学习可以缓一缓,慢慢来;睡觉不可须臾马虎,睡好了觉,一切皆有可能;睡不好觉,一切都是空谈。其次,让她和同寝室的同学沟通,晚上11:00准时熄灯睡觉,排除睡眠干扰。经过半年的努力,陈韵终于过了这个睡觉坎。一段时间解决一个问题,只要坚持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睡觉坎”是过了,但“焦虑坎”更难过。一次次的月考,一次次的排名,陈韵在年级800多人中最好200多名,最差接近700名。重点班进不去,普通班不出色。每一次的月考,每一次的排名都是一次心理的考验。

每周父母煲一次汤送过去,补充一点营养,更重要的是父母的支持与关心是无形的力量。有时这种生活的关照不被领情,但潜移默化中还是会产生激励作用的。

其次,每次遇到重要节点,或是遇到挫折,父母的出现、心理疏导不可缺少。“情绪垃圾桶”的角色扮演更是一个挑战。批评妈妈总是将自己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数落爸爸口头上不在乎成绩,内心却把成绩看得天那么大。看到哭成泪人的陈韵,父母只好不停点头认错。看来这个“情绪垃圾桶”还真不容易。

再次,父母要尝试换位思考,让孩子自我减压。高三大家都有压力,17、18的孩子要承受老师的压力,学校的压力,社会环境的压力,自我心理的压力,唯一能给孩子减压的大概就是家长了。不攀比,不追求过高的目标,放低身段,放下包袱有时成为成功的关键。父亲劝慰道:“只要你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考上什么样的大学我们都可以接受,反正你们学校去年百分百的本科率,我们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咱们素质高,不管进入什么样的大学,都可以大有作为。”

当然,心理疏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生活的关照有时不被领情;激励有时成为口号,说教更显得空洞。但父母就算不被理解,但仍要坚持;孩子的每一次宣泄,都可能在释放压力。父母的每一次坚持,都可能成为一个转折。

高中三年,孩子不易,父母也不易。

“后进生”的追梦时光

在成绩的忽上忽下中,在焦虑和不自信中迎来了高中最后的学期。人生的去向,未来的目标都一股脑摆出来。由于高中三年与中大为邻,陈韵有机会参加中大研究生院组织的各种活动。电影论坛、文学评论、学术交流让陈韵对传媒充满兴趣。临近高考,想参加北京电影院的艺考。父母的纠结,没能阻挡陈韵追梦的步伐。不让去,梦想会成为包袱拖累高考;让她去,梳理知识的关键时刻要耽搁15~30天宝贵时间,人生就是选择。

就在离高考不到4个月的时候,17岁的陈韵独自一人背起行囊,飞往北京开始了追梦之旅。网上落实了考场、考点、考试时间;网上订好了机票和旅馆;网上理清了两所大学地铁、公交的换乘。

北京电影院的导演专业,中国传媒大学的电视编导专业成为她主攻的方向。面试关口齿伶俐,思路清晰的陈韵轻松过关。北京电影院的笔试是电影知识和电影评论没能难住她,中国传媒大学的笔试居然是语数英综合能力考核,当然也难不住她。第三关是小组主题即兴表演,这可是陈韵的弱项,终于在表演关铩羽而归,北京电影院、中国传媒大学莫不如此。一个梦想破灭了,不遗憾!有张一山、杨紫(电视剧《家有儿女》的两位主角)热情迎接,有周冬雨(电影《山楂树之恋》女主角)、莫小贝(电视剧《武林外传》主演)陪考,夫复何求?

倒腾了半个月,电话传来:“爸妈,第四轮考试没有我的名单,看来我要回来了。”听到这个电话父母心底的石头落地了。从陈韵的口气中,也能感觉到终于结束了的滋味。

飞回广州,不用回家,直奔学校,来到课室,陈韵又变回了一名普通的高考学生。心无旁骛,轻松上阵的陈韵又开始了高考冲刺。

有梦的孩子就让梦想飞翔,因为青春无悔。

“后进生”的人品大爆发

“攒人品!”这是陈韵高考前最常说的话。人品怎样?高考成绩见分晓。

高考前一天,父母询问:“需要陪考吗?”“没必要,就在自己学校,自己的班级高考,中午就在宿舍睡一觉,没什么好担心的。”陈韵果断拒绝。看来经过高三的历练陈韵成熟了许多,父母也能安心地上他们的班了。

高考第一天下午妻子来电:“不好,陈韵来电话哭了!高考数学太难,没做完。”接着,同事们打听到消息:华师附中考场哭成一片,今年的数学特别难,考倒一大片。父母相约晚上去学校安慰女儿。父亲买了一大束鲜花,母亲煲了燕窝汤傍晚送到学校。高考的校园显得很安静,父母劝慰陈韵:“你是数学课代表,如果你感到难,别人就会更难,这样你的优势不就更明显了吗?……”喝完燕窝汤,陈韵的心情似乎平复了许多。(事后得知,华师附中当晚对全体高三学生进行了心理干预,而陈韵所在的高中忽略了这一点,幸亏家长及时补上这一课。)

等待高考成绩的日子是纠结的,焦虑的。父亲劝慰道:“别忘了,我们家可都是有大将之才的,关键时刻能拿出手。”陈韵只是说:“攒人品呀! 攒人品!”

“人品”随着高考成绩的到来爆发了:607分,超重点线好几十分呢!广东35万文科考生,排名2000多,不易呀!一个从来没有进入班级前十的学生居然在高考拿了第一,奇迹!班级同学如此评价:“班级状元被一个艺术生拿走了,无语啊!”

高考就是一次人生的历练,它如一面镜子反映出你的喜忧哀乐;反映出你的学习能力;反映出你的心理状态;反映出你的综合素质。经历了高考的陈韵长大了,成熟了。

一个“后进生”的成功逆袭

(下部:成长篇)

大学没有“后进生”?!

陈韵的大学志愿只有一个:“我要远行!”放弃父母喜欢的中大、华南理工,放弃回湖北的机会,不到18岁的陈韵独自一人上大学去了,一所全国综合实力前十的大学为她敞开了怀抱。父母给的建议是:“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享受大学生活。”

没有父母的伴飞,有的只是母亲的叮咛和唠叨。没有同伴相随,有的只是独行侠远离家乡三千里的快感。机场没有接机,因为大学安排的只是火车站迎接新同学。找学校,好在司机大叔轻车熟路;找宿舍,可怜学长自己都迷糊了;找圈子,不论广州、深圳,还是佛山都是一家人。排队洗澡要适应,川菜麻辣要适应,校园太大骑车上课、骑车买饭也要适应。好在年少在适应,青春在适应,咱一大学生有什么不能适应的?

大学开学不久,从陈韵那儿传来消息:“我们学校有一个XX学院,需要考试录取。进去后,据说保研、直博机会很多,我想去试试。”“大胆试,上不了也没关系。”试一试的结果是:最擅长的数学考了40多分,没戏!陈韵对这个结果也能一笑了之。看来大学完全没有必要把自己培养成自己心目中的后进生。

“不后进生”的快乐生活

大学生活忙碌而有趣,陈韵可谓游刃有余。每到周末三五好友小聚打点牙祭,上大学前学习的几个招牌菜:土豆烧鸡、清蒸桂鱼、溜白菜不时拿出来显摆显摆,赢得众吃货的一致好评。每到大的节日放假,三五同学结伴而行,一台单反走天下的日子颇为惬意。每次外出,父母约法三章:不得独行,至少一个相识的玩伴同行;制订好旅行线路和计划,做好经费预算;每到一处向父母汇报行程,分享旅行事件。在大学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陈韵已经把四川、山西、陕西、甘肃玩一圈,再到河北、辽宁、山东走一趟,江苏、浙江也不能放过……每到一处,陈韵都会给父母寄一张当地特色的明信片。大学两年可真是玩得不亦乐乎。

(下面是从陈韵微博上下载的五一旅行计划提纲:三位同学,不同地点的相遇而行。五台山相遇,大同分手?)

玩得开心,学得也要扎实,活动一个不能少,这就是陈韵大学生活的全部。由于英语的先天不足,陈韵进入大学没有停止英语学习。大一英语四级高分飘过,大二上学期英语六级顺利通过,在这之后,似乎还要干掉什么?拭目以待!

社团活动陈韵并没有四面开花,只是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传媒,经过努力大一就成为校报副总编辑。策划活动,采访,编辑怎一个忙字了得。由于工作出色,被学校评为一等奖学金(多少钱?不知道!)。这一切在陈韵眼中都是小儿科,没有价值对父母讲,父母只能通过网络搜索才得知一二。

看来这个大学的“不后进生”的大学生活是既充实,又快乐的。父母的默默关注,坚定支持成就了一个有思想、有行动的快乐大学生。

不算“后进生”的意外逆袭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不做学霸,也不做学渣!陈韵用行动告诉父母。但是,有想法的孩子是不甘平庸和寂寞的。聊天中,了解到陈韵初中好友去了美国;高中闺蜜去了澳大利亚;大学的室友几个都在攻托福,学雅思,也准备出国。这种氛围中,出国的念头开始在陈韵脑中萌芽、滋长。

进入大二的陈韵对父亲说:“我想考托福。” 父亲随口应道:“好呀!不过要出国可要提前给我们打招呼,我们的经济可不宽裕哟!”没有新东方的培训,没有教师的指导,只有一台旧电脑,只有网上下载的资料,陈韵就这样开始了托福学习,考位紧张,考点不对,临近期末都没能阻挡陈韵攻托福的决心。大二寒假回广州,陈韵就这样仓促上阵了。母亲还叨唠:“女儿不会真的要出国吧!我可有点舍不得她出去。”父亲说:“没关系,试一试吧,提高一下英语成绩也好,再说考托福哪那么容易?出国可能性更小,一个几万人的学校一年就几十个出国的,别担心。”看来,父母还没有做好陈韵出国的心理准备。

等待托福成绩的过程没有鼓励,只有忐忑,大家都不知道下一步意味着什么。终于等到谜底揭晓的日子。“托福成绩86分,幸运数字。爸妈,开学我就报学校的2+2项目,我要出国!”这一次轮到陈韵做主了,父母在懵懂中赶快补课。

经了解:国外名校和国内名校有联合培养项目,国内读两年,然后国外读两年,互换学分,最终国内、国外两所大学同时毕业,拿两个大学毕业证。看着2+2项目资料,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匹兹堡大学、明尼苏达大学……赫然在目。 “世界排名前二十的那是学霸的专利,我就试试排名五十左右的吧!报太多费钱,就报两所吧!”陈韵的分析头头是道,父母能说什么呢?父母现在只能跟随了。

又一次等待,轮到父母纠结了:出国好?吃苦?经济压力?舍不得?听天由命吧!幸运之神再次眷顾陈韵:她被两所美国大学同时录取:一所世界学术能力排名29,一所世界综合排名58。一所入学后再申请奖学金,一所给出了每年8000美元的奖学金,陈韵权衡再三决定放弃奖学金。当拿到世界排名29的大学I—20(美国大学入学通知书)陈韵笑了,能和25位诺贝尔获奖者、世界银行行长成为校友,能拥有各国总统、首相、总理这群学长,陈韵再次逆袭成功。据了解,这次2+2项目有学科成绩比陈韵优秀的,有托福成绩90、100的,而幸运就这样降临,抑或陈韵独特的经历?抑或陈韵独特的见解?不得而知。一个不算后进生的意外逆袭搅动一池春水。

回想陈韵走过的路,不能说不波折;她的故事,不能说不励志。但故事的背后是陈韵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做支撑,是她的坚持与付出,是她的改变与适应,是她的独立与思考,是她的阳光与上进。这当中,父母在每一个节点上的及时教育、支持、鼓励,父母的努力与坚持都是不可或缺的!

(故事真实,但文中人物系化名)

(作者单位:广州华美英语实验学校,广州市天河区骏景小学)

责任编辑 萧 田

猜你喜欢
后进生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征稿简则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后进生转化工作策略谈
大学求学的遗憾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转化后进生
午睡里也有大学问
如何对待后进生
浅谈如何克服后进生的心理障碍